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谈到体重管理相关话题 ,公开“推介”体重管理门诊,将“体重管理”推向了公众视野。随着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6个部门联合启动为期三年的“体重管理年”活动,一场关乎全民健康的减重行动正在全国展开。记者走访番禺各大医院发现,体重管理门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中青年成为就诊主力军。医学减重正以其科学性、系统性和安全性,逐渐取代传统的盲目减肥方式。
体重管理门诊受热捧
中青年成减重“主力军”
上午8时,记者来到番禺区中医院肥胖与代谢病诊疗门诊,门外已有多位患者等候。“上个月减重情况怎么样?”“有没有出现哪里不舒服?目前各项指标如何?”诊室里,主任医师李辉正逐一为前来就诊的患者看诊,针对患者的详尽反馈,为其调整饮食安排、运动方案以及药物治疗计划。
罗小姐科学减重前后对比图
记者注意到,中青年群体是前来问诊的“主力军”。28岁的罗小姐体重异常超标,且伴有严重的腹型肥胖,更令她担忧的是,肥胖带来的健康问题已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她表示就诊前时常出现强烈的疲劳感、头皮油腻、掉发多,饥饿时出现头晕、心慌心悸等低血糖样反应,因为患有支气管哮喘,所以稍微一活动就容易气促,这些健康问题使她个人状态不佳。健康警钟敲响后,罗小姐开始寻求医生帮助,希望通过专业指导进行减重。
今年33岁的黄女士是从珠海慕名来番禺找李辉了解如何科学地进行体重管理,“以前总觉得胖点没关系,直到体检报告亮红灯。”体检发现的中度脂肪肝让她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像黄女士这样的“隐形肥胖”患者不在少数,他们体重可能未达到严重肥胖的标准,但内脏脂肪超标,代谢异常问题突出。
值得注意的是,青少年肥胖问题同样严峻。诊室里,15岁的中学生小陈身高173厘米,体重却接近100公斤,并伴有重度脂肪肝。“孩子从小就爱吃快餐,现在体育课都上不了。”陪同就诊的父亲满脸愁容。据统计,我国6-17岁青少年超重肥胖率高达19%,增速甚至超过成年人。
“门诊每周6天坐诊,号源总是供不应求,现场也会加号。”李辉表示,自2021年科室成立以来,已帮助超3万名患者科学减重。这背后反映的不仅是肥胖问题的普遍化,更是民众健康意识的觉醒,越来越多人开始寻求专业医疗帮助,而非盲目尝试网红减肥法。
从盲目尝试到科学管理
医院减重更专业更安全
与健身房、训练营等社会减肥机构相比,医院减重门诊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市民。在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减重门诊就诊的翁先生就是典型代表。翁先生,身高178厘米,体重达134.8公斤,属于重度肥胖,“从小就是‘小胖墩’,这两年体重从170斤逐渐飙到270斤。”翁先生坦言,伴随“三高”、尿酸升高和睡眠呼吸暂停等症状的出现,他终于下定决心寻求专业帮助。
“之前尝试过去健身房‘撸铁’、代餐减肥,饿了一个星期,结果一顿酒席体重又全长回来了。”翁先生的经历道出了许多“减重困难户”的困扰。医生告诉记者,几乎没有健康的胖子。到医院问诊的患者绝大多数都伴有基础疾病,且经历过多次减肥失败。“医院能够为患者提供详尽的病因分析、疾病预警以及药物使用指导等,这是我们区别于社会减肥最大的优势。”
患者在番禺区中医院接受减重手术治疗前照片
患者在番禺区中医院接受减重手术治疗,术后四个月照片
这种专业优势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医院拥有全面的检查设备和专业的医疗团队,可以准确评估患者的肥胖类型和代谢状况。番禺区第六人民医院康复科专家介绍,通过医学检查能发现许多被忽视的健康隐患,如胰岛素抵抗、甲状腺功能异常等,这些都是健身房、减重训练营无法提供的。其次,医院减重更注重安全性。南村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医师郭永标表示:“我们不仅关注体重数字的变化,更重视各项代谢指标的改善。”这种全方位的健康管理,能有效避免因不当减肥导致的营养不良、代谢紊乱等问题。最重要的是,医院减重强调个体化治疗。“2022年以来,我们发现每个肥胖患者的成因都不尽相同。”番禺区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谢政权表示,医院会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情况制定差异化的管理方案,而非千篇一律的减肥模板。
面对肥胖问题,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是“管住嘴、迈开腿”。然而,对于自制力不足或体重基数较大的人群来说,单纯依靠饮食控制和运动往往收效甚微。罗小姐曾尝试过各种网红减肥法,结果不是坚持不下去,就是快速反弹。黄女士也曾严格节食,却因代谢紊乱越减越胖。这些失败经历让她们意识到,减肥不能仅凭一腔热情,更需要科学指导。
石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病专科门诊为患者提供科学减重服务
