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必须理解,规定就是规定,账户所有人必须亲自到场。”
银行经理面无表情地说。
李明远攥紧拳头,声音颤抖:“可我母亲已经去世了,您是让我把骨灰盒带来吗?”
经理推了推眼镜,避开他灼热的目光:“我很遗憾,但系统就是这样设计的。”
01
春日的阳光斜射进窗,李明远伏在电脑前,指尖敲击键盘的声响回荡在安静的办公室。
作为一名国际建筑师,他正在赶制一个重要项目的最终方案。
日历上的数字提醒着他,距离母亲六十五岁生日只剩下两周时间。
他微笑着想象母亲收到他精心挑选的礼物时的表情,那是一条她心仪已久的丝巾。
电话铃声突兀地打破了宁静,未知号码在屏幕上闪烁。
“您好,请问是李秀兰女士的儿子李明远先生吗?”陌生的声音透着一种专业化的冷静。
“是的,我是。”李明远心头掠过一丝不祥的预感。
“很抱歉通知您,您的母亲今天上午在家中突发脑溢血,送医院后抢救无效...”
电话那头的声音仿佛来自遥远的宇宙,每一个字都像重锤敲击着他的心脏。
手机从指间滑落,砸在地上的声音在他耳中异常清晰。
三十六小时后,李明远踏上了故乡的土地,双眼布满血丝,西装上还残留着飞机上匆忙睡眠的褶皱。
出租车驶过熟悉又陌生的街道,每一处景色都在提醒他已物是人非。
老旧的小区楼下,几位邻居见到他,眼中满是同情和哀伤。
“明远啊,你可算回来了,你妈这些年就盼着你回来看看。”王奶奶颤抖的声音中带着责备。
李明远低着头,喉咙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钥匙插入锁孔的声音在寂静的楼道中显得格外刺耳。
推开门,迎接他的是母亲生前最后整理过的家,简朴而整洁,仿佛主人只是暂时出门。
鞋柜上摆放着一双崭新的男士拖鞋,包装袋还未完全拆除。
李明远颤抖着蹲下身,拿起那双拖鞋,上面还贴着便利贴:“明远回来穿,42码。”
泪水终于决堤,他抱着那双拖鞋,像个孩子般嚎啕大哭。
母亲的葬礼简单而肃穆,来送行的多是她的学生和街坊邻居。
李明远这才知道,退休后的母亲一直在社区做义工,教老人们使用智能手机。
“阿姨总说她儿子在国外做大建筑师,特别忙,但特别孝顺。”一位社区工作人员轻声告诉他。
每一句话都像刀子,深深刺进李明远的心里。
葬礼结束后,李明远独自回到母亲的家,开始整理她留下的物品。
衣柜里的衣服不多,大多已经穿了很多年,但都洗得干干净净。
床头柜的抽屉里,整齐地放着几本存折。
李明远的手剧烈颤抖,泪水模糊了视线,母亲的话语在他脑海中回荡。
他翻开存折,惊讶地发现里面足足存有一百八十余万元。
这笔钱对他而言不算太多,但想到退休教师的母亲是如何省吃俭用积攒下这笔钱,他的心如刀绞。
02
处理完母亲的后事之后,李明远带着母亲的死亡证明、身份证、存折和遗嘱来到了银行。
“您好,我母亲去世了,我需要办理她账户资金的继承手续。”他对柜台的工作人员说。
年轻的女柜员看了看他递过来的材料,表情变得为难:“先生,按照规定,账户所有人必须本人到场。”
“但我母亲已经去世了,这是死亡证明和遗嘱。”李明远耐心解释。
柜员摇摇头:“对不起,系统就是这样设计的,没有本人在场,我无法操作。”
李明远深吸一口气,压抑着怒火:“那请问遗产继承应该怎么办理?”
“您需要先去公证处办理继承权公证,然后带着公证书再来办理。”柜员机械地回答。
“好的,谢谢。”李明远转身离开,心中已经盘算着下一步行动。
公证处的流程比他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李先生,您需要提供的材料包括:死亡证明、户口本、亲属关系证明、遗嘱公证,以及所有可能继承人的声明...”工作人员一口气列出一长串材料。
“这需要多长时间?”李明远问道。
“材料齐全的话,大概一到两个月吧。”工作人员回答得轻描淡写。
李明远感到一阵无力,这意味着他必须推迟回国外的工作。
回到母亲家中,他坐在沙发上,陷入深思。
他开始思考母亲为什么会存下这么多钱,又为什么如此担心遗产问题。
电话突然响起,是国外项目的负责人催促他尽快回去。
“对不起,我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李明远无奈地解释道。
挂断电话,他决定不能坐以待毙,必须找出一个更快的解决方案。
次日,他再次来到银行,要求见银行经理。
“您好,李先生,我是本行经理张志明,有什么可以帮您的?”一位中年男子伸出手。
“我想了解一下,为什么死者的账户必须本人到场才能处理?”李明远直截了当地问。
经理露出标准的职业微笑:“这是为了保障客户资金安全的规定。”
“但对于已故客户,这种规定不是很荒谬吗?”李明远反问。
“我理解您的心情,但银行有银行的规则,这是总行的政策,我们必须遵守。”经理的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容质疑。
“在我国每年有多少人去世?这些人的家属都要面临同样的困境,你们有没有考虑过?”李明远的声音提高了几分。
经理的表情变得严肃:“先生,我建议您冷静一点,按照正常程序办理公证后再来处理。”
“我很冷静,我只是在质疑一个不合理的制度。”李明远深吸一口气。
“您必须理解,规定就是规定,账户所有人必须亲自到场。”银行经理面无表情地说。
李明远攥紧拳头,声音颤抖:“可我母亲已经去世了,您是让我把骨灰盒带来吗?”
