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瑞士谈判联合声明已发布,具体请参见前文《》。下午发文后,短短几个小时读者留言破千,小镇从留言归纳了三十个问题,相信已经能够回应大多数关心的事情。
问题一、本轮谈判,谁胜谁负?
中美博弈是持久战、长期战、消耗战,绝非一时一地之得失能决定的,但每一回合交手,总得有一个胜负的评判,而且这是自冷战结束以来,第一次有大国与美国正面博弈,胜负具有历史性意义。
截止本次谈判,中国获得了战略、战术、里子、面子的全面胜利,美国全面居于下风。这就像朝鲜战场,志愿军守住了上甘岭,这当然是历史性胜利,不能说没有消灭来袭的所有美军,就输了。
战略上:宣告特朗普妄图以极限施压的方式迫使中国低头的妄想破灭了,肆意加征关税,已经极为愚蠢,加征关税后仅仅40天又“光速”回退,蠢上加蠢,严重损害了国家信誉。
作为大国不说一言九鼎,最起码不能短期内朝令夕改,就算发号施令的时候错了,也得硬着头皮执行下去,至少要坚持一段时间产生一定效果之后再回撤。比如拖到中国外贸数据下滑、中文互联网上出现不和谐的声音等,但4月中国进出口数据增速创历史第二高,而40天不过是中美一趟远洋货运正常的时间,在没有对中国造成多大损伤下,儿戏般撤回,毫无世界第一大国的样子。
这也让全世界各国切实感知到:只要中国不同意,就算美国也得低头。霸权是不能露怯的,一旦被质疑霸权的含金量,以后就麻烦了。
战术上:这一轮中国反制措施非常有章法,国内、国际协同非常好,而且自始至终态度完全一致,说明中国已经充分预计了特朗普的一切可能做法,并逐一制定了应对预案,所以才能快速响应,而且始终表示“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要求美国“停止威胁讹诈,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础上同中方对话”;反观美国糊里糊涂,先开枪、后思考,毫无章法,朝令夕改,显然根本没有完善的方案,想一出是一出,暴露了美国内部的分裂和脆弱。
至于里子、面子,后面问题会进一步展开。
当然,美国的面子和里子也避免了进一步受损,毕竟如果继续硬顶下去,美国国内经济、社会危机加剧,最终还是要低头,现在低头避免了更大的损失。美国毕竟是世界霸主,全球除了中国、俄罗斯等少数国家,其他国家不可能拿美国妥协说事,反而担心美国恼羞成怒。
退一步讲,假设哪怕美国得到了一些便宜,也要区分战略和战术成败。最典型的就是古巴导弹危机,苏联其实也实现了自己的目标,是这次危机的获利方,但是苏联退了就是退了,美国就把这一切宣传为战略的胜利、赢了苏联,这就是战术上的胜利、战略上的失败。
古巴导弹危机的苏联、本轮关税战的美国,就是典型的进攻时的机会主义、撤退时的逃跑主义。
问题二、谈判后目前关税是多少?
在特朗普上台前,美国对华关税平均水平为19.3%,中国对美国平均为20.9%。
特朗普上台后,以芬太尼为由,分两次共加征20%关税,中国对此发起两轮精准反制。第一次对美国煤炭、液化天然气加征15%关税,对原油、农业机械、大排量汽车、皮卡加征10%关税;第二次对鸡肉、小麦、玉米、棉花加征15%关税,对高粱、大豆、猪肉、牛肉、水产品、水果、蔬菜、乳制品加征10%关税。
参考2024年中美进出口贸易额,虽然中国采取精准打击特朗普基本盘的做法,但中美两国加征关税总额基本对等。
本轮谈判后,美国承诺取消4月2日以后的额外加征,保留10%全球加征基准关税,针对中国的额外24%暂停90天征收;中国亦采取对等做法。
暂停的24%先不考虑,截止目前:
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整体水平为:19.3%+20%+10%=49.3%。
中国对美国加征关税整体水平为:20.9%+10%=30.9%。
但需注意中国针对特朗普基本盘的农产品、化石能源加征10%-15%的额外关税,规模与美国加征的20%接近,因此基本对等。
问题三、本次谈判后,是否意味着中美贸易战告一段落?未来会不会出现反复?10%的加征关税是不是特朗普的实际目标?
