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8亿吨秸秆38亿吨粪,堆田里臭烘烘还污染咋整?
传统堆肥老费劲,木头渣子难降解,病菌残留还捣乱。
土壤生病作物弱,农产品安全也跟着受牵连。可云南有群科研人,鼓捣出个大球盖菇来破局。
这蘑菇不挑地,专吃秸秆牛粪变“养料”,搭起“畜禽-作物-食用菌”循环网。先把秸秆牛粪堆成垛,给大球盖菇当“温床”。
蘑菇长起来猛吸收,把难啃的木质素全分解,病菌残留也被“收拾”了。收完蘑菇剩下的菌渣,摇身一变成好肥,撒回田里护庄稼。数据说话最实在:牛粪里土霉素残留降了80%,病原菌在种子里少了7%。
菌渣养的燕麦长得壮,根系表面积变大,须根密得像渔网。粗蛋白含量涨了5.
1%,喂牲口都更有营养,产量更是窜得高。
鲜重提高65%,牧草多收68%,籽粒产量也涨了50%,这效益谁看了不心动?秀洲的葡萄园试过这法子,葡萄树下种蘑菇,秸秆基料铺满地。
11月播种50天出菇,赶上春节卖高价,每亩能收800公斤。
采完蘑菇基料直接还田,土壤肥了,化肥都省了,生态经济双丰收。
句容推广“大球盖菇-瓜菜轮作”,秸秆利用率蹭蹭涨,去年到了97.
25%。
樟树市用秸秆种蘑菇,一亩能消2000多斤秸秆,还帮农民增了收。这系统为啥这么神?关键在重塑土壤微生物群。
放线菌分解木头渣,促生长细菌护茎秆,抗逆微生物守种子,各有分工。
腐生真菌更是厉害,占空间抢营养,把病原菌逼得没地儿待,比例从24%降到15%。现在乡村振兴搞起来,“双碳”目标要实现,这循环系统正合适。
处理废物不花钱,还能产蘑菇增产量,减少污染护环境,一举好几得。
可也有人犯嘀咕:这技术好学不?投入成本高不高?适合自家地不?
咱农民最讲究实在,能挣钱护田的法子才是好法子。科研团队早想到,不断优化技术,让咱更容易上手,成本往下压。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如今这肥是菌渣,绿色又环保。河北老乡都知道,秸秆焚烧污染大,堆着烂了也可惜,不如试试这新路。这系统开了个好头,把“污染源”变成“资源库”,给农业绿色发展指了道。
但推广路上也有坎,各地情况不同,得因地制宜调法子。比如北方天冷,得想想咋让蘑菇过冬;南方多雨,得防着烂根问题。
不过咱相信,科研人员肯钻研,咱农民肯尝试,办法总比困难多。数据摆这儿,效果看得见,这循环系统到底中不中?
试试就知道。
现在就盼着更多地方引进,让秸秆牛粪不再愁,田间地头更干净。农民腰包鼓起来,土壤环境好起来,这才是咱想要的好日子。关注天气号,后续咱接着唠农业新技术,帮您找增收新门道。
以上信息供参考,具体技术应用请咨询当地农业部门,确保科学操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