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一声不吭突然被辞退,3天后公司遭500万罚单,董事会连夜开会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医疗的世界里,真相常被利益湮没,如同心电图上的微小波动被忽视,却预示着致命风险。

在高楼林立的上海金融区,仁济医疗科技的大厦如同一座闪亮的灯塔,吸引着资本和人才。

没人能想到,就是这样一个备受瞩目的公司,会在短短三天内,从辉煌跌入深渊,而这一切只因一位专家选择了沉默的抗争。

01

黄志远喝下一口已经凉透的咖啡,揉了揉酸痛的眼睛。办公室窗外,上海的夜景灯火璀璨,高楼大厦的灯光像繁星一样散落在黑暗中。午夜已过,他仍在审核“心识”AI诊断系统的最终报告。这是仁济医疗科技耗资数亿打造的明星产品,公司上下都寄予厚望。

作为首席医学专家,黄志远对这套系统的每一个细节都了如指掌。这个项目让他放弃了国外优厚的条件,回到祖国工作。他相信,这样的技术能挽救无数生命,推动中国医疗行业走向世界前沿。

屏幕上的数据让他皱起眉头。在识别某些特定类型的心肌病变时,系统的准确率明显低于预期。这不是小问题,漏诊可能导致患者延误治疗,后果不堪设想。他连夜整理数据,撰写详细报告,建议公司暂缓申请上市许可,先解决这些安全隐患。

黄志远放下笔,看了看时间,凌晨三点。他保存文件,发送了一封邮件给CEO郑天成和技术总监李明。邮件标题很简单:“'心识'系统安全问题——紧急”。

天亮了,黄志远顶着黑眼圈走进公司大厦。前台小姐看到他时,眼神躲闪。电梯里,同事们不像往常那样主动打招呼。一种不祥的预感在他心头蔓延。

刚到自己办公室门口,人力资源总监张女士已经等在那里。

“黄博士,麻烦您跟我来一下。”她的语气公事公办。

人力资源部的小会议室里,桌上放着一份文件。张女士示意他坐下。

“黄博士,很遗憾通知您,公司决定立即终止与您的合作关系。”

黄志远一时没反应过来:“什么意思?”

“就是说,您被解雇了。”

“理由是什么?”

张女士推过文件:“严重专业失职,危害公司利益。具体细节,法务部会跟您联系。您需要立即签署这份保密协议,交出工作证件,并在一小时内离开公司。”

黄志远难以置信:“我需要见郑总。”

“郑总正在重要会议中,没法见您。”

“那李总监呢?”

“同样在会议。”

黄志远站起身:“我不明白发生了什么,我不会签任何文件。我昨晚发现'心识'系统存在安全隐患,正好相反,我是在保护公司利益。”

张女士冷漠地说:“黄博士,如果您拒绝配合,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我们已备份了您的工作电脑数据,您的门禁权限已被取消。保安会送您离开。”

两名保安不知何时已站在门口。他们态度礼貌但坚决:“黄博士,请跟我们走。”

黄志远被领到自己的办公室,匆忙收拾了几件私人物品。电脑、文件、笔记本全部被没收。半小时后,他站在公司大楼外,手里拿着装个人物品的纸箱,就像千千万万被解雇的普通员工一样。

回到家中,黄志远坐在沙发上发呆。窗外阳光灿烂,房间里却像结了一层寒冰。他始终不明白,为什么发现系统问题会导致被解雇?他尝试联系几位同事,想了解情况,电话要么无人接听,要么对方含糊其辞,迅速结束通话。

只有李明回了一条信息:“公司高层对你很不满,最好低调处理。”

黄志远看着手机屏幕,一股怒火从心底升起。他打开电脑,写了一封详细的邮件,记录昨晚发现的所有问题,准备发给郑天成、刘董事长和公司高管。正当他要点击发送按钮时,想起张女士的警告——如果违反保密协议,公司会起诉他。

他删除了邮件。一个念头在他脑海中形成:如果要找出真相,就不能莽撞行动。

那一刻,黄志远决定保持沉默,至少表面上如此。

02

黄志远打开窗户,让清晨的空气涌入房间。一夜的思考让他头脑清醒。他决定理性应对,不声张地调查真相。

他首先联系了大学同学吴雨晴,现在是市卫生监督局医疗器械科科长。两人在咖啡馆见面。

“我就知道会有这一天。”吴雨晴搅动着咖啡,“郑天成上周带队来局里,要求'心识'系统走快速审批通道。他称这是'革命性医疗突破',能大幅提高心脏病诊断准确率,减轻医疗资源压力。”

“快速通道?审批进展如何?”

