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
但总有人在当下欺负“穷少年”。
比如这位来自广东佛山某商贸公司的HR。
今年4月中旬,一HR在面对求职者询问单休、双休时,直接回怼对方:“你几斤几两,有工作就不错了,还要求双休?”
俩个素不相识的人,在网络上因求职结缘,又不是仇人,有啥话不能好好说,说话非得这么冲么。
求职者听到HR这样说,也没客气,直接一句话回呛回去:“双休是国家规定,遵守不了就混出去,没钱学什么开公司,丢人现眼。”
这下好了,俩人一来一回,骂战升级。
HR直接说求职者没资格享受双休,是下等人。
此事一经曝光,立即引来无数网友为求职者打抱不平。
有网友就反问了一句:“跪着的人站不起来了?”
就是,求职者还年轻,有的是站起来的机会。
舆论一边倒地声援求职者,不仅骂HR、还骂HR所在的公司。
终于,在4月22日晚上11点,这位HR在网上发出一封道歉信。
大概意思是说,“自己因为情绪失控,口出恶语,是自己不对。”
但是,网友对此并不买单。
有网友说:“这不是情绪失控,这是三观不正。”
其实,回过头来看,这原本也不是什么大事,怎么就如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了呢。
这里面还真有情绪失控的成分。
人一旦情绪失控,后果其实挺严重的。
失控的情绪犹如脱缰的野马
情绪是个好东西,能让我们体验到喜怒哀乐。
但是,如果控制不好情绪,出现情绪失控的情况,就不美妙了。
情绪失控,轻则恶语伤人、重则拳脚相向。
这样的例子,生活中不少见。
比如:夫妻俩人吵架,就很容易出现情绪失控的情况。
一旦情绪失控,说出来的话,那是句句往对方心窝子扎。毕竟双方都是了解对方软肋的人,自然知道说什么话,最能扎痛对方。
当时是说爽了,但是事后呢?
说出去的话,就是泼出去的水,也收不回来。
俩人的感情也会因此出现裂缝,甚至直接约好民政局门口见。
所以,情绪失控就犹如脱缰的野马,为了控制好情绪,我们随时要把缰绳拽在手里。
既然要拽好缰绳,就需要了解一下,我们的情绪为什么会失控。
情绪失控的原因:杏仁核比前额叶皮质跑得更快
情绪容易失控,是我们生理机能所决定的。
当我们受到外界刺激时,往往是情绪跑在理智前面。
这是因为,杏仁核作为情绪反应的“警报器”,能够在12毫秒内做出反应。
然而,负责理性调控的前额叶皮质需要200至300毫秒才能启动。
所以,我们会发现,为什么时不时会在网上看到一些很“降智”的举动。
早些时候,我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则事例:
河南洛阳,一名姓武的男子搭乘网约车,因为乘车地点有偏差,心生不满;
上车后,又拒绝系安全带;下车时,还拒绝支付6块钱车费,还说认识什么交警队长。
武某最终也为自己的这一通操作付出了代价,不仅支付了6元车费,还被公安机关批评教育,自己也写了检查道歉。
武某但凡稍微理智一点,也不至于做出这么“降智”的操作。
虽然,我们的生理机能使得情绪容易失控;但是,情绪失控后所犯的错,得由自己来买单。
所以控制情绪很重要。
另外,即使是生理机能使得情绪容易失控,我们也并非一点办法都没。
控制情绪的办法,认知重构
改变对事情的看法,也就能很好地控制我们的情绪。
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提出过一个ABC理论。
ABC理论告诉我们,情绪结果C不是由事件本身A直接导致,而是由你对事件的解读B决定的。
比如:你召开会议,团队有人迟到10分钟,这是事件A。
你很生气,心想:“他怎么这么不尊重我!”这是情绪C。
但其实,真正让你生气的不是“迟到”本身,而是你对这件事的解读B.
所以,事件本身并不能影响我们的情绪,真正影响情绪的是我们对事件的看法。
有时候,我们遇到突发事件,如果用认知重构的方法来控制情绪,显然是慢了些。
这时候,我们还可以尝试90秒呼吸法,先吸气4秒,然后屏住呼吸7秒,再呼吸8秒,如此重复3到5次,就能快速控制我们上头的情绪。
拿破仑曾说:“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
控制情绪虽然不易,但是值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