只是因为美国之前严重错估,撞墙后不得不回撤,中美博弈才刚刚开始,持续时间、烈度、范围将远超2018年第一轮。
需要注意的是,相比2018年中美博弈局限在关税和贸易上,2025年新一轮,关税和贸易仅仅是中美矛盾的一个点而已,更何况就连关税也仅仅是中场修整。
特朗普在中美会谈前一天,公开发贴称“对中国征收80%的关税似乎是正确的!这取决于财长贝森特”,显然10%绝不是特朗普的目标。
特朗普之后一定会撕毁联合声明,重新拿起关税武器,因为特朗普手里头能够拿来压中国的武器已经不多了,除了关税以外,也只有安全威胁。但美国军力和影响力严重削弱,俄乌冲突、巴以冲突、胡赛武装牵扯美军大量机动力量,颜色革命的威力也被极大削弱,手头没有武器,那也只能继续挥舞关税。
因此,关税战还要继续打,也一定会出现反复。
需要注意一个关键细节,在中美联合声明中的建立机制、继续协商的部分。
从瑞士会谈前的中美牵头人,变成了“中方代表”“美方代表”,牵头和代表是两个概念,而且美方代表是两个人,即财长贝森特和贸易代表格里尔,既然是两个人就一定会扯皮、意见不一致。就如2018年上一轮贸易战,美方是财长努姆钦和纳瓦罗,两个人在中国直接大吵,骂得很脏,全球都知道了。
相比对关税谈判持强烈怀疑态度的纳瓦罗以及卢特尼克,贝森特和格里尔相对更擅长谈判而非煽风点火,这说明目前特朗普团队的理性派暂时压制了强硬派,但这并不稳定。
特朗普掌握绝对控制权,他的决策很大程度取决于最后见了谁,不排除突然有一天特朗普见到了纳瓦罗,又决定重启关税讹诈,亦或者哪怕不签署新的行政令,也会在社交媒体上宣称取消协议。
更何况,这一轮猛加关税又骤然取消,特朗普显然重心放在炒股上,前几天在中美瑞士会谈前,特朗普第二次公开号召去买进股票。
对于一个有能力影响股市,自己又炒股的人,能相信他会金盆洗手吗?
问题四、中国是不是让步了?有没有吃亏?
有人认为中国是不是私下里给美国提供了更优惠的条件,比如更多购买美国国债、放宽稀土等管制、同意购买更多美国商品等,以换取美国的让步?
这种言论的本质是还认为美国强大无比,难以接受世界第一霸主竟然对中国低头。
但对于这种论调,不需要进行任何驳斥,单只一点:神通广大如彭博、路透等外媒,平时动不动“知情人士透露”,如果中国真的妥协,它们会不曝光吗?
更何况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稀土出口、进口美国商品等,这都是明面可查的数据,如果有疑问,大可耐心观察2个月,一切谣言不攻自破。
存在这种疑问的,有的是还不够自信、认知跟不上国家发展,现实终会令人成长;而另一些就是屁股歪了、立场不正,不必多费唇舌,直接回Ta们“对对对,美国赢麻了”,就行了。
要注意就算加征同等关税,美国也一定更吃亏,这是由中美贸易结构决定的。
中国对美出口以机电、手机、电脑等工业制成品,以及美国人刚需的服装鞋帽等生活必需品为主,由于近几年美国通胀、中国通缩,就算加征50%关税,中国商品仍然具有价格优势,而之前美国进口商宁愿承担关税成本,也要恢复采购,也说明美国离不开中国商品,这就有了议价空间。
反观美国出口以农产品、化石燃料为主,属于大宗商品,由于全球萎缩,大宗价格下跌、供过于求,中国可以从其他国家获得进口,这类大宗微小的价格波动影响就很大,更何况40%起的额外关税,根本不具备价格竞争力。
问题五、稀土管制是不是取消了?
