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十三姐
我已经好久没买过尿不湿了。
自从群里来了一波新手妈妈,就好像什么奇怪的能量在引领我重新学习。有几个人在讨论什么A1+真蚕丝,叶脉瞬吸,什么皇家,什么大王,山茶花......群里一股清新风,我也不确定她们是不是真的在讨论给婴儿接屎的那玩意。
太高级了,想当年我娃用纸尿裤的时候,我只会分小号,中号,大号。
人类的参差,果然真的从尿布就开始分层了。有人和我一样不知轻重,问了问价格,怎么说呢,我就不说了。
就好像我在地铁门口接到一个豪宅广告的传单,它其实很好,但跟我没有关系,于是就觉得这什么玩意啊,至于这么贵吗。
过气的从来不是人,而是时代。
育儿界就是这样,一代坑比一代坑大。
妈妈群真的是我作为一个大龄老母亲窥探当下顶流育儿界的最快途径。
我们当年,奶粉就知道几段几段,现在可真是涨姿势,她们聊的是有机直邮的A2酪蛋白,阿尔卑斯山的草饲牛初乳。
这个奶粉吃了能改变基因编码吗,那倒也不重要,想必定是能改变老母亲的情绪表征。
她们又聊婴儿车,引出一堆挪威传家宝式婴儿车的忠粉,号称一车传三代,人走车还在。我心想我家娃小时候的婴儿车连收旧货大爷都看不上了,你传给谁去,还有下一代吗。
有人问这种超贵的婴儿车是现在的标配吗?她们说不是标配,但也不是唯一,除了这个还得有一个在家用的,一个野外用的,一个放车上备用的。
婴儿有属于他们的劳斯莱斯,他们生来就是老司机。
大一点的孩子妈妈们一看融不进尿布奶粉婴儿车的顶流话题,不得不祭出自己那云淡风轻的仪式感了——报班。
我家娃小时候,社会上也就钢琴画画跆拳道那些,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马术高尔夫都已经成了“普通项目”了?
她们能给娃报上冰球班我也是十分羡慕,上海找个有冰的地方价格肯定不小吧!
帆船就更别说了,我真想知道她们是在哪玩帆船的,不会每次都去三亚吧。
还有什么机器狗啊人工智能啊啥的,不懂就问,现在编程的起步年龄已经是3岁了吗?我知道顶流育儿界很超前,没想到已经这么超前了。
有个人问:“4岁学击剑合适吗?”我刚想说不合适,连站都站不稳呢,还好我没说,因为很快就有人接茬了——“可以了,我家5岁已经行骑士礼了。”
啥是骑士礼我不知道,那一刻我只知道融不进的圈子不要硬挤了。
我家娃4岁的时候还在为不能把勺子精准地送进嘴里而奋斗,不懂什么骑士礼,只会气死你。
早教班拥趸们也出来了,说要搞全脑开发,一节课800,但老师说孩子已经能分辨莫扎特和贝多芬了,感觉把孩子前世的音乐基因给挖掘了出来。
我只知道基因都是爹妈给的,不是早教班老师给的。
再说莫扎特和贝多芬俩有啥区别?我老公还分不清麦当娜和麦当劳呢,照样成功有了后代。
我还发现这届妈妈给娃玩的玩具可就更高级了,不能启智的玩具好像已经没出路了,除了奥特曼。
奥特曼可能也启智,群里有个妈说奥特曼的飞行时速最高可以达6马赫(每小时6125公里),还有专门的奥特物理学,学会这个就能实现瞬移。虽然这个对我来说没什么用,但我也窥探到了顶流育儿家庭的精神状态。
反正她们已经不给孩子玩积木、小汽车和挖掘机了。她们聊的都是蒙台梭利的教具,德国木质音乐盒,法国Djeco的艺术套装。
真令人羡慕,希望大家的娃在这样的熏陶下长大,等上了小学不会去门口小卖部买烟卡和宝莉卡。
至于绘本,我也是大开眼界。我以为5个月大的娃看看《小熊宝宝》已经很厉害了,但人家给娃看的是《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还说这个太基础了,她准备接下去给娃读《Little Prince》,反正没一个中文的。
我想说5个月就看小王子了,入园之前能读完狄更斯的全套吗,时间不是很富裕,得抓紧了,毕竟还有6500天就要高考了。
前几天还有个人晒出个什么感官探索盒,里面装的全是北欧天然松果、喜马拉雅粉盐和有机棉布。
我还以为她要给娃作法。
我到现在都不知道这玩意的作用到底是什么,看起来就跟我们小时候路边捡点石头和沙子没啥区别。
说到新型顶流育儿界的生日派对,也卷出花来了。三岁宝宝生日请小丑还是魔术师?这样的问题在群里被认为“太俗”,有人说“我们上次请的是迪士尼在套公主来家里唱生日歌”......
还有人淡淡补刀:“我包了个餐厅,主题是爱丽丝梦游仙境”,每个来参加的小朋友都要cosplay才能来。
好家伙,当客人和观众也有门槛了。
想想我儿小时候为数不多的生日,点个蜡烛都懒得关灯走个仪式感,随便一吹,烧掉半边刘海,也算是梦游仙境了。
都是养过娃的人,但很显然我的想象力有点跟不上了。
以前的“炫富”可能是晒包,晒车,晒豪宅,现在才知道,真正的炫富是云淡风轻地说:“我们家用的是纯棉有机可降解饭兜,虽然贵了点,但环保。”
妈妈群就像一扇窗,让我窥见了另一个世界——那里的小孩吃的是进口牛油果泥,玩的是STEAM教具,学的是马术礼仪,长大后大概率直接继承家业。而我,只能默默记下这些神奇的东西,等哪天身边朋友突然生了,我照着笔记给她送礼物。
也不知道到时候会不会这些又被淘汰了。
我们在刚当妈的时候也觉得自己是那一年最挥金如土的女人,现在想想真是土掉渣,也是资源匮乏吧,但话说回来,今天这些洋气的新妈妈们,十年后可能也一样在新生代顶流生活照耀下失去光泽。
刚开始养娃的人真的是世界上另一种存在,他们是不计投产比的,只求最贵,主打一个不留遗憾,给孩子最好的。
比比十年前,现在的“最好的”又是另一个高度了。
也许再过个两三年,下一届妈妈的顶流又是截然不同的场面了。也有可能返璞归真,尿不湿只分大小号,奶粉只看几段,10岁之前玩玩奥特曼就算启智了......
养娃最初都是养个新鲜感,投资已经形成了麻木不仁的肌肉记忆,过不了几年,发现回报率没自己想象得那么高的时候,妈妈们的消费观会发生奇妙的变化,认知就会陡然降级,也会知道“少吃8包榨菜就能省出一套《五年高考三年模拟》”这种冷知识,也开始看免费电子书,找免费影片库,喝袋泡的咖啡,骑共享单车,也只能继续潜水在微信群里,窥探别人又一轮的顶流生活。
十三姐
魔都高影响力KOL
公众号「格十三」「十三姐夫」「十三姐的下午茶」
著有《了不起的中年妇女》《了不起的中国妈妈》《带夫修行》
微博@格十三
视频号「格十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