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5月,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都会如期踏上迁徙之旅,来到保定市易县七峪乡武家庄村,这片曾经的栖息乐土。然而今年5月12日,当它们抵达时,眼前的景象却让这些生灵惊恐不已。
黑鹳,这种被誉为“鸟中大熊猫”的世界濒危珍禽,全球数量稀少,中国境内仅存千余只。它们对栖息环境极为挑剔,偏好水域清澈、食物丰富且人类干扰少的地方。曾经的武家庄村,河流蜿蜒,鱼虾成群,为黑鹳提供了绝佳的觅食与栖息条件,也因此成为它们每年迁徙途中的重要驿站。
但今年,黑鹳们远远地停留在山腰,不敢靠近熟悉的河流。原来,罪魁祸首是武家庄村的公共建设项目。项目施工导致河流改道、水质污染,曾经鱼虾穿梭的水域如今一片浑浊,河滩也被挖掘得千疮百孔。施工扬起的尘土弥漫在空气中,破坏了周边的生态平衡,让黑鹳失去了往日的宁静家园。
黑鹳的生存现状不容乐观。它们繁殖率低,一窝最多仅4只,孵化期间还易受天敌骚扰。如今,栖息地的破坏更是让它们的生存雪上加霜。从全球范围来看,黑鹳种群数量持续减少,在中国,其数量也并未得到有效回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义务,禁止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此次武家庄村公共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显然未充分考量对黑鹳栖息地的影响,相关部门也未能有效监管,致使黑鹳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在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中,人类活动的每一个决策都可能对野生动物产生深远影响。此次黑鹳在武家庄村的遭遇,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不能以牺牲野生动物家园为代价来换取一时的发展。保护黑鹳,保护这些珍贵的野生动物,就是保护我们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也是保护人类自己的未来。
希望相关部门能立即行动起来,评估公共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制定科学合理的补救措施,恢复黑鹳的栖息地;同时加强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力度,严格监管各类建设项目,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让黑鹳能够重新回到这片土地,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再是一句空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