下午发文后,近一成留言关心稀土管制。原因是联合声明提到中国“暂停或取消自2025年4月2日起针对美国的非关税反制措施”。
需要注意,是暂停或取消4月2日之后新增的措施,不是一切措施。
具体如此前报道的反制对等关税的“11箭齐发”。包括增加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不可靠实体清单,对涉台军售企业实施制裁,对进口医用CT球发起产业竞争力调查等,当然也包括4月4日发布的关于对钐、钆、铽、镝、镥、钪、钇等7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措施。
但中国对稀土进行管制,并非4月2日之后才开始。本轮起于2023年8月1日的对镓、锗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之后不断升级。2024年6月正式出台《稀土管理条例》,10月1日正式施行,之后依法对稀土出口实施严格管控,2025年2月又起草《稀土产品信息追溯管理办法(暂行)(公开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加上反制裁、不可靠实体清单等等,中国已经构建了一套完整、系统的反制体系。
目前稀土出口管制已经立法了,有了法律武器,不仅仅是具体的管制措施。
还需要注意,就在中美正式解除前几个小时,5月9日宣布开展打击战略矿产走私出口专项行动。直白的说,就算4月之后新增的管制措施暂停,但打击战略矿产走私,那自然要对出口情况进行全面排查,是不是有很大操作空间?
至于目前网传某企业出口电脑含有稀土的金属外壳,理解大家的担忧,但稀土用在电脑外壳已经很常见了,不过是品牌噱头,类似于把304不锈钢说成是“奥氏体不锈钢”。
而且先不说稀土有很多类型,就算不考虑类型,一台电脑稀土元素含量顶天也就是两三克,而一架F35需要400多公斤稀土,也就是说如果纯靠电脑含有的微量稀土,需要花20多亿美元购买电脑,还要进行拆解、提取等,这显然不可能。
要相信国家,本轮打击战略矿产走私出口非常严肃,去年下半年就开始长臂管辖,查最终出口目的地,其实主要就是针对国内某些胆大包天的出口商,这次一定要狠狠杀一批。
问题六、接下来中国应该怎么做?
正如官方一再强调的,对美国“听其言,观其行”,特朗普说话不算数已经司空见惯了,这不过是一个初步的意向,后续还有大量需要谈的,反复也是必然的,决不能因为暂时的中场休息就暂停,反而要按照我们的节奏继续推进,决不能被美国的任性打乱节奏。
我们要做的,分对内、对外。
对内:继续进行深层次改革,根据目前形势发展完成“十五五规划”,继续提振消费、促进经济,总之按部就班。不必担心外部压力暂时缓和,就搁置国内改革,作为大国,中国向来以我为主。
对外:要做的很多,特朗普不讲道理的关税战对全球带来巨大冲击,这种冲击不会因为特朗普回退就消失了。
反而因为特朗普说加征关税就加征、说取消就取消,连续两次任性胡为,加大了全球各国对美国政策不确定性的恐慌,全球各国一定会抓住中场休息,加速调整,以适应未来更大的冲击,如果哪个国家麻痹大意,一定会付出血的代价。
与我们而言,要做的主要是三件事:
一是重塑全球贸易格局。
典型是将更多从美国进口的商品,转移到其他国家,减少从美国进口的服务,缩小服务贸易逆差,减少直接对美出口,降低外贸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在这个过程中,美国利益严重受损,其他与中国亲近的国家获利,这有利于中国获得更多其他国家市场。参见《》。
比如从美国进口的农产品,已经开始向南美洲加速转移,4月40艘巴西大豆运输船运抵舟山港,同比大增48%;不仅巴西,阿根廷也在加码。7日中国贸促会代表团访问阿根廷。
而据阿根廷《号角报》报道,中阿签署了将购买约9亿美元大豆、玉米和植物油的意向书,而在今年1月前,阿根廷从未向中国出口过大豆,玉米出口量也是零。
二是加速新区域主义,加强区域内合作,抵御外部势力干预,尤其是东亚-东南亚。
4月之后,周边和区域工作加速,周边工作首次从经贸领域拓展到安全,中国与东南亚多个国家建立了“2+2”甚至“3+3”对话机制,重视周边安全。(参见《》)
同时加速的还有区域金融和货币协作。4月29日,总书记在上海访问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5月4日在意大利米兰举行东盟与中日韩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宣布重启搁置十几年的清迈协议机制,还要把这一机制做实,这就意味着要在东亚-东南亚建立排除美国影响的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同步的还有在海湾设立的首个海外黄金交割库。(参见《》)
而人民币国际化仍然谨慎,但本币互换、人民币计价正在加速推进。
三是顶住美国压力,加速全球布局和秩序变革。
要让全世界各国意识到变局真的到来了,相信中国言必行、行必果,还有很多具体行动,参见《》。
问题七、全世界会如何反应?
