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有关“阳谋”的婚姻。
从两人相识相爱至今,翁帆就被嘲“替代品”。
尤其是2017年杨振宁的遗嘱发布,更是让她成为了“笑话”。
遗嘱显示,陪伴多年的她,仅获得了北京一栋别墅的使用权。
至于其他财产,她更是一无所获。
所有钱财都分给了杨振宁和前妻生的几个孩子。
对此,不少人表示她是“冤大头”“打水漂”。
然而,翁帆却无奈地表示:
“杨先生给我留别墅是因为我们真的没有钱。”
一个诺贝尔奖得主,竟被称没钱?
要知道,仅这个奖的奖金就足够普通人几辈子的花销。
更何况杨振宁在物理界地位尊崇,按常理财富也不会少。
他是真没钱?还是在为自己挽尊呢?
一切都要从1944年开始说起。
那年,22岁的杨振宁,刚从西南联大毕业。
他以代课老师的身份,站在讲台上讲解着数学。
年少有为、一表人才的气质,吸引了很多学生的注意力。
其中就有17岁的杜致礼。
她出身名门,是高级将领杜聿明的女儿。
出生在这样的家庭,她就是书中常描述的窈窕淑女。
即便这样的淑女身边从不缺爱慕者,可她还是对杨振宁动了芳心。
然而,在那个相对保守的年代,师生之间的界限很明显。
这份懵懂的好感,她只能默默藏在心底,未曾有过多的交流。
时光匆匆。
5年后,远渡重洋的杨振宁,在普林斯顿大学做学术研究。
此时的他,褪去青涩,已然是意气风发的青年学者。
而杜致礼也因父亲的安排,赴美留学。
圣诞节的一天,杨振宁像往常一样和同事去中餐厅吃饭。
在餐馆中,他惊喜地发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多年未见,杜致礼早已没了稚嫩的学生气。
两人的目光交汇,往昔的回忆瞬间涌上心头。
这次意外重逢,让两颗心迅速靠近。
仅仅相识8个月,二人就结了婚。
婚后,为了支持丈夫的科研事业,杜致礼主动揽下了照顾家庭的重任。
她学会了开车,每天亲自接送孩子上学。
她还将自己对雕刻和音乐的热爱融入生活。
有着这样知书达理的妻子,杨振宁这才有了全身心研究物理的机会。
1957年,他与李政道因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一成就,不仅是他个人学术生涯的巅峰,也是华人在科学界的巨大荣耀。
颁奖典礼上,杜致礼身着华丽的旗袍,陪伴在杨振宁的身旁。
这一刻,他们成为了世界瞩目的焦点。
可这份幸福,却无法永远定格。
02
1995年,第一届国际华人物理学大会在汕头大学召开。
彼时19岁的翁帆,还是汕大外语系的一名大一新生。
因为英语能力出色,性格也热情开朗,所以她被选为了志愿者,负责接待前来参会的杨振宁夫妇。
当二人出现在校园时,翁帆就忍不住惊叹。
虽然杨振宁已经73岁高龄,但精神矍铄。
杜致礼则气质优雅,尽显名门闺秀的风范。
在接待过程中,她细心周到地安排着她们的行程。
因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杜致礼对这个乖巧懂事的女孩格外喜爱。
亲切地拉着她的手,鼓励她努力学习,还分享了自己的一些人生经验。
会议结束后,她成功拿到了杨振宁夫妇的联系方式。
此后便偶尔书信往来,分享着彼此的生活点滴。
这份情谊,也为他们日后的缘分埋下了种子。
2003年,杜致礼因病离世,杨振宁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
相伴53年的妻子突然离去,让他感到无比孤独和迷茫。
此时,远在广州的翁帆,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心中满是悲痛和担忧。
她深知杨振宁此刻的痛苦。
于是,怀着关切之情,主动给他写了一封慰问信,表达自己的哀悼和关心。
收到信后,杨振宁的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翁帆的关怀,慰藉了他的心。
他开始频繁地与翁帆通信。
在书信中,他们分享着生活的喜怒哀乐,探讨着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随着交流的深入,两人发现他们对很多事情的见解都不谋而合,对生活的态度也十分相似。
渐渐地,一种独特的情感在两人心中悄然滋生。
2004年,杨振宁邀请翁帆见面,两人在广州相聚。
再次相见,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深情与爱意。
多年的交流让他们早已成为彼此心灵的依靠。
这次见面后,他们的关系有了质的飞跃,正式确定了恋爱关系。
然而,当他们决定结婚的消息传出后,却引来了质疑声、批评声。
毕竟,两人有着54岁的年龄差。
