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江湖彻底变天了!
2025年2月IDC数据公布,2024年华为平板以32.3%的市场份额位居中国第一,苹果则以26.6%退居第二。
尤其在2024年第四季度,华为平板出货量同比增长46.9%,连续五个季度保持第一。
苹果把持了14年的平板江湖,如今终于易主。
自2019年被制裁开始,华为这5年“烈火炼真金”,如今终于终结了iPad独孤求败的时代。
胜利狂欢之余,人们不禁追问:华为是如何从“安卓备胎”逆袭为“平板天花板”的?这场绝地反击的背后,又藏着怎样的制胜密码?
2014年,华为开始进军平板市场,发布了旗下第1款平板产品华为M1。
当时正是安卓平板混战的年代,苹果iPad在经历4年迭代之后,影响力日益强盛。
所谓“一木立,万林凋。”
在苹果iPad的强大压力下,安卓平板逐渐式微,很多厂商也偃旗息鼓,渐渐退出了平板市场。
2019年,华为被他国制裁打压、断供芯片,华为“教父”任正非放话:“没有退路就是胜利之路!”
当年,华为平板即推出“平行视界”与“多屏协同”功能,打破了安卓平板长期被诟病的“大号手机”标签,也从系统底层重构了平板的使用逻辑,彻底改变了平板行业生态,之后众多平板厂商纷纷效仿,也推出了类似功能。
自此,华为平板开始向办公等高端场景拓展,与苹果在生产力场景正面厮杀。
“逼上梁山”5年后,华为从MatePad 11突破了笔记场景、学习场景,到MatePad Pro突破了绘画场景,再到MatePad Air突破了轻办公场景。华为平板,早已今非昔比。
曾经,iPad是平板电脑的代名词,但如今在国内平板市场上,华为可谓是双手插兜,不知谁是对手。
然而,在这场胜利的狂欢中,华为平板真正的战略看点,并不是市场份额的增长,而是华为用户的结构的变化,直接改写了行业游戏规则。
2024年,华为平板的购机用户中,首次购买户数激增,占比高达40%。
华为平板正在突破原有商务精英和影音用户的圈层,以创新交互场景和PC级生产力工具,吸引更多职场新人、学生群体等新用户,加入鸿蒙生态。
华为平板的消费层级从高端向中低端扩展,推动平板市场从“高端小众”向“大众普及”转型,也促使行业竞争从传统的硬件参数比拼,升级为生态整合能力的较量,带动了小米、联想等厂商跟进优化应用分屏逻辑。
显然,如今的华为,已成为国产平板行业的“带头大哥”,彻底摘掉了“安卓平板替代品”的标签,真正建立起自己的生态入口,打开了全新的增量市场。
同时也为鸿蒙生态的持续演进升级,提供了最宝贵的新鲜用户样本和数据资产。
华为平板骄人成绩的取得绝非偶然,其背后是麒麟芯片的复苏崛起,是华为对技术天花板的极致追求,更是对万物互联时代的前瞻布局。
在产品性能上,华为创新采用了双层OLED云晰柔光屏、星闪连接技术,而苹果iPad近年创新放缓,2023年甚至未发布新品。
而麒麟芯片的供应链复苏及国补政策,则为华为平板打开市场提供了价格优势。以MatePad 11.5S为例,其柔光屏版本售价仅2000元,性价比远超同价位iPad。
外观上,华为平板的颜值、配色和超薄机身,也更趋向于年轻人的个性化需求。
除了要在硬件上实现国产替代、摆脱卡脖子技术,华为还想在软件上通过鸿蒙系统全面构建物联网生态。
比如,HarmonyOS NEXT系统可以实现PC级办公能力,如多窗口自由布局、跨设备协同等;并通过原生应用,比如 WPS鸿蒙版、中望CAD等,提升生产力。
华为自研软件,如华为笔记、天生绘画等,圈粉无数,尤其是“天生绘画”,其独家拟真画布、方天绘画引擎、柳叶笔等,直接把用户好感度拉爆。
“华为新平板预置自研绘画软件”的话题一度冲上微博热搜,阅读量超1亿。
这种“软硬服一体化”模式,使华为平板从安卓时代的娱乐设备,转型为纯血鸿蒙时代的生产力工具,并重新定义了用户场景价值。
而反观iPad,当年之所以能在国内称霸,无非是享了“起大早”的福。
2010年,乔布斯发布的第一代iPad,精准填补了手机和PC之间的空白,以全自研技术栈构建竞争壁垒,开创了消费级平板电脑的新时代。
到2013年,iPad家族覆盖了300到1000美元全价位段,当年销量高达7430万台,形成了“无死角”市场压制。
而同期的安卓阵营,则因“移植手机系统+低性能芯片”策略,导致应用适配差、体验割裂,难以撼动iPad的地位。
但近年来,iPad由于创新不足和生态封闭,原有的先发优势红利被逐渐耗尽。
千载难逢之际,华为以麒麟芯片+鸿蒙生态的组合拳后来居上,与苹果在高端市场分庭抗礼,甚至拔得头筹。
华为的突围之路,犹如星火燎原,带动了小米、荣耀、联想等品牌的协同发展。
2024年国内平板市场上,小米份额达12.7%,出货量379万台。其平板7系列通过性能升级和国补活动,实现高性价比突围;荣耀与联想分别以8.3%和6.7%的份额紧随其后,凭借新品矩阵和AI技术渗透拓展平板市场。
同年,中国平板品牌在国际市场上初露锋芒。全球平板出货量前五中,中国占据三席,分别为华为、联想、小米。其中华为全球出货量同比增长近30%,小米增幅超70%。
趁着新势能的窗口期,国产平板加速国际化进程。荣耀在东南亚、英国等地纵深推进本土化策略,小米计划2025年开设2万家零售店、织密全球零售网络。
从“单点突破”到“群体崛起”,国产平板已然成为全球消费电子市场的重要风向标。
然而,发展和矛盾从来都是一体两面。
随着国产平板高歌猛进的势头,一起浮出水面的,还有其背后的结构性隐忧。
国产麒麟芯片的高端制程,仍然依赖晶圆代工厂“中芯国际”。
若美国进一步制裁中芯国际,禁止其使用美国相关技术设备,如EDA设计工具、半导体设备等,麒麟高端芯片将面临断供风险。
而且,中芯国际尚未掌握用于制作高端芯片的EUV光刻技术,若美国进一步限制荷兰阿斯麦出口EUV光刻机,麒麟芯片产能可能加剧受限。
同时,鸿蒙系统的出海之路也并非坦途。
海外市场90%以上的应用场景,均高度依赖谷歌的GMS服务。相较之下,鸿蒙系统国际化进程任重道远。
当结构性矛盾“兵临城下”,这往往也是战略升维的绝佳契机。
攻克国产EUV光刻机技术势在必行、但短期难以达成,国产平板可暂避苹果锋芒,在生产力工具、柔性屏技术、AI算力等领域持续投入。
国产平板在国际市场上的生态差距,短期也难以赶超。国产平板发力6G卫星通讯技术,并将其与鸿蒙系统相结合,或可重新定义未来的全场景生态构建,实现弯道超车。
归根结底,未来国产品牌需在高端技术、生态系统与国际化策略上,持续创新突破,方能在全球市场与苹果、三星形成长期抗衡。
参考资料:
1、哔哩哔哩:《整天说华为国产替代,它究竟替代了什么?》
2、新浪财经:《华为反超苹果,首次成中国平板市场年度第一》
3、搜狐网:《华为平板强势崛起:2025年市场蓄势待发!》
作者:铭靖
编辑: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