对全球各国而言,中国的胜利显然非常振奋,说明美国也没有想象中这么强大。
有一个国家非常值得关注,那就是日本。日本在这轮与美国的博弈中,态度称得上坚决、强硬,石破茂反对不断妥协、尽快交涉出一个结论的处置方式。
而且之前日本政府说没有抛售美国国债,但后来发现,日本机构确实抛售了。而5月2日,日本财务大臣加藤胜信在参加东京电视台节目时表示“日本持有的美债可以作为与美国进行贸易谈判的‘一张牌’,至于我们是否使用这张牌,则是另一回事”。对这一言论,英国《金融时报》用“罕见的露齿威胁”来形容,认为表明了“日本精英与美国打交道时日益增强的信心”。
日本面对美国,能有什么信心呢?这个信心来自哪里呢?
小镇觉得,很大程度来自于日本对中国的理解,深知中国绝不可能妥协,只要中国不妥协,日本就可以先等等,争取更有利的条件。
目前最尴尬的就是欧洲各国,以及如印度、加拿大、墨西哥等此前对美主动的国家,美国如此迅速的低头,实在太荒诞了,这种格局下,简直成了美国针对盟友下手。
关税战对欧盟各国而言,整体威胁还要低于疫情和俄乌冲突,但欧洲这五年太不容易了,已经很难承受新一轮贸易博弈,而且欧盟内部不同国家对美国贸易的依赖度不一样,德国尤其依赖对美出口。
接下来需要观察欧洲如何做,但由于欧洲目前仍然更亲近美国民主党,中欧之间的合作仍然会加强。
问题八、接下来还要谈什么?会如何发展?
美国如此迅速的低头,会导致全球对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担忧提升。此前如大摩等机构认为美国危机爆发的概率是一半一半,但接下来各机构就算明面不说,也会实际提高风险概率。
5月9日,美国财长贝森特向美国国会致信,表示联邦政府的现金储备以及将债务控制在法定限额内的手段可能在8月耗尽,敦促美国国会采取行动。
不过需要强调,美国债务续期压力很大,但危机不会因为众所周知的问题而爆发,六月后美国短债陆续到期就是众所周知的问题。美国仍然有办法应对,无法就是以更高利率借更多短债,把问题押后。
目前最需要解决的就是再次提高美国债务上限,而且要在7月上旬、美国国会休会前生效。目前共和党准备将债务上限从36.1万亿美元提高到41.1万亿美元,大概可以解决未来两年的债务增加,但难度很大,不过最终还是会妥协的,或许提高到40万亿美元?
后续中美之前要谈判的还有很多。
比如更多进口美国商品问题。但是中国已经开始把进口想其他国家转移,这次联合声明也没提让中国购买更多农产品、化石燃料,显然这是接下来的重点。
还有小额包裹免税、在美上市中概股、针对中国船加征服务费、芬太尼等等问题。这都要一点点谈,相比取消和暂停不分加征关税,这些具体谈判,要难得多、也需要更长时间。
而在如俄乌、巴以乃至印巴等问题上,也需要更多的磋商。
问题九、中美是否可以联合收割全球?
有一些人重新提出“G2论”,认为中美达成一致后,可以联合收割全球。这种论调是极度错误的,只会便宜美国。
中美之间的矛盾非常大,核心是全球秩序重塑和人类未来发展道路之争,美国要维持霸权、剥削全球,中国要求互利共赢、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根本矛盾。
中国也绝不可能如一些人认为的“跟美国联合,搞共同收割的G2”,原因还是中美两国基本国情和发展模式不同。
美国作为制造业空心化的消费国,维持顶层资本巨头和3亿人高消耗生活的根基就是霸权和剥削,特别警惕一切后发追赶者,美国当然主张收割全球。
中国14亿人要想过上更好的生活,必须建立在更加强大的生产力基础上,决不能制造业空心化,这就决定了中国制造能力将越来越强,中国缺的是资源、市场、需求,意味着需要全球共同发展,以形成良性循环。因此从中国利益出发,坚决反对收割世界,主张“做大蛋糕”。
目前全球GDP总量是110万亿美元,如果要支撑中国在2035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也就是人均GDP达到2.5万美元,GDP达到35万亿美元,即使考虑人民币升值等因素,也起码需要全球GDP增长50%以上,由于发达国家已经接近天花板,除美国以外,其他发达国家自2008年之后基本停滞,意味着相当增量必须来自发展中国家。
因此,中国决不接受所谓的“G2论”,更坚决反对压迫其他国家。中国坚持几十年的和平共处、互利共赢,决不能毁于一旦,否则就成了丢了西瓜捡芝麻。
问题十、中国要不要趁美之危、落井下石,提前引爆美国危机?
