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脸部
左右半边的脸从外貌上看是一模一样,但从身体语言的角度分析,左右脸传达出来的信息是不同的,左半边脸更容易表达出真实的感情。
对那些人们可以控制的感情,如尴尬、苦笑、厌烦和恼怒的时候,左脸就会呈现出与右脸不同的地方。
左半边脸更会出卖人的内心,传递出人的真实情绪,而右半边脸一般情况下都没什么表情。
所以,审讯人员在观察人脸部时,应注意观察被讯问人左脸,就能更真实地掌握其内心情绪。
二、嘴巴
人所说的话未必都是真的,但人嘴部的动作却是坦诚的。
嘴部的动作常常能让谎言不攻自破,把人的心绪全部暴露出来。
1.撇嘴。
撇嘴是唇部肌肉收缩,使得嘴型显得更小,嘴角也会随着下垂,这是高度自我认同的表现。
就是说,此时被讯问人不认同审讯人员的观点,或是瞧不起审讯人员。
这时审讯人员不能再对被讯问人进行思想开导,而是要及时对被讯问人进行威慑,打击其嚣张气焰。
2.舔嘴唇。
当被讯问人正处于紧张或兴奋的情绪中,做出舔嘴唇的动作,是其正在压抑内心的激动。
被讯问人欲向审讯人员提出自己内心的要求,这时审讯人员应注意制造空当,进行适度的引导,让被讯问人一吐为快。
如果审讯人员没有注意到此时被讯问人的细微变化,而一味对其高压震慑,很可能会贻误战机。
3.张开的嘴。
被讯问人嘴巴不自觉地张开,是疲倦与懈怠的表现。
这表明他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厌倦,或者对正在讨论的话题理不清头绪,不知所以然。
被讯问人或者是没弄清审讯人员在说什么,或者干脆是“走神了”、“人在心不在”。
此时审讯人员要对其及时引导,使其集中注意力,回到案件的调查讯问中来。
4.咬嘴唇。
这是被讯问人自我怀疑和缺乏自信的表现。
当心中不安或者内疚时,人们总是会咬住自己嘴唇。
此时被讯问人心中必定有很大的疑虑,审讯人员如果不能准确把握被讯问人疑虑所在,就不要轻易暴露讯问机关所掌握的案件情况。
5.嘴巴不断开合。
这是在思考的表现。
被讯问人此时开口的可能性较大,审讯人员应该许以政策承诺,积极引导被讯问人顺着审讯人员铺好的路走。
6.抿嘴。
这是顽抗到底的表现。
在需要作出重大抉择时,这也是内心坚定的表现。
被讯问人在这种情况下是不会轻易交代的。
此时审讯人员应有策略地引导被讯问人,铺出一条路,让其从顽抗中走出来。
7.微张的嘴。
被讯问人微微张开嘴巴,很想表达内心的想法,是有话要说,此时审讯人员应注意听他说。
三、眼睛
“人的眼睛和舌头所说的话一样多,不需要字典,却能从眼睛的言语中了解整个世界,这是它的好处。”
1.突然眯起的眼睛。
这是一种常见的眼部非语言行为,透露了犯罪嫌疑人心中的消极情绪和厌恶感。
当人们看到不喜欢的东西或者感觉到自己受到威胁的时候,常会眯起眼睛来寻求一种自我保护。
眼睛眯成一条缝,避免看到自己不想看到的事物,从而可以保护自己的大脑。
2.眼球快速转动。
在被讯问人的伎俩被拆穿的瞬间,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
眼球快速多方向转动,是人处在高度紧张下用来快速观察四周的一种本能反应,很难被伪装。
一般来说,眼球转动速度越快,其内心的惶恐程度越高。
3.瞳孔的收缩与扩张。
当人们看到或听到对情绪有刺激作用的信息时,瞳孔大小会发生变化。
当被讯问人处于兴奋、高兴的状态时,其瞳孔会明显变大,说明审讯的内容或者事态的发展迎合了其心理愿望;
反之,当情绪悲观失望时,其瞳孔就会明显缩小,这也是被讯问人心理压力大的表现。
4.游离的视线。
当审讯人员与被讯问人谈话时,被讯问人的眼神总是闪烁不定,一旦遇见审讯人员的视线后,就会迅速将自己的眼神移开。
这种回避视线的行为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是一种不愿意被人窥视内心的心理投射。
