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条件接纳也会否定孩子,只不过它的否定跟父母以往的否定不同

分享至

本章是《无条件接纳孩子》专栏的第44章,无条件接纳,父母教育好孩子的基础和前提,所以父母必须要做到无条件接纳孩子。

我们说了,父母以往对于无条件接纳的认识是错误的,不是什么只接纳情绪不接纳行为,如果这样理解的话,那你永远做不到无条件接纳。

道理很简单,如果你只接纳孩子的正确行为,但是对于错误的行为不接纳的话,那这不就是明显的有条件接纳吗?怎么还能称之为无条件接纳呢?

而且你只接纳正确行为,却不接纳错误行为,这跟父母当下的教育有什么区别呢?你当下的教育难道不是只接纳正确行为,不接纳错误行为吗?那是不是说,你当下的教育也是无条件接纳呢?

所以这种只接纳情绪不接纳行为的解释是完全错误的,那无条件接纳的正确解释是什么呢?

很简单,就是字面意思,就是没有任何条件的接纳孩子的所有,不管是情绪还是行为,不管是正确行为还是错误行为。

那肯定会有很多父母有疑问,就是按照这种解释,好像无条件接纳就等于无条件放纵,就等于不管孩子的任何问题。

但事实上不是这样的,我们无条件接纳依然会解决孩子的问题,只不过解决方法跟父母以往认识的批评否定孩子,要求孩子改正的解决方法不同。

至于具体怎么操作,在前面的章节中我们已经已经分享过了,就是专栏第7章《无条件接纳的核心:如何既接纳孩子,又能同时纠正孩子的问题》。理论是没有问题的,完全解释的通,所以这里我们就不再重复了。

然后在具体使用的过程中,很多父母还会有一个疑问,就是无条件接纳是不是就完全不会否定孩子呢?

毕竟我们强调孩子是没有问题的,所有的都是正确的,那按照逻辑,好像我们父母就不应该否定孩子,那孩子都是正确的,你否定什么呢?难道你要否定正确的,让孩子变得不正确吗?

按照这个逻辑,好像遵循无条件接纳的理念,我们就不应该否定孩子,不能对孩子说不。

但事实上不是这样的,我们依然需要否定孩子,只不过在无条件接纳下的否定,跟我们以往对孩子的否定是不同的。

同样的否定,不同的感觉

一、无条件接纳下的否定,更多是纠正孩子认知的否定

孩子的很多错误行为,是因为他们不具备正确认知导致的,比如说孩子不懂得私有财产的概念,所以孩子会抢夺别的孩子的玩具,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否定孩子的行为,告诉孩子这样的行为是错误的,如何做才是正确的。

而对于一些孩子本身能力不足导致的错误,比如说孩子考试没有考好,过度沉迷手机等,这些行为我们是不会否定的。

因为孩子之所以做出这些错误的行为,并不是因为他们认知水平不够,而是他们能力不行,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不会去否定。相反,我们会训练孩子,提升孩子的能力,帮助孩子去解决问题。

但是以往父母下的否定就不一样了,父母会无差别的否定孩子,不管孩子是缺乏认知,还是孩子能力不够,我们父母都不会管,只会归咎于孩子有问题,然后批评否定孩子,要求孩子改变。



二、无条件接纳侧重于教导,不侧重于否定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