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连战:支持协商统一,但是大陆要正视“中华民国”的存在

0
分享至

连战,这位在台湾政坛活跃数十年的政治人物,近年来在回忆录中提出“支持两岸协商统一,但前提是大陆需正视‘中华民国’存在”的主张,引发了两岸讨论。

这一看似矛盾的立场背后,既有个人的政治理念与历史情感,也折射出两岸关系的复杂现实。

连战的政治生涯始于台湾威权时代,成长于国民党政治世家的他,早年赴美攻读政治学博士,兼具学术背景与实务经验。从“交通部长”到“行政院院长”,再到国民党主席,他始终是台湾政坛的关键人物。

2005年,连战以国民党主席身份访问大陆,开启了自1949年以来两岸政党高层首次正式对话的“破冰之旅”。



然而,连战在2018年出版的回忆录中提出的“前提条件”,却让外界看到了他立场中更为复杂的面向。他强调,“中华民国”自1949年迁台后已在台湾实际运行七十余年,拥有完整的政治体系和社会认同,大陆若不能正视这一现实,协商统一将缺乏互信基础。

该项主张的根源,可追溯至其家族经历与国民党传统史观:其父连震东作为国民党元老,亲历了政权迁台的历史,而连战本人则长期沉浸于“中华民国宪政体制”的框架内,对“法统”问题有着近乎执念的坚持。

从历史脉络看,连战的主张与“九二共识”存在微妙关联。1992年两岸达成“一中各表”共识时,大陆强调“一个中国”原则,而台湾方面则以“中华民国”为表述载体。



连战认为,这一模糊共识曾是两岸互动的基础,但随民进党上台后否认“九二共识”,两岸互信逐渐瓦解。他试图以“正视中华民国”为筹码,为国民党争取谈判空间,同时维系台湾民众对“主体性”的情感需求。

然而,这一条件在大陆看来却是触碰了红线。

大陆官方多次强调,“中华民国”已于1949年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而丧失代表中国的合法性,台湾作为中国省份的地位不容置疑。有观点指出,连战的要求本质上与“两国论”存在逻辑关联,尽管他本人坚决反对“台独”,但其主张若被接受,可能为“一中一台”的模糊空间打开缺口。

不过,台湾社会的分裂现状,进一步削弱了连战主张的可行性。民进党以“维持现状”为名行“渐进台独”之实,国民党内部则因历史包袱在“中华民国”与“台湾优先”间摇摆。



连战试图调和“统一理想”与“台湾现实”的矛盾,但岛内民意调查显示,支持“永远维持现状”的比例长期超过半数,反映出民众对身份认同与未来走向的深层迷茫。

这种社会氛围下,任何涉及统独的议题都可能激化对立,连战的“条件论”既无法满足大陆底线,也难以凝聚台湾共识。

值得关注的是,连战的思路中仍蕴含着现实启示。他坚持“和平协商”路径,认为武力解决只会加深仇恨;强调“尊重台湾民意”,主张统一需考虑岛内民众感受。

这些理念与大陆提出的“心灵契合”“融合发展”方针存在交集。事实上,大陆近年推动惠台政策、促进经济文化交流,正是试图以共同利益积累互信,为政治对话创造条件。



但两岸结构性矛盾在于:大陆将“一个中国”视为不可谈判的前提,而台湾方面(包括国民党)则期待以某种形式的对等地位开启协商,这种根本立场的错位,使得任何突破性进展都显得举步维艰。

2005年“破冰之旅”时,他站在北京大学的讲台上高呼“我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试图以文化认同弥合政治分歧;2018年回忆录中,他却不得不以“正视中华民国”为条件,折射出国民党在岛内政治生态中的生存焦虑。

如今,连战早已淡出政坛一线,但其提出的问题依然悬而未决:两岸如何在坚守“一个中国”原则的同时,为台湾民众的集体记忆与情感认同留出空间?这个问题的解答,或许比简单的“统独”抉择更需要智慧与耐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旧时楼台月 incentive-icons
旧时楼台月
江湖古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2427文章数 4699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