有人恶意揣测翁帆的动机,认为她是贪图财富和名声。
也有人指责杨振宁,认为他的行为违背常理。
这些年,外界一种流传最广的,便是翁帆是杜致礼的“替代品”。
因为二人在外貌上有几分神似。
从一些照片对比中可以看出。
两人都有着清秀的面容,相似的眉眼轮廓。
笑起来时嘴角的弧度也颇为相像。
这一外貌上的巧合,让不少人开始浮想联翩。
认为杨振宁选择她,是因为在她身上看到了亡妻的影子。
是对亡妻的一种怀念和情感延续。
可事实上,二人之间的感情,远远超越了外貌的层面。
杨振宁曾深情地表示,翁帆是上帝给他最后的礼物,他无比珍惜这份感情。
为了更好地照顾杨振宁,翁帆放弃了自己原本的生活节奏。
她开始早睡早起,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他的日常起居上。
而她也在杨振宁的支持下,顺利考入清华攻读博士。
只是,二人的生活再低调,依旧避免不了“阴谋论”。
03
2017年,杨振宁的遗嘱内容曝光。
遗嘱中明确表明,他将大部分现金资产分给了与前妻所生的子女。
这一消息传出后,舆论一片哗然。
有人认为翁帆多年的陪伴和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为她感到不值。
也有人指责杨振宁的分配不公,认为他亏待了翁帆。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似乎更愿意相信金钱是衡量一切的标准。
因此对这份遗嘱的关注度远远超过了对他们夫妻感情的关注。
面对外界的种种猜测和质疑,翁帆显得十分淡然。
她曾公开回应:
“杨振宁并没有巨额财产,他的许多资产早已捐赠给教育事业。”
别看杨振宁虽然在物理学界声名显赫,但他的财富并非人们想象的那般丰厚。
多年来,他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都投入到了科研事业中。
为了推动物理学的发展,他参与了众多科研项目。
这些项目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需要巨额的资金支持。
此外,他还十分关注教育事业。
他深知人才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因此积极投身于教育公益中。
他捐赠资金,设立奖学金,资助贫困学生,为培养优秀的科研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曾多次向清华大学等高校捐赠图书、文章手稿、书信书籍、影像资料等珍贵物品。
共计2000余件(册)。
以支持学校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
在生活中,二人的日子过得十分简单朴素。
他们居住在清华提供的别墅里。
生活起居有专人照顾,物质需求得到了基本满足。
翁帆作为他的妻子,并没有追求奢华的生活,而是更注重精神层面的交流和陪伴。
她陪伴杨振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协助他整理资料,照顾他的生活起居。
对翁帆来说,与杨振宁在一起的时光,才是最珍贵的财富。
金钱在他们的感情面前,显得微不足道。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往往过于关注物质的追求。
将金钱、地位等视为衡量一切的标准。
甚至用这些标准去评判他人的爱情。
然而,他们的感情,让我们看到了爱情的另一种可能。
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爱情的真谛。
那就是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陪伴。
在他们的世界里,爱情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是一种心灵的契合。
无关乎物质的多少,也无惧外界的质疑和猜测。
我们应该尊重每一种爱情,无论它以何种形式出现。
每一段真挚的感情,都值得被珍视和祝福。
就像他们在彼此的陪伴中找到了幸福,这就足够了。
看完记得关注(@2号探秘人 )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参考资料:
杨振宁两次婚姻都是师生恋 前妻是杜聿明之女. 科学网.
翁帆父亲:支持女儿的选择 这是美德也是光荣. 东方网.
杨振宁100岁生日,遗嘱曝光:相守17年,45岁的翁帆图什么?. 澎湃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