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中的闪点

分享至

在奇妙的化学世界里,有一个重要的概念 —— 闪点,它与我们的生活及众多工业领域紧密相连,却常常不被大众所熟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闪点。

一,什么是闪点?

从专业角度来讲,闪点是指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可燃性液体或固体表面产生的蒸气在试验火焰作用下被闪燃时的最低温度。简单来说,当一种可燃液体被加热,它会挥发出蒸气,随着温度升高,蒸气浓度不断增加。当这些蒸气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比例,遇到火源能够瞬间闪出火花,此时对应的液体最低温度就是闪点。例如我们常见的汽油,它的闪点较低,这意味着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汽油挥发出的蒸气就能够与空气形成可燃混合气,遇到火源极易闪燃,这也是汽油具有较高火灾危险性的原因之一。

不同物质的闪点差异很大,像酒精,它的闪点大约在 12℃左右,而食用油的闪点则较高,通常在 160℃ - 300℃之间。这种差异主要源于物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不同。

二,闪点的测定方法

测定闪点对于了解物质的燃烧特性至关重要,目前主要有开口杯法和闭口杯法两种常见方法。

开口杯法,使用开口闪点测定器,将样品置于敞口的容器中加热,火焰在容器上方移动,观察样品蒸气与火焰接触时是否产生闪燃现象,所测得的结果就是开口闪点,单位为℃。这种方法常用于测定润滑油等闪点较高(如 100℃左右,甚至高达 313℃)的油品。由于容器开口,样品蒸气能自由扩散到空气中,所以测定的闪点相对较高,一般比闭口杯法测得的闪点高 15 - 25℃。

闭口杯法则使用闭口闪点测定器,样品在密闭的容器内加热,当达到一定温度时,仪器内部的点火装置会产生火花,观察容器内是否出现闪燃,得到的结果即为闭口闪点。该方法常用以测定煤油、柴油、变压器油等闪点稍低的产品。因为样品在密闭环境中,蒸气不易扩散,更容易达到可燃浓度,所以闭口杯法测定的闪点更能反映物质在实际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的火灾危险性。

无论是哪种方法,在操作过程中都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例如,对仪器的校准、样品的准备、加热速率的控制以及观察闪燃现象的时机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要求。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