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与哈德森湾同样是被本国领土半包围的海湾。作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渤海被明确界定为"蓝色疆土",其主权归属不存在争议。反观加拿大境内的哈德森湾,该海域在国际法框架下被认定为公海区域,允许各国船只自由航行。据统计数据显示,每年有超过2000艘外国船舶在此区域开展航行活动,其中既包括俄罗斯为开辟北极航道而进行的通航活动,也涵盖美国科研船只开展的海底数据采集工作。这种国际通航状态导致加拿大海岸警卫队在实际监管中面临法律限制,难以对进入该海域的外国船只实施有效管控,客观上形成了类似"后花园"被国际船只自由出入的特殊现象。如果你是加拿大人,你会觉得憋屈吗?如果你了解了这其中的来龙去脉,会觉得更憋屈。
1869年,彼时加拿大尚为英国自治领地。出于对哈德森湾地区皮毛贸易、能源矿产资源以及北极航道潜在价值的考量,加拿大决定从英国哈德逊湾公司购入哈德森湾及其周边区域的主权,交易金额仅为30万英镑,意在将哈德森湾打造为自身的“海洋后花园”。
加拿大原以为此举获利颇丰,然而实际情况却是,英国转让哈德森湾的真实意图在于遏制美国向北扩张的野心,避免阿拉斯加与美国本土连成一片。如此一来,加拿大不仅被英国“摆了一道”,还额外支付了30万英镑。
更令加拿大始料未及的是,1937年,当其在国际场合宣称哈德森湾为其内海时,给出的两大理由为:其一,哈德森湾被加拿大领土三面环绕;其二,自1670年起,无论是英国还是后来的加拿大,均已将哈德森湾作为内海进行管理,时间跨度长达250年。
在加拿大眼中,哈德森湾是通过从英国购买获得的,因此它理应被国际社会认定为内海。
谁能料到,加拿大提出的关于哈德森湾权益的主张,竟同时遭到了美国和英国的强烈反对。依照国际法的规定,每个国家都能拥有12公里的临海,满足一个国家内水的必要条件是,海湾的入海口处不能超过24海里,也就是44公里。美英两国的反对理由恰恰是哈德森湾的海湾入口宽度达到了115公里,这一实际情况与国际《领海与毗连区公约》的相关规定并不相符。
面对美英两大强国的反对,加拿大着实有些无奈,只能默默承受这一压力。最终,在1956年,加拿大不得不做出让步,承认哈德森海峡为国际航道,并放弃了对哈德森海湾整体作为内海的主张。
自1994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正式生效以来,哈德森湾的海洋水域划分发生了显著变化。根据公约规定,仅沿岸12海里范围被划定为加拿大的领海,这一变化导致加拿大在哈德森湾的海洋权益受到了较大限制。
在探讨完加拿大在海洋权益方面的相关情况后,我们接下来将目光转向渤海湾,探讨其是如何被确立为我国的内海的。
为何渤海能够被认定为我国的内海呢?
“渤海”这一名称的起源可追溯至战国时期,苏秦曾提及“齐北有勃海”。到了元朝时期,“渤海”这一名称正式得以确立,并一直沿用至今。从地理形态来看,渤海呈现出接近封闭的特征,其北、西、南三面均被陆地环绕,分别与辽宁、河北、天津以及山东三省一市相邻,仅在东面与黄海相连通。渤海的海岸线总长度约为3800公里,东西方向宽度约346公里,南北方向长度约550公里,海域面积大约8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8米。
为保护海洋权益,各国主张的领海宽度不一,有3海里、4海里、6海里,甚至200海里。1958年9月4日,中国顶着压力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领海的声明》,规定领海宽度为12海里,虽遭西方国家反对,但毛主席坚持推进。后来证明该决策正确且具前瞻性。1982年,168个国家或组织参加第三次海洋法会议,通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领海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不应超过12海里。
渤海海峡南起山东半岛蓬莱角,北至辽东半岛老铁山角,其宽度测量值为54海里(换算后约合102公里)。根据我国主张的12海里领海宽度,渤海还不能算是中国的内海,渤海海峡中间还有33海里的专属经济区通道。该通道的特殊地理属性导致外国船舶在符合国际法规定的前提下,可实现自由航行进出渤海海域。值得注意的是,渤海海峡内自南向北分布着众多岛礁,其中最具标志性的当属山东半岛北端的庙岛群岛。
北隍城岛作为庙岛群岛的最北端岛屿,面积仅为2.72平方公里。它隔海与辽宁大连旅顺口的老铁山角遥遥相望。值得注意的是,北隍城岛与老铁山角之间的海域并无其他岛屿分布。尤为巧合的是,这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约为22.2海里(即41.1公里),恰好小于辽东半岛老铁山角与北隍城岛各自划定的12海里范围之和(24海里)。
如此一来,北隍城岛恰好占据了一个战略要地,北城隍岛和辽宁半岛老铁山角的领海基线就重叠了,满足24海里内的要求,彻底把渤海海峡封死。换句话说,渤海也全部在领海宽度范围内,渤海就顺理成章成为中国的内海。外国的船只想要进入渤海,就得经过我们的允许,未经允许不得私自进入。
如此来看,渤海能够成为中国的内海,北城隍岛这个小岛也有一份功劳。作为渤海海峡战略支点的北隍城岛,虽在地理尺度上堪称"弹丸之地",却肩负着拱卫京津门户的重大使命。这种"以小搏大"的战略定位,恰是海洋地理与国家安全战略深度耦合的典型体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