近日,某音平台有这样个短视频火了,视频中一位妈妈一手拿着女儿的白色小皮鞋,一手拿着黑色记号笔,她要将这只白色小皮鞋涂成黑色。
很多网友好奇她为什么要这么做?白皮鞋分明更适合这个季节,大热天配上小裙子更显得清新淡雅些。
评论区,看到了楼主给出的解释:学校举办活动,她女儿被选上参加演出,上周五发的通知,演出时间为这周一,要求演出的小朋友必须穿漏脚面的黑皮鞋。
可是,楼主的女儿平时喜欢穿运动鞋,家里根本没有黑色小皮鞋,更别说还必须露脚面了。
而且,距离演出只有两天时间,即便在网上下单也不一定能赶在演出之前收到货,但楼主还是想试一试,于是上周五当天就在各大平台下单了,遗憾的是都没显示到货。
眼看时间越来越赶,楼主深知不能把全部希望寄托于网购,于是周六又去了附近的商场以及鞋店,让人崩溃的是逛了大半天根本买不到学校要求的露脚面的黑皮鞋。
就在楼主心灰意冷的时候,她突然想到之前女儿配合演出时买的白色小皮鞋,翻出来一看,还刚好就是露脚面的,于是灵机一动。
楼主找来了一直黑色记号笔,将这双白色小皮鞋匀称的涂上黑色,并将涂色的过程发布在网上,由此引发了万千网友的讨论。
“明天群里又说,由于大部分家长反应没有黑皮鞋,所以换成小白鞋。”
“你先祈祷不要下雨吧,到时候别让女儿丢脸!”
确实有点让人担心,即便不下雨,假设小朋友不小心喝水洗手时撒在鞋面上了,也是有可能褪色的,那到时黑不黑白不白的,那画面确实挺尴尬的。
有网友建议不要涂黑色,而是选用黑色胶带粘贴,很贴合鞋面且不用担心褪色问题。
起初,我很难想象用黑色胶带如何贴合鞋面包裹严丝合缝,直到我看到了另一位楼主的操作,真的让我大开眼界。
因为评论出主意和担心褪色的网友有很多,楼主就发布了女儿演出当天后续。白皮鞋经过涂黑色后,无论是在室内还是室外,还真的看不出端倪。
但这场“白皮鞋涂黑”的无奈操作,看似是家长的一次急中生智,却折射出无数父母在育儿路上的真实困境——既要配合学校的各种要求,又要在有限的时间和条件下,尽力满足孩子的需求。
这样的状况不是个例,很多当下的家长朋友们都曾遇到过类似情况。
学校要求穿黑色运动鞋,学生给鞋上套上一层黑色垃圾袋,结果被老师臭骂了一顿。
幼儿园要求第二天必须穿小白鞋,一晚上的时间去哪买合脚的呢?于是直接给娃鞋上套上一层白棉袜。
不知道后来这小朋友的脚会怎么样,会不会像这个大孩子那样白袜子上扎满了草?
很多学校搞活动时,都喜欢要求孩子们穿小白鞋,白色看起来清新有朝气,但是家长洗起来却是很费劲。
小白鞋市面上很容易买到,但是像这种要求穿红头小白鞋的,真是难为人了。
如果提前几天通知,老师可以丢个链接在群里,这样大家统一在一家买,那也给家长省了不少事。
怕就怕临时通知,为难的就只剩家长了。
学校搞活动,孩子们很开心。老师要求买统一的服装和鞋子,可是往往这样的衣服买回来就穿那么一次,其实真的挺浪费的。
比如我家儿子,学校举办活动要求男生统一穿白衬衫加黑色西装配领结,女生统一穿白衬衫加白色短裙配蝴蝶结。
这样的衣服好看是好看,一套下来得好几百,关键孩子平时不愿意穿。
我家活动之后穿过一次去学校,结果被同学嘲笑是端菜的小二,之后他再也不愿意穿了。
可如果不买,其他孩子都穿着统一要求的衣服,就你家孩子不穿,老师不高兴,孩子心里也会不开心,所以家长就只能硬着头皮配合。
有一个小女孩,她的学校要求明天必须全部穿小白鞋,早上起床时妈妈提醒过她穿小白鞋,女孩说等吃完早餐后再换,结果吃完搞忘记了,到学校了才发现没换鞋。
但妈妈上班要迟到了,就没有理会女孩,让她直接进学校。后来活动开始前,老师跟小女孩说,为了班级的荣誉,让她独自呆在教室里,不要去参加活动了。
老师看出女孩的失落,提出给女孩妈妈打电话,如果妈妈能送过来,就让她参加。
老师在电话告诉女孩妈妈,这是学校的统一要求,这是纪律和集体荣誉的事,家长应该要有大局观。
然而,女孩妈妈却不认同老师的说法,她觉得自己早上提醒过女儿换鞋,女儿自己搞忘记了,所以她觉得可以给孩子一个小教训。
可是,孩子妈妈不知道的是,如果女孩因为没有穿小白鞋而被独自就在教室里,她的心情将有多糟糕。
作为家长应该对自家的小朋友宽容一些,先送鞋子去学校,批评教育的事等放学回家了,可以再好好沟通也不晚。
这件事看似只是“一双小白鞋”的冲突,实则折射出教育中值得深思的问题——当“纪律”与“孩子的感受”发生矛盾时,我们该如何权衡?
老师强调“集体荣誉”,妈妈坚持“责任教育”,但在这场拉锯战中,最受伤的或许是那个独自坐在教室里的孩子。教育的目的不该是让孩子在惩罚中学会服从,而应是在包容中理解规则的意义。
或许,妈妈可以先把鞋送去,放学后再和女儿好好谈谈“责任与后果”;而学校是否也该反思:当统一要求变成“非黑即白”的规则时,教育是否已失去了温度?
其实,大多数家长都是愿意配合学校的要求,即使心里很不乐意,也不会提出意见硬刚老师的。
遇到困难,家长朋友们总能急中生智想到办法。
比如用卫生纸代替白手绢。
比如用风筝代替翅膀。
比如在白色袜子上绘制彩虹图案。
比如广告袋子制作的橘色马甲。
其实只要不是要求严苛的任务,只要给予足够的购买时间,家长还是愿意配合学校的安排的。那些家长急中生智下的“佳作”,无奈之举罢了。
这些家长们的"临时妙招"让人哭笑不得,却也道出了一个简单道理:养孩子从来不是按教科书来的。学校的要求总是很理想,但现实生活却常常不按套路出牌。
想想看,哪个家长没经历过这样的时刻?半夜翻箱倒柜找替代品,临时抱佛脚改衣服。这些看似笨拙的办法,背后都是同一个心思:不能让孩子在集体活动中难堪。
其实孩子们都懂。他们知道妈妈涂黑的皮鞋不太对劲,知道套着垃圾袋的鞋子很滑稽,但他们更记得的是:爸爸妈妈在尽力不让他们掉队。这种被在乎的感觉,比穿什么鞋重要多了。
说到底,教育不该是死板的"必须怎样",而应该是互相理解的"可以怎样"。学校多给点时间,家长多些配合,孩子们就能少些委屈。毕竟,谁小时候没因为穿错衣服尴尬过呢?重要的是,我们能不能把这种尴尬,变成孩子成长路上温暖的回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