被讯问人的这种表现,其内心隐藏着不想被他人知道的秘密的可能性极大。
(1)左右不稳游离的视线反映了人心中的不安。
这种不安类似于动物被带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视线会上下左右四处打探,甚至原地乱转观察周围。
一旦受到惊吓,它们会立刻按着预先设想好的路线逃跑。
人类的这种反应要比动物隐蔽许多,但只要仔细观察还是可以注意到人眼中的不安。
这正是被讯问人内心焦虑、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2)较稳定的游离的视线则是内心厌烦的表现。
目光较稳定地转向一边,则是被讯问人对目前谈话失去兴趣的表现。
这是人的一种本能反应,因为被讯问人处于被审讯的地位,没有办法拒绝审讯人员的提问,必须要维持谈话的状态,但其内心对谈话内容的厌烦却没有办法抑制,会完完全全地表现在视线上。
5.眨眼的含义。
人在正常状态下,每分钟眨眼6-8次,每次眨眼动作只有0.1秒。
被讯问人眨眼的频率、单次眨眼时间的长度都向审讯人员传递了信号。
(1)眨眼频率的变化。
高频率的眨眼除了是情绪紧张的表现以外,更是撒谎的表现。
科学观察表明,人在说谎时,眨眼频率首先会下降,因为他想保持冷静,使自己的谎言看上去“不留痕迹”,也就是俗语中的“睁着眼睛说瞎话”。
然而,说谎必然会引起内心的波动,人会情不自禁地感到焦虑、担忧。
这个时候,眨眼的频率会不由自主地加快。
所以,犯罪嫌疑人眨眼频率的先慢后快,是说谎的典型表现。
(2)单次眨眼动作持续时间的延长。
被讯问人单次眨眼时,眼睛闭上1~2秒甚至更长,是希望审讯人员从他的视线中消失。
这表明在其潜意识中,对谈话的内容丝毫提不起兴趣,已经十分厌倦。
此时审讯人员应该转变侦查思路,把眼下的问题先放一放。
但如果审讯人员对自己的谈话内容十分有信心,而认定是被讯问人内心高傲才会出现以上情况,则可以等待被讯问人闭眼之时,迅速轻步移动到一旁。
这样突然的举动,会使被讯问人再次睁开眼睛时,一时在原视焦点找不到审讯人员,这样能够引起被讯问人对审讯人员和谈话内容的重视。
四、眉毛
1.低眉。
低眉伴随着眼睛下方的面部皮肤的上提,这样做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眼睛,是人类在面临外界袭击时典型的自我防御反应。
这样的反应也表现出了被讯问人内心正在痛苦挣扎。
2.眉毛打结。
这种表情表示被讯问人内心极度的烦恼和忧郁。
从医学角度看,慢性疼痛的患者经常会流露出这种表情。
3.单条眉毛上扬。
两条眉毛一条下垂,一条上扬,两条眉毛就像一个侧卧的问号一样。
这表明被讯问人正持一种怀疑的心态,此时他正在思考问题。
五、鼻子
1.鼻子的扩张。
在动物世界里,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当哺乳动物等高级动物鼻孔扩张、露出牙齿时,是在向对方专递攻击的信号。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肺部吸入更多的氧气,从而为战斗或者逃跑作准备。
被讯问人做出鼻孔扩张的举动时,表明其内心非常兴奋或者气愤的状态。
这是其呼吸心跳加速,情绪激动、高涨的表现。
2.哼鼻子。
被讯问人鼻子向外哼气时,是其对谈话内容排斥、对审讯人员不屑的表现。
3.鼻头冒汗。
鼻头冒汗是被讯问人内心焦虑、紧张的表现。
同时反映了被讯问人属于性格比较急躁的人,个性比较要强,做事急功近利。
4.鼻子泛白。
鼻子泛白是被讯问人内心恐惧的表现。
说明现在的讯问内容对被讯问人很有触动,其内心很有顾忌甚至感到恐惧。
来源:清帆工作室。作者:孙晓雷、汪翔。文章仅供参考,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