现代医学对肥胖的干预已形成一套完整体系。对于轻度肥胖者,医生会制定个性化的饮食和运动方案,强调“211餐盘法”等科学饮食结构,并建议从低强度运动开始逐步提升体能。番禺区第六人民医院康复科专家介绍,每周减重0.5-1公斤,3-6个月内减重5%-10%是最安全的节奏。同时,他们采用的穴位埋线疗法具有“双向调节”特性,既能抑制亢奋代谢,又可激活低迷机能,对腹胀、便秘等消化问题也有改善作用。
番禺区中医院医护人员为患者进行耳针治疗
对于中度肥胖或伴有代谢疾病的人群,医院常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通过中医调理,配合饮食运动管理,能有效调节代谢、抑制食欲。谢政权主任从中医理论出发,提出“调体质”优于“减体重”的理念,采用中药、针灸等手段调理脾虚湿盛、肝郁气滞等体质问题,从根源改善易胖体质。
值得注意的是,现代体重管理已从单纯的“少吃多动”发展为包含医学评估、代谢调理、行为干预等要素的系统工程。李辉主任指出:“我们强调中西医结合,改变不良习惯,这样才能安全长久地管理体重。”这种“一人一策”的个性化方案,正逐渐取代千篇一律的减肥模板。
减重不只是数字的变化
更是健康生活方式的重塑
历经8个月的体重管理,罗小姐成功减重47.4斤,黄女士成功减重50斤。更令人惊喜的是,她们初诊时的脂肪肝都已逆转,各项代谢指标恢复正常。但比这些数字更重要的,是她们生活方式的彻底改变。
黄女士在体重管理线下沙龙上分享减重成功的经验
“原来医生眼里的减肥不仅仅是减重,而是全方位的健康管理。”在体重管理线下沙龙上,黄女士作为嘉宾分享道。如今的她已成为养生达人,掌握了科学搭配饮食、合理安排运动的技巧。这种转变正是专业体重管理追求的目标——不是短期减重,而是终身健康。
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临床营养科的案例显示,科学减重带来的改变往往是全方位的。一位合并多种代谢异常的患者在坚持专业方案后,不仅体重下降,血糖、血脂等指标也明显改善。“减重的核心是要回到健康的生活方式中去。”该院专家强调,当患者建立起规律的作息、均衡的饮食和适度运动的习惯后,改善的不只是体重数字,更是整体生活质量。
然而,改变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多位专家指出,减重最困难的不是开始的决心,而是长期的坚持。谢政权坦言:“减肥是长期习惯的培养,耐心和坚持比速度重要。”这也解释了为何单纯的节食或剧烈运动往往难以持续,因为它们没有帮助患者建立可持续的健康生活方式。
专家共识:科学减重的原则与警示
在专业医疗机构的实践中,一套关于科学减重的专家共识正在形成。这些建议既回应了国家“体重管理年”的号召,也为不同情况的肥胖人群指明了方向。
营养均衡是基础。番禺多家医院的专家共同指出,完全不吃主食等极端方法虽然短期内能看到体重下降,但会导致基础代谢率下降、抵抗力降低等问题。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临床营养科专家强调:“要基于健康的前提进行科学减重,避免极端方式。”他们建议采用高营养密度的原型食物,保证优质蛋白、健康脂肪和低GI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行为干预是关键。郭永标提出,要通过记录饮食日志、改善睡眠、缓解压力等方式建立长期健康习惯。特别是情绪管理尤为重要,冥想、听轻音乐等方式能有效降低皮质醇水平,减少情绪性进食。
番禺区中医院医护人员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方案,进行腹部火龙罐治疗
个性化方案是保障。“2024版指导原则强调‘阶梯化、精准化、持续性’。”番禺区中医院外一科黄勇主任介绍,科学的体重管理需要医学评估先行,区分单纯性肥胖与病理性肥胖,制定个性化目标,不盲目追求快速减重,例如代谢综合征患者需优先控制血糖和血脂,而非单纯追求体重下降。
定期监测不可少。专家们建议每月监测体脂率而非单纯体重,关注腰臀比变化。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内分泌科还提醒,要通过定期体检监测肝肾功能、体成分等指标,根据身体反馈调整方案。
警惕误区很重要。多位专家共同指出要避免三大误区:盲目追随流行减肥法、过度依赖代餐、回避必要医学干预。李辉特别提醒:“不要陷入‘反复减重反复反弹’的怪圈。”对于BMI≥27.5且合并代谢疾病者,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患者在南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穴位埋线”进行减重
中医药的价值也不容忽视。谢政权介绍,中医通过调脾胃、化痰湿、疏肝气等手段,能从根源改善易胖体质。李辉也指出,中医药食疗具有抗炎抗氧化作用,可以减轻快速减重时的氧化应激损伤。
对于特殊人群,专家给出了针对性建议。肥胖合并糖尿病患者需要多学科团队制定综合方案;儿童减重要在保证生长发育的前提下进行;更年期女性则可借助中医调理缓解代谢变化。
来源 | 番禺融媒
策划:陈海生、孙轶英
文字:代红燕
图片:番禺区各医院提供
编辑 | 赖 胜
校对丨胡普甜
审核 | 孙轶英
签发丨叶平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