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这是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苹果园中学化学教师赵研从教32年来,最深切的感受。课上,赵研用实验点燃学生对化学的热情,让复杂的原理在师生互动中变得简单易懂;课下,她以对学生的尊重赢得学生的尊重,在谆谆教诲中让学生获得新的感悟与体会。
教师名片
赵研,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苹果园中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师、首都劳动奖章、北京市紫禁杯班主任一等奖、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北京市石景山区“景贤计划”领军人才等荣誉。
教育感悟
教育是一段向美而行的遇见,是一段温暖人心的修行。我喜欢于细微处启迪学生智慧,做他们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助力他们在化学的世界里探索,为梦想展翅翱翔。
“把每一节课都当成公开课来上”
1993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化学教育专业的赵研,成为北京市苹果园中学(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苹果园中学的前身)的一名化学教师。那时的她也许没有想到,从风华正茂到步入中年,自己的教育生涯竟和这所学校有了不解之缘。
初为人师,如何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学得会、学得好,年轻的赵研面临诸多挑战。幸运的是,她遇到了人生中重要的引路人。那段时间,学校化学教师翟世奇当起了赵研的师父,给予她无条件的支持与鼓励。
赵研记得,第一次上公开课是在实验室进行的,讲授初三年级的溶解度知识。由于她和学生们都很紧张,导致课前设计的定量实验和分析完成得不甚理想。下课后,翟世奇及时找到心情沮丧的赵研,先是对她的教学设计和师生表现给予了表扬,然后又复盘了完成得不好的部分,并提出了改进方案。当翟世奇走出办公室的一刹那,一股暖流涌上赵研心头:“师父既保护了我的自尊心,又让我知道怎样做才能做得更好。”往后的工作中,每当赵研取得一些进步,翟世奇都及时给予肯定。这些表扬如同一束光,照亮了赵研前行的道路,让她更加自信。
除了自己的师父,学校语文教师隗合琴对赵研说的一句话——“把你的每一节课都当成公开课来上”,也成了她的教学理念之一。此后,赵研秉持这一理念,即便教学经验日益丰富,她仍保持每天不少于两小时的备课时间,不断钻研教学方法,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在这个看似简单的要求背后,其实是教师对教学质量的极致追求,是日复一日突破自我的艰辛探索,更是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教育情怀。”赵研说。
为了让化学知识“活”起来,赵研广泛搜集教学资源。从前沿学术论文到化工生产案例,从趣味实验视频到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她将这些素材巧妙融入教学,让学生深刻领悟有温度的化学、有趣的化学、有用的化学。
在赵研眼中,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她坚持课前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障碍和提升空间,结合学生兴趣爱好制定差异化教学策略。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她注重夯实基础;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则设计拓展性学习任务。赵研通过精心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在她的课堂上,学生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更是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者。赵研还通过作业批改、课堂观察、学生访谈等多种方式,及时了解教学效果,提升课堂效率。
多年的教学实践,赵研逐步形成了“有趣、有方、有用、有理”的教学特色,并把化学课堂变为真正的“魔法实验室”,引导学生们在化学的殿堂里不懈求索。