“已经进入最后阶段了。材料齐全,测试数据看起来很完美,远超行业标准。我们没理由拒绝。”

黄志远皱眉:“完美?我亲自测试的结果远没那么理想。”

吴雨晴叹气:“你知道的,只要数据合规,我们没法阻止。除非有确凿证据证明数据造假。”

黄志远若有所思:“我明白了。”

接下来,他联系了三甲医院的老友陈医生。两人在医院附近的小餐馆吃饭。

“你不知道吗?仁济已经在多家医院开始推广演示了。”陈医生压低声音,“他们宣称'心识'精准度达99.8%,比人工诊断还准确。我院长对这个很感兴趣,准备采购。”

“99.8%?”黄志远放下筷子,“不可能。我最后测试的结果最多93%,还有多种心肌病变识别率不足70%。”

陈医生惊讶:“会不会是你看到的不是最新版本?”

“我是首席医学专家,我审核的就是提交审批的最终版本。”

“那就奇怪了...听说仁济拿到了一大笔投资,条件是尽快上市。”

黄志远面色凝重:“你能帮我弄到演示版本吗?我需要看看到底做了什么修改。”

通过专业人脉,黄志远秘密获取了“心识”系统的最终提交版本。花了整整两天时间分析,他的脸色越来越难看。公司不但没修复他发现的问题,还调整了测试参数,人为提高了准确率数据。对于高危心脏病变的识别,他们简单地修改了算法,让系统在不确定时倾向于做出阴性判断——这样整体准确率数字好看,代价是增加漏诊风险。

这已经不是技术问题,而是道德伦理问题。

一天,黄志远在常去的咖啡厅听到两位前同事聊天。

“新一轮融资谈成了,五个亿啊!”

“条件是什么?”

“月底前'心识'必须取得上市许可。郑总已经向投资方保证,产品上市后半年内销售额翻番。”

黄志远拿报纸挡住脸,仔细听着。

“能行吗?我听说系统还有些问题...”

“管那么多干嘛?先上市再说,出了问题再修呗。郑总说了,现在最重要的是抢占市场,技术问题可以边用边改进。”

黄志远握紧了拳头。

通过陈医生,他联系到一位刚从仁济离职的工程师。在一家偏远的茶馆,工程师紧张地东张西望,压低声音说:

“公司早知道系统有问题。你提交报告前,测试组就发现了几次异常。但郑总下令'优先考虑上市时间,技术问题后续解决'。你那份报告正好撞枪口上,他们担心你会闹出动静,影响上市进程。”

“他们为什么不直接修复问题?”

“时间成本太高。重新开发算法、测试、验证,至少需要三个月。融资协议要求必须在六周内上市。”

黄志远明白了一切。不是他专业能力有问题,而是他的专业操守妨碍了公司的商业计划。

回到家,黄志远开始整理证据,形成清晰的线索。他需要更多人知道真相,但又不能贸然行动。太强硬的对抗会让公司加强防御,销毁证据;太软弱的态度又无法阻止潜在的医疗风险。

正当他思考下一步时,手机响了,是之前不愿接听他电话的一位研发组同事:

“黄博士,明天'心识'获准上市了。郑总正在接受媒体采访,说这是'中国医疗AI的里程碑'...还说某些保守的医学专家不理解技术创新。”

黄志远放下电话,深呼一口气。他被解雇后的第三天,正是“心识”系统获准上市的日子。一场无声的战争即将打响。

03

仁济医疗科技总部大厦灯火辉煌,公司举行了盛大的产品发布会。大厅里香槟四溅,笑声不断。郑天成站在台上,意气风发:

“'心识'AI诊断系统的上市,标志着中国医疗人工智能进入新时代。我们不但赶上了国际先进水平,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越。这套系统将大幅提高心脏病诊断效率,减轻医生负担,让更多患者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断!”

台下掌声雷动,记者闪光灯不停闪烁。

“郑总,有消息称系统存在安全隐患,您怎么看?”一位记者提问。

郑天成脸上笑容不变:“谣言止于智者。'心识'系统经过严格测试,准确率达99.8%,远超行业标准。某些保守的医学专家可能不理解技术创新的特点,产品总是在使用中不断完善的。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心识'系统是目前市场上最安全可靠的AI诊断系统。”

当天,仁济医疗科技股价上涨12%,市值创历史新高。

黄志远看着电视新闻报道,冷静地将郑天成的发言记录下来。他已经整理好了所有证据,形成一份详尽的报告,通过吴雨晴匿名提交给卫生监督局。不过,调查进展缓慢,一方面证据不够直接,另一方面郑天成在监管部门确实有不少关系。

他又联系了医疗行业资深记者苏梦,希望通过媒体揭露真相。

“黄博士,您的指控很严重,我个人相信您。”苏梦在电话里说,“但没有确凿证据和其他信源佐证,我们很难发表这样的调查报道。您明白,如果报道失实,仁济绝对会提起诉讼。”

黄志远感到一丝无力:“我理解。”

就在这时,他的另一部手机响了,是陈医生:

“出事了!一个患者因为'心识'系统没有识别出急性心肌梗死前兆,延误治疗,现在情况很危急!就是你警告过的那种情况!”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