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记者观察丨从人工智能课题看国研中心如何厚积薄发

0
分享至

人工智能

编者按今天,是我们讲述“国研故事”,与读者一起分享有智慧、有价值的智库声音的第三期。这一期我们关注的是当前非常热门的话题——人工智能,与之相关的是横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多个部门、前后有近二十位研究人员参与、历时近一年完成的课题,请您和我们一起走近课题背后的智库人、智库事。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张一鸣

如果盘点最近几年的热词,“人工智能”一定位居前列。

热潮中,如何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是《中国发展报告2024》“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趋势和影响”专题报告试图回答的问题。

课题组不能只了解人工智能技术本身,还要综合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不同的理论视角,用全新的角度看待人工智能,才能看明白即将被改变的世界。

这需要课题组以“唯实求真、守正创新”的态度不断积淀。

课题组研究人员下的功夫、形成的数据和背景报告数量,远超过呈现出来的这份报告,仅研究中背景部分的内容就能独立成书;而若干个贯穿在报告之中的专题研究,都能形成上万字的独立报告。

厚积才能薄发,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对决策者最关注的核心内容提出相对准确的看法,给出可以操作的政策建议。

人工智能的发展一日千里,技术门槛很高,只有持续研究才能跟上快速变化的技术。

承担该课题研究任务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其主要职责是研究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政策、体制改革,研究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数字技术创新与数字化转型、绿色技术创新,研究国际科技发展、开放创新、竞争与合作,对特别重大的科技和建设项目进行技术经济评价,提出相应咨询意见和建议。

为此,创新发展研究部建立了提前布局重点领域相关研究的机制,安排不同的研究人员持续跟踪和更新重点科技领域的发展动态和演变机制,并提取出最精华最重要的部分,形成周报动态掌握。

就人工智能课题而言,如果没有之前的研究基础,很难在一年内拿出有深度的高质量咨询报告。

早在2018年,创新发展研究部就已经开始人工智能相关研究,撰写了一系列调研报告和择要,一些公开发表的论文至今仍被广泛引用。

作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以前沿科学技术作为重点研究方向的部所之一,创新发展研究部努力保持对新的科技前沿信息足够敏感,力争能对技术的发展和影响提出深刻的洞见,要求研究人员具有较强的分析研判能力。

在人工智能的研究上,课题组给予年轻人充分试错空间,鼓励批判性的思维,同时通过大量的专题讨论会议凝聚共识。这让年轻人倍加珍惜,他们认为手中的笔就是使命,也是国家赋予的责任。

年轻人说,很多技术只是单纯改变某个产业或者某个领域,而人工智能将改变世界,相关的政策建议要有足够前瞻性和灵活性,要能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也要求研究者能从产业、行业、社会的多维视角看待技术的影响,客观评价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并找到缩小差距的切实可行路径。

这项研究既要有时代性,能够穿越发展周期,还要有前瞻性,脚踏实地能够发现真问题。

对于研究人员来说,光自己想明白是不够的,他们要站在更高的位置上,帮助公众从更宽的广度和更高的高度上去理解人工智能。这需要研究人员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代替专业术语,有深入浅出讲故事的能力。

技术加速演进,时代滚滚向前。人工智能的“奇点”越来越近,研究人员做好了挑战自我、再攀高峰的准备。

图片来源:摄图网授权

总 监 制丨王 辉车海刚

监 制丨陈 波 王 彧 杨玉洋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曹 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经济时报 incentive-icons
中国经济时报
国研中心主办的综合性经济日报
40889文章数 6384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