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芳草盛,正是读书好时光。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金普新区2025年全民阅读活动启动仪式暨4·23世界读书日特别节目在开发区图书馆举行。此次特别节目《悦读三人行》,以书为媒,与于永铎、杉杉、刘东三位作家面对面,共同探讨文学的魅力,感受阅读带来的喜悦,也诚邀大家赴一场全民阅读之约。
于永铎:笔耕不辍,铭记历史
“我这一年一直在埋头创作一部长篇小说,这部书以我们大连、我们金普新区为时代背景。书名叫《屋檐下的根据地》。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胜利80周年,也是我们大连解放80周年。该书是向为了大连解放而献身的先辈们致敬。”在《悦读三人行》现场,谈及个人作品,于永铎一下就打开了话匣子。
在于永铎丰富的写作生涯中,有一部尤为引人注目的系列作品,书迷们称作“三部曲”,即《望海埚》《独立营》以及这本即将问世的《屋檐下的根据地》。当被问及为何会对历史题材的作品情有独钟,于永铎说:“我们这一代人受到很好的爱祖国爱家乡的熏陶,对家乡和英雄人物有感情。有一年,我偶尔涉猎了这方面题材,作品发表后,有位老先生给报社打电话,讲述他的读后感,并通过编辑和我取得联系,热心地给我提供素材,与我探讨大连地区的英烈故事。我们有时打电话能聊1个小时。就是因为读者朋友的喜欢和支持,让我将无意识创作转化为有意识创作,就有了写好家乡故事的念头。20多年来,我走遍了大连地区,采访了几百名知情者,积累了大量的文学素材,可以说是朋友们强烈的家乡观影响了我。”
“如果让您用一个词来概括阅读带来的影响,您会选择什么词?”面对主持人的提问,于永铎坚定地说:“铭记。正是先辈们那种舍生忘死、大无畏的精神,铸就了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在采访中,于永铎还强调家庭氛围对阅读的重要,并建议家长多读书、读好书,发挥榜样引领的作用。他小时候,尽管家里经济条件很困难,父母还为孩子们订一本人民文学杂志,并到处借书看,母亲每天会将单位的报纸拿回家,让孩子们读,次日再工工整整地带回单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阅读对他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人物介绍 |PROFILE
于永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辽宁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大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发表、出版9部纯文学作品。其中,《指灯为证》获《中国作家》第五届剑门关文学奖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驯马师的无罪推理》获辽宁文学奖。
杉杉:坚持阅读,保持热爱
杉杉是新区的一名教师,平时爱阅读、爱写作。从2007年开始,她在搜狐博客上写散文,利用散文把内心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随着一篇篇的散文发表,粉丝也越来越多,使其大受鼓励。慢慢地,她从短篇增加到长篇,题材从开始的山水、自然生活,到现在的历史文化。为了查找资料,她常常亲临现场,找遗迹、找人询问,写出关于三十里堡、旅顺口等历史方面的作品。《关向应的故事》,就是她以孩子们能接受的语言整理出来的。看到学生们在传颂关向应的故事时,杉杉觉得特别欣慰与自豪。不仅自己的作品受到肯定,自己也为传承红色基因贡献了力量。
在谈及阅读、写作方面的经验时,杉杉表示,热爱和坚持很重要。这需要一个过程,坚持下来,不断受到鼓励,就能发现其中的乐趣。此外,杉杉还谈到,读书可分两种形式。一是坐着读书,就是读经典、读文字,跟着作者文字丰厚知识的过程;二是走着读书,就是在行走中阅读,见山见水,问史探物,是不断开拓视野激发表达的过程。那些鲜活的东西,往往会让人们耳目一新,情不自禁。就像作家会用文字抒发,画家会用画作来呈现,摄影家会用影像来纪录。从这个层面来说,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都是阅读的重要内容。
