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2025年全国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清查工作的正式启动,一场关于农村土地管理公正与效率的深刻变革正在拉开序幕。此次清查行动,预计将持续至2026年底,覆盖全国约5.6亿农村人口的土地权属和使用情况,旨在解决长期以来农村土地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此次清查行动的背景,源于农村土地使用情况的日益复杂。据自然资源部与农业农村部最新发布的《通知》显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许多农村宅基地的权属变得模糊不清,偷建、乱建现象频发。据统计,约有35%的农村宅基地尚未完成不动产登记,这一现状迫切需要得到改变。
闲置宅基地的盘活潜力
此外,农村宅基地闲置问题同样不容忽视。目前,全国农村有超过1200万套闲置房屋,占农村住宅总量的11.8%。这些闲置资产若能得到有效利用,将极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据估算,盘活这些闲置宅基地,每年可为农村增加约850亿元的收入。此次清查行动,正是希望通过确权登记,为这些闲置资产找到合理的利用途径。
清查行动对农民权益的保障
从法律层面来看,《民法典》明确规定宅基地使用权是农民的法定权利。此次清查行动,将为每一宗农村宅基地进行确权登记,并颁发不动产权证书。这不仅有助于明确土地权属,提升农民的资产价值,还能增强其融资能力。据相关数据显示,获得不动产权证的农户,资产价值平均提升了15%-20%,融资能力提升约30%。
清查行动的实施步骤与技术应用
为确保清查行动的顺利进行,相关部门将其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成果汇总与完善阶段。同时,各地地方政府也在积极备战,如江苏省已组建3000人的专业队伍,计划用18个月完成1320万户农村住户的宅基地清查。此外,无人机、卫星遥感等高科技手段的应用,将极大提高土地测量的精度和数据的准确性。
然而,如此大规模的清查行动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全国54.7万个行政村的人员能力和资源配备情况参差不齐;另一方面,部分农民的法律意识不强,可能对清查行动产生抵触情绪。为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强调清查结果需经过村民小组确认,并公示不少于15天,以确保农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在严查行动中,超出规定部分的宅基地将被依法处理。第二类是闲置超过规定期限的宅基地。如果宅基地被分配后长期闲置,未能得到有效利用,这就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为了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保障农村土地的合理分配,对于闲置时间超过法定年限的宅基地,村集体有权收回。第三类是私自买卖的宅基地。
综上所述,此次全国农村宅基地清查行动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土地调查,更是为未来的乡村振兴和土地制度改革奠定基础。通过清晰的权属关系,政府能够更好地统筹和调配农村土地资源。随着数字乡村建设的逐渐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将实现更高效的数字化管理。展望未来,我们期待这次清查行动能够为农村带来真正的变革,让农民的合法权益得到更加充分的保障,让农村的土地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利用,共同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侵删
(全文完)
公众号 : wugucomcn
投稿邮箱:tougao@wugu.com.cn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