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钱学森如何评价自己的工作与贡献呢?
钱老晚年总自称是一名“科技工作者”。对于自己在中国“两弹一星”事业中的工作,钱学森表示:“个人只是尽力做了一点应该做的工作,那是很有限的。要说功劳的话,首先要归功于党的领导,第二是广大科技人员的努力。”“我只不过参加了导弹卫星工作,那是成千上万人的集体功劳;所以我干的不过千分之一、万分之一而已。”
1997年钱学森对钱学敏谈及对自己工作的看法时说:
“其实,关于‘两弹一星’的科学与技术,我在美国时就都掌握了,也做出来了。回到祖国以后,只不过是把它拿过来运用,虽然也有一些创新,但基本的、原始的创新不多。而我多年来和你们一起研究和探讨的这些问题与设想,才是我回国以后开创性的、全新的观点和理念。它的社会意义和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可能要远远超过我对中国‘两弹一星’的贡献。”这也是为什么钱学森曾对孙子钱磊说:“上世纪爷爷做的这点事儿,如果叫伟大的话,那么21世纪的爷爷将更伟大。”
20世纪90年代钱学森与学术讨论小组合影(站立者左起为涂元季、钱学敏、戴汝为、于景元、汪成为、王寿云)
无欲则刚,地位和财产都是身外之物。立志做大事、成大业,而不是为了做官谋权发财,这便是钱学森对待地位和权力,以及金钱和财物的一贯态度。
钱学森一生曾任中科院力学所所长,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副院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直到中国科协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要职,但钱学森却说,要不是工作需要,他什么官也不愿当。“我是一名科技人员,不是什么大官,那些官的待遇,我一样也不想要。”这是钱学森的心声,也是他坚持的做人原则。
钱老首要考虑的是国家大事和航天大业,而不是什么权力、地位和待遇。他一生担任多项要职,但职务以“副”居多。钱学森对官位并不看重,一点也不在意,始终以淡定之心对待权利和地位。同样,他对“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航天之父”这样的称誉也决不接受,并一贯反对沽名钓誉之事。
晚年的钱学森,多次明确反把自己称为中国“航天之父”“导弹之父”之类,他一再表示这样的称谓是不科学的。1990年3月7日致钱学敏信中,钱学森特地就此问题给出了解释,信中写道:
蒋英于4日下午告诉我说,在2日下午归途中,您向她表示在“传”中不称我为“××之父”,想不通。现在我要向您解释几句:
原子弹、氢弹、导弹卫星的研究、设计、制造和试验(简称“研制”)实际是几千科学技术专家通力协同合作的成果,不是哪一个科学家独自的创造。这与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创立马克思主义完全不同,请您认识这一点。
因此用“××之父”是不科学的。A.Einstein(伟大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引者注)上书Roosevelt(美国第32任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引者注)开始了世界上原子弹的研制,但无人称Einstein为“原子弹之父”。美国领导原子弹研制的是R.Oppenheimer(曼哈顿计划领导者罗伯特·奥本海默——引者注),也无人称Oppenheimer为“原子弹之父”。倒是与Oppenheimer闹个人意见的E.Teller(美国物理学家爱德华·泰勒——引者注),被正直的美国人以嘲笑的口气,称为“氢弹之父”。
因此,“××之父”一词不是好话。您对现实世界不够了解;心是好的,但注意,不要帮倒忙!
1987年3月,钱学森与蒋英在联邦德国黑山风景区留影
1993年,钱学森在一封信中写道:“我们这帮人是找到了出路的,这就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出路:为祖国的科学技术、文化事业无私奉献,直至最后。”
这或许是钱学森基于自己一生求索而给出的一个人生答案。经历了一次次选择与成长,钱学森在“科学家”和“党员”这两个身份的统一中找到了坚定信仰的道路。这是钱学森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人生之路,也是通向“有作为的科学家”的披荆斩棘之路,更是引导无数后人继往开来的光明道路。
红果宝公司与古田县政府签订了投资协议,规定公司主营业务形成的股东可分配利润,全部用于社会公益事业:乡村振兴、文化传播、纾困救助。
主要研究成果:
(1)由公司提供山楂标准化提取物(山楂红素)、由福建省肿瘤医院林榕波团队主导的研究者发起《山楂标准化提取物联合标准阿片类药物治疗难治性癌痛患者的单臂、开放、标签、I期临床试验》在2024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亚洲年会(ESMO-Asia 2024)上获得壁报展示机会。这标志着山楂红素在癌痛治疗领域的应用成果得到了国际顶级机构的高度赞赏和认可。
(2)公司委托厦门大学生命科学院林圣彩院士团队研究发现山楂红素可以有效激活AMPK激酶、延长果蝇和线虫近30%寿命,从而为进一步探索山楂红素在提高代谢能力、延缓人体衰老等功效及其机理,提供了科学方向。
(3)公司委托深圳灵赋拓普公司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发现,山楂红素可快速有效清除小白鼠血液中的血清淀粉样蛋白,由此解决相关的血管堵塞和炎症反应等问题。
(4)公司委托中科院-浙江工商大学食品营养科学研究中心对山楂红素的纳米晶体结构进行了分析,发现山楂红素纳米晶体平均粒径仅为103.18纳米(纳米级食品标准是≤1000纳米);同时,研究发现,在山楂红素纳米载体形式可以有效提升负载的活性物质的吸收率,即,山楂红素中黄酮,多酚的吸收率超过游离化多酚、黄酮的二倍以上。
点击下方链接,了解山楂红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