杉杉强调,现在社会在进步,时代发展很快,人们走出去的机会增多,多媒体手段也很多,全民阅读的氛围很好。现在不是死读书,而是要多去开阔视野。坚持阅读,把所见的人、事以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日积月累,就会有进步。
在谈及推荐的书籍时,杉杉推荐《杨绛传》,她建议读者可以选择从人物传记入手阅读。不同的读者对同一部作品会有不同的感受,希望读者多读好书,多读不同种类的书,在不同的书籍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人物介绍 |PROFILE
杉杉,曾用笔名“格格”。满族,现供职于大连金普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辽宁省作协会员,大连市作协副主席,大连市散文创作委员会主任,金普新区作协副主席、副秘书长。2007年开始发表散文作品。几年来,先后在《海燕》《鸭绿江》《满族文学》《散文百家》《安徽文学》《文苑》《甘肃日报》《大连日报》《教师报》《教师博览》等各级报刊发表了多篇散文作品。2013年,散文《陪你一起看草原》荣获大连市政府“金苹果奖”优秀散文创作奖。
刘东:阅读滋养,改变人生
在《悦读三人行》对谈中,聊起刘东倾注25年心血之作《回家的孩子》,再次让市民、读者陷入沉思。“25年前,我在跟家里的长辈聊天时,说起他们在日本人开办的学校里读小学、中学的故事,我当时很震惊。”刘东的儿童小说《回家的孩子》,与诸多同类题材的作品相比,独辟蹊径,以极其精巧的结构,集中笔力,以被日本侵略者占领时期的大连为背景,带领我们进入当时当地人们的内心世界,跟随他们的情感起伏,感受那段历史的黑暗残酷,也感受被压迫的中国人的不屈抗争和牺牲奉献精神。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创作这本书的意义比我想象的要深刻。”刘东特别坚定地说。这部有深度、有力度、有厚度的作品,从萌芽到真正写出来历经25年,他采访了20多位在那个时候上过小学、初中的老人,并查阅大量资料,阅读上千万字。最近,他准备跳出相对沉重的题材,着手准备写点轻松的童话。
阅读对刘东来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高中在大连二十四中就读,那时可以说是个学霸,成绩在大连市稳稳排在前100名。但在高考前,生了一场病,人生急转弯。当同学去参加高考时,我却在医院生死未卜。这时是阅读挽救了我,因为我从小就喜欢阅读,在病房养病时,读了很多书,对人生有了更多的感悟,对生活有了更深的认识。”当主持人问用一个词来表达书籍对他的影响时,刘东肯定地回答“改变”。改变,不单是改变了人生轨迹,更多的是改变了对世界的看法,对生命、生活的看法。
现场互动环节,一位即将走出校园,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希望刘东作为过来人能给予一些宝贵的建议。对此,刘东说:“当下最担心的是被生活逼着走,每天都被迫完成各种工作,没有思考的时间。我建议,不管多忙、多卷,给自己留出一点思考的时间。其实人生有很多选择,但是方向是最重要的选择。读一点文学的书,既放松了自己,又可以在别人的人生经验里照进自己。人生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读书可以在你犯错误的时候,选择一个正确的态度去面对。”对于阅读,他强调多样性阅读的重要性,认为读书应像营养学一样注重平衡。他建议根据个人兴趣选择书籍,多关注知名出版社和文学奖项以保证阅读质量。
人物介绍 |PROFILE
刘东,儿童文学作家、编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大连市作家协会主席。作品曾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夏衍杯”优秀电影剧本奖、中宣部电影频道“百合杯”优秀儿童片奖、“周庄杯”全国儿童文学短篇小说大赛特等奖、辽宁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辽宁省优秀儿童文学奖等国家及省市级奖励数十次。
文/图:徐菁 王晓璐 杜树泽 周光 李春一
编 辑:王春馨
美 编:林月
责 编:宋子光
信 源:金普融媒
喜欢就请转发、扩散、点赞、在看,精彩继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