经理推了推眼镜,避开他灼热的目光:“我很遗憾,但系统就是这样设计的。”
这句话彻底点燃了李明远的怒火,他转身离开,决定寻找其他解决方式。
接下来的日子,李明远开始了漫长的公证之旅。
户口本上母亲的名字,黑白分明,却再也唤不回她的音容笑貌。
亲属关系证明需要村委会开具,这意味着他要回到已经很少回去的老家。
老家的村委会主任是他小学同学,见到他露出惊讶的表情:“明远,多少年没见了,听说阿姨走了,节哀啊。”
“是啊,现在办理遗产继承,各种手续真是繁琐。”李明远苦笑道。
“不只是你,村里老李家的事情闹得更大,老人家的存款到现在都取不出来,子女争得头破血流。”主任边填表边说道。
李明远心中一动,看来这种问题相当普遍。
03
回到城里,他开始在网上搜索相关信息,发现类似的遭遇比比皆是。
有的家庭因为无法及时取出逝者的钱款而陷入经济困境。
有的子女因为程序繁琐而放弃继承,白白浪费了父母一生的积蓄。
更有甚者,因为继承问题引发家庭纠纷,兄弟姐妹反目成仇。
这些情况让李明远感到愤怒和无力,他决定将自己的经历分享出来。
他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篇文章,详细描述了自己和母亲的故事,以及他在办理继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文章迅速引起共鸣,短短一天内就获得了上万次转发和评论。
“我父亲去世三个月了,他的退休金至今没能领出来,眼看房贷要断供了。”
“我妈生前存了二十万给我结婚用,现在钱取不出来,婚也结不了,未婚妻都快等不及了。”
“银行的规定太不人性化了,活着的时候千方百计吸引你存钱,人走了就设置重重障碍。”
评论区里,无数人诉说着类似的遭遇和不满。
李明远的文章引起了媒体的关注,一家地方电视台联系了他,希望进行专访。
“李先生,您认为银行的这种规定是出于什么考虑?”女记者问道。
“表面上是为了保障资金安全,实际上可能是为了减少业务办理成本。”李明远直言不讳。
“您打算如何解决目前的困境?”记者继续追问。
李明远微微一笑:“我会用我的方式,让银行明白什么是'本人到场'。”
采访播出后,引起了更广泛的社会讨论,甚至有法律专家出面解析相关法规。
银行方面也做出回应,表示会研究优化流程,但坚持认为现有规定是必要的。
公证手续仍在进行中,李明远每天都要往返于各个部门之间,收集材料、填写表格。
一个月过去了,公证材料终于凑齐,但公证处告诉他还需要两周时间才能出具证明。
就在这时,他接到了国外项目甲方的电话,对方催促他尽快回去完成项目收尾工作。
压力之下,李明远陷入沉思,他不禁想到,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普通家庭,困境将更加难以解决。
这让他下定决心,要用一种特别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不仅为自己,也为所有面临同样困境的人。
他想到了一个主意,或许有些冒险,但值得一试。
当晚,他回到母亲的家,翻出母亲生前最喜欢的那张照片,那是五年前他刚获得国际建筑大奖时,母亲站在他身边,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他长时间凝视着这张照片,心中逐渐形成了一个计划。
次日,他没有直接去银行,而是开车去了市中心的一个特殊场所。
进入那个场所前,他深吸一口气,目光中充满了坚定。
几个小时后,他走出来,手里拿着一个巨大的纸袋,脸上带着神秘的微笑。
路过的行人好奇地看着他,不知道那纸袋里装着什么。
04
回到家,李明远开始为明天的行动做准备。
他仔细挑选着衣服,最终选中了一套母亲生前最喜欢看他穿的深蓝色西装。
他拨通了几个朋友的电话,交代了一些事情,然后又联系了媒体朋友。
一切准备就绪,他安静地坐在窗前,看着夕阳西下,心中既紧张又期待。
这个计划将是一次冒险,但他相信,这是为母亲争取尊严的必要之举。
夜晚来临,他早早地睡下,为明天的行动养精蓄锐。
清晨,阳光透过窗帘缝隙照进房间,李明远已经醒来,开始最后的准备。
他穿上那套精心挑选的西装,打好领带,戴上母亲送给他的手表。
他拿起昨天买来的纸袋,小心翼翼地取出里面的物品,眼神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终于到了银行开门的时间。
李明远开车来到银行,停好车后,他在车里坐了几分钟,平复着自己的心情。
银行大厅里已经有不少顾客在排队办理业务,工作人员忙碌地穿梭其间。
他走下车,拿出昨天准备的神秘物品,深吸一口气,迈步走向银行大门。
保安看到他时,眼睛明显地睁大了,似乎不敢相信自己所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