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99A主战坦克使用的激光驾束炮射导弹,就这样大大方方地公开了。
99A型主战坦克首次公开展示了炮射导弹的实弹击发,具有优越性能和精准打击能力,打破了炮弹与导弹的界限分别。
我国96式/99式主战坦克125毫米主炮发射的炮射导弹,是以从俄罗斯引进的9M119系列激光驾束炮射导弹为基础研制的。
在上世纪90年代,我们几乎把俄罗斯的激光制导弹药一锅端搞回来。在炮射导弹领域,我们引进了两系三型的俄式激光驾束炮射导弹。一个是口径125毫米的9M119炮弹导弹,另一个是100毫米口径的9M117系列,其中9K116“铁拳套”导弹应用于100毫米高膛压滑膛反坦克炮和105毫米坦克炮,而9K116-3“寓言”导弹,应用于04A步战车的100毫米低膛压炮。
当时中国引进的俄式武器包括俄罗斯的主战坦克、步兵战车、大口径自行火炮、远程火箭炮、自行高炮、野战防空导弹和各种先进弹药,囊括了当时俄罗斯所有现役和正在研制、但没钱生产的高性能主战装备和弹药,或者单项技术。总之中国几乎掏空了俄罗斯陆军的所有家底,俄罗斯估计现在肠子都悔青了(医学上这叫做“静脉血沉积变为青紫”的表现)。
山对面的印度陆军也引进过俄罗斯的炮射导弹,在2012年印度从俄罗斯采购了2万枚9M119型激光驾束制导炮射导弹,配发给了俄制T-90S坦克。
激光驾束制导,通俗地说,就导弹自己“骑”着一束激光飞过去,不需要指令传输。导弹自动继续沿着激光波束轴线飞行,不需要穿传统的指令传输或引导头。
射手利用发射装置上安装的昼用瞄准镜或热成像瞄准装置瞄准目标,激光驾束制导仪发射的激光波束轴线也同时对准目标,导弹发射以后,会在激光波束中飞行,制导仪的控制系统会将导弹上的激光接收器感应到的偏离预定激光波束轴线飞行的偏差数据形成误差信号,并不断产生修正指令,使导弹一直继续沿着激光波束轴线飞行,直到命中目标为止。
不过,导弹射手需要在导弹发射以后,操纵激光发射器稳稳地追踪目标敌机,然后导弹才能“骑”着激光束飞向敌机。如果手抖或者操作不熟练,导弹就会脱靶。
激光驾束导弹的特点是导弹无需导引头,也不需要弹载计算机,因此弹上设备可大幅度简化。导弹系统的激光发射装置,以及测量计算瞄准线偏差并发出飞行控制指令的主要设备全都集成在战车的瞄准控制装置里。而且激光驾束制导的导弹可以高速飞行,适合在复杂环境中使用。但激光驾束制导的缺点也很明显,有效作用距离相对较短,不适合远距离攻击。而且激光束需要持续照射目标,对于高机动目标的适应性较差,发射平台自身安全性也较差。
最关键的一条,激光驾束导弹非常便宜,例如俄罗斯9M119炮弹导弹在90年代时售价大约3.8万美元,现在也就是5万美元左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