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金刻羽在英国《金融时报》发表专栏文章,向特朗普提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建议。
他表示,特朗普不应该加收额外的费用,而是应该降到最低,这样中国就会投入大量资源放在低利润低消费品生产中。同时,美国应该鼓励向中国出售高科技产品,这样能减少中国创新的动力。
这样的建议也新鲜,就是孟子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个人想要完成自己的天赋使命,必须经历种种挫折和考验,对国家来说,也是如此,居安思危,忧患意识,都是一个意思,如果只沉迷于舒适圈,就会自我荒废。
英国专家的意思就是,让特朗普改变政策,把中国固定在舒适圈里,这样就不用担心中国超过美国了。
美国总统特朗普
中国不吃这一套
不能说这个人的思路是大错特错,只能说,试图用中国的智慧来对付中国,根本不现实。
难道没有美国限制的时候,中国就不发展了?中国就一直沉迷低端制造业了?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绝大部分时间都没有美国,中国就没有向前发展了?
中国的发展从来不是靠着谁逼出来的,而是靠自身内部的动力与转型意志。你放宽限制,中国该突破的照样突破;你制造壁垒,中国更会把卡脖子的事当作重点攻关对象。
靠“让中国舒服一点”来让中国停滞,这种操作只能出现在纸面上,现实中反而会让中国更从容地升级。
中国高端制造业
西方的偏见根深蒂固
就像苹果CEO库克说的一样,西方对中国存在普遍偏见,认为苹果在中国生产,只是因为中国有廉价劳动力,但事实上,中国的人工成本早就不在廉价的范畴内了,但苹果还是要选择中国代工,因为中国有完整的配套设施,即便人工成本更高,但综合成本还是最低的。
这不是低端的问题,而是中国打通了全盘。
这个英国专家,显然还存在这样的偏见,认为中国会满足于低端制造业,只要美国不刺激中国,满足中国的一切要求,中国就会老老实实在舒适圈里给美国打工,十分可笑。
现在的中国,是产业链顶端的竞争者,从新能源车到高铁,从5G通信到人工智能,中国的核心技术与系统集成能力正在持续推进,相当一部分领域,已经领先全球,中国企业不再只是“拿来主义”,而是从基础研究、关键零部件、整机制造到标准制定,全流程参与并不断推动全球技术演进。
现在西方的一些人,自作聪明,还在用老眼光看待中国,实在可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