不要。
这并非妇人之仁或者自我道德约束,而是出于理性和利益。
正如前面所说,中国要想让14亿人过上更好的生活,需要全世界更加繁荣发展,更庞大的全球生产力和市场,才能让14亿人的中国进入发达国家行列,这其中自然包括美国。
美国没有大国样,中国不能学美国。
而且中国在本轮博弈中,最强大的武器,恰恰是说一不二、始终如一的态度,哪怕是美国,最终也要按照中国提前说好的模式去谈,这是金子招牌,决不能因为蝇头小利就抛弃。
所谓霸权,就是说打谁就打谁,说打死就打死,各国都怕了,那么语言的威胁也就有了实际的力量。所以当霸权国突然打不死人了、威胁落空了,霸权的金身就破了,以后再想威胁就难了。
而王道,就是一言九鼎,说和平共处、平等共赢,那就要始终如一,大家都信,那么以后中国无论说什么,各国都会非常认真的考虑。以后中国说绝不容忍的时候,各国也不会不以为然。
而且美国毕竟是百余年的霸主,哪有这么容易崩溃,速胜论本质就是投降论。
问题十一、如何看待特朗普?
小镇下午写《》,提到近期两次判断失误,都与特朗普有关,实在太任性了。
其实小镇之前也明明说过,《》,小镇之前也说“不太建议分析特朗普想干啥,他很可能就没啥逻辑,想当然”,这句留言今天还被读者截图贴出来,堪称回旋镖了。小镇还是没能忍住从理性角度推测特朗普的决策,毕竟料敌从严嘛。
特朗普当然有逻辑,只不过他思考的不是美国利益,而是自己小集团、自己家族的私利,多炒股赚钱的重要性超过美国再次伟大,毕竟美国是美国、特朗普是特朗普,分得很清,反正美国家大业大,总不至于两三任总统就能折腾散。
这也是美国目前面临的巨大挑战,美国内部利益集团太多了,彼此利益分歧很大,都想着掏空美国这个大仓库、肥了自家小仓库,这也是美国这个商人国家始终没有解决的问题。
但本来觉得中美关税谈判就像一块巨石,需要用足力气才能搬动,但没想到竟然泡沫,这种感觉太纠结了。
当年毛主席想了十天十夜,都没想通尼赫鲁为什么打中国。
伟人当年的心情,可以体会到了。
问题十二、对某些嘴硬的言论,没必要在意。
未来一段时间,特朗普团队、外媒、国内一些人一定会竭力论证美国赢了、中国退让了,还会暗戳戳的说什么私下交易,随便他们去说,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多久了。
事实已经证明了,中美到底谁更脆弱。
其实应该同情这些人,认知跟不上时代就罢了,但主子妥协,都没提前说一声,这来自主子的巴掌,实在太疼了,又不敢打主子,恼羞成怒也可以理解。
对首次会谈,小镇确实预测错了,今天下午已经干脆利落的承认错了。这没啥丢人的,又不是神,预判错了再正常不过了,更何况总的方向没有错,那就是美国一定会服软、妥协。
经历这件事,尤其体会到伟人的伟大。毛主席当年论断“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对派都是纸老虎”,在今天仍然适用,强烈建议大家多读主席著作,不用管什么版本,就最新版读就行了。
看完选集不过瘾,那就八卷本《文集》。具体参见《》。
其他文章推荐
如果喜欢,还请点赞、“在看”和关注吧
欢迎分享,让更多人发现“大树乡谈”
备用:大树乡谈2022、大树乡谈2023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