“与赵老师重逢是上天的偏爱”
2003年,刚升入高中的王瑶成了赵研的学生。在王瑶的印象中,同学们无论是课堂上问答的严谨度,还是作业书写与订正的规范性,赵研都有着近乎严苛的标准。每当同学们因学习态度懈怠而犯错,总会迎来一场“直击心灵”的批评。但奇怪的是,这位严厉的老师对学生的疑问却永远保持无限耐心。无论何时求教,她都会不厌其烦地讲解,温柔的话语中满是关切。
这种严厉与温柔的反差,早已融入了赵研化学课堂的每个细节。她总会提前两三分钟候课,其工整清晰的板书如同精心绘制的知识地图,简洁凝练的重点标注,至今仍是王瑶珍藏多年的“学习秘籍”。“最令我们着迷的,莫过于精彩纷呈的演示实验。”王瑶回忆说,“赵老师始终坚持‘逢实验必做’的教学理念,甚至会走到教室后排,确保每双眼睛都能捕捉到化学反应的奇妙瞬间。”
有一年冬天,赵研因病失声,她戴着扩音器缓缓走进教室,强忍咽喉的疼痛,用沙哑却坚定的声音完成授课。那堂课,师生的默契成为王瑶记忆中最动人的画面。
在赵研的熏陶下,王瑶彻底爱上了化学。大学毕业后,王瑶以化学教师的身份重回母校,再度成为赵研的“学生”。只是这一次,王瑶不再是坐在台下汲取知识的少年,而是跟随她学习如何站在三尺讲台上传道授业解惑。
在一次校级汇报课磨课中,王瑶的教学设计几乎被全盘否定。正当她陷入迷茫时,赵研递来了写满批注的教案,逐字逐句指导优化。在赵研的指导下,王瑶迅速成长。在后来的一次校级基本功大赛上,王瑶成功完成创新实验设计并斩获了一等奖。赛后,赵研欣慰地说:“看到实验成功的那一刻,我就知道稳了!”这份默默的信任,一直温暖着王瑶。
如今,作为学校化学教研组组长的王瑶,继承了赵研科学严谨、不断学习的作风。“学生时代遇到赵老师或许是随机的幸运,工作后与赵老师重逢,那可真的是上天的偏爱了。”王瑶说。
受益于赵研的不止是王瑶。自“赵研特级教师工作室”起立以来,几乎覆盖了区内所有的高中校。每一次奔走在不同学校间“传经送宝”,赵研累并快乐着,因为她满心希望有更多的青年化学教师能够一起共同进步。
“教师是一个良心的职业
要对学生负责”
2012年,赵研作为优秀教师获得去英国考察学习一个月的机会。对于这个难得的机会,她有些心动:“能够走出去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对促进我的教育教学肯定是大有裨益的。”可外出学习时间安排在3月,不久后将迎来高考。身兼教师和家长双重角色的赵研甚至不用多想,就能体会到她一旦在这关键节点上外出学习,学生和家长该是怎样的焦虑。后来,她用一句“将心比心”,放弃了这个机会。面对别人投来的惋惜目光,赵研淡然地说:“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份工作,就一切以孩子为重,要耐得住寂寞。”
以学生为重的赵研让任教班级的班主任老师李红由衷地敬佩:“赵老师将自己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来。无论何时,只要在学校,我看到的都是赵老师精心备课、认真教学的身影;作业本上对于学生每一处错误的批阅和评语,总是能恰到好处地指出问题,让学生的学习和修正有明确的方向。最可贵的是,30多年来,赵老师这样的敬业态度一以贯之,从未改变。”
这些年,随着赵研的“名气”越来越大,一些教研岗位和学校向她伸出了“橄榄枝”,但都被婉拒了。赵研的理由很简单:“感恩学校和石景山区教委的栽培,希望尽自己的力量,能够让学生们在学习中有所收获。”
回首自己32年的教师生涯,赵研很感慨:“教师工作虽然辛苦,但更多的是快乐和收获。”在赵研看来,当自己的教育理念愈发清晰而成熟的时候,当学生健康成长且实现梦想的时候,当毕业的学生回来看望她的时候,当学生家长对自己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的时候,所有的付出都非常有意义。赵研深信,只要能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喜学生之所喜、忧学生之所忧,将自己的精力、智慧、情感倾注在学生身上,自然会得到学生的信赖和爱戴。
秉持教书育人的使命感,用担当和责任筑起师魂,用认真和专业浇灌莘莘学子,赵研让“师者”的形象在学生、教育同仁的心中升华。
转载请注明来源“现代教育报(ID: modedunews)”
如您对本文内容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发邮件至xdjyb18@126.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沟通。
文字:付磊
编辑:韩冲
校对:姜思瑶
审核:张秋颖
终审:冉阳 李继君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