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小编20多年的观察,在电力系统中,谐波污染已成为影响电能质量的重要因素。相关的技术研究表明,虽然发电、输电及自然因素均参与谐波形成过程,但现代用电设备的非线性特性才是谐波电流的主要贡献者。本文将系统剖析谐波产生机制,并提出针对性治理方案。
多种谐波的表征图
一、谐波成因解析
关于谐波的成因,下面,小编带领大家从发电设备、输变电线路及设备、用电设备、自然原因等4个方面来进行解析
1、发电环节的非理想输出
传统同步发电机在磁极不对称或负载突变时,磁场分布畸变导致输出电压波形偏离标准正弦波,主要产生低次谐波(3、5次)。以某300MW汽轮机组为例,转子偏心0.2mm即可使3次谐波含量增加至1.8%。
2、新能源并网环节的逆变装置
新能源并网环节的逆变装置采用高频调制技术(典型开关频率2-20kHz),其脉冲宽度调制(PWM)过程不可避免产生高频谐波分量。某光伏电站实测数据显示,并网点电流总谐波畸变率(THDi)可达12%-15%。
3、输变电设备的非线性效应
电力变压器在空载运行时,铁芯饱和引发的磁化电流畸变会产生以3次为主的奇次谐波。试验表明,当工作电压超过额定值10%时,35kV变压器的3次谐波电流增幅可达300%。
长距离输电线路的分布参数特性可能引发谐振现象。某500kV线路案例显示,线路对地电容与串联电抗器在特定频率下形成并联谐振,导致150Hz谐波电流放大22倍。
4、用电设备的非线性特性(主导因素)
现代电力电子装置的广泛应用使得非线性负载成为谐波主要源头:
4.1、整流系统谐波特征
单相桥式整流电路(如LED驱动电源)产生特征性3次谐波,占总谐波含量的60%-70%。三相6脉波整流(常见于变频器)主要生成5、7、11、13次谐波,升级为12脉波结构后谐波阶次提升至12n±1次,幅值降低40%-50%。
4.2、电弧类设备扰动
电弧炉运行期间,电流波形呈现随机波动特性,产生连续频谱谐波及间谐波。某炼钢厂实测数据表明,电弧炉工作时2-25次谐波含量均超过国标限值。
4.3、高频开关电源干扰
数据中心服务器电源模块(80PLUS钛金级)开关频率达100kHz以上,其边带谐波通过传导耦合影响供电网络。某IDC机房测试显示,150kHz-30MHz频段电磁干扰超标18dB。
4.4、居民用电累积效应
现代家庭中各类智能设备(如变频空调、手机快充)虽单机谐波含量低(THDi约30%),但群体叠加效应显著。某住宅小区监测发现,晚高峰时段中性线3次谐波电流可达相电流的1.8倍。
5、自然环境影响
雷电冲击引发的瞬态过电压可使避雷器动作产生高频振荡,某220kV变电站记录到雷击时2MHz频段出现短暂谐波分量。
二、谐波治理技术
关于谐波治理技术,归纳起来,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滤波、屏蔽及接地。下面,绿波杰能就带大家根据具体的谐波成因来研究对应的解决方案:
1、发电侧优化
新能源电站配置MLAD-GFC系列LCL型并网滤波器,将THDi控制在5%以内;
传统发电机组安装转子动态补偿装置,改善磁场对称性。
MLAD-GFC系列LCL谐波滤波器
2、输配电系统改造
长电缆线路加装12%电抗率的串联电抗器;
变电站配置有源滤波装置(MLAD-APF),动态补偿谐波电流。
3、用电终端治理
工业变频设备采用18脉波整流拓扑,使THDi降至8%以下;
数据中心部署三相不平衡校正装置,中性线谐波抑制效率达90%;
商业建筑照明系统安装谐波阻断型LED驱动器。
4、自然防护强化
输电线路安装多级浪涌保护器(SPD),响应时间≤25ns;
敏感设备入口设置π型滤波器,插入损耗≥40dB@1MHz。
- 【 END 】 -来源:网络
免责声明:凡本公众号注明“来源”的文章、视频、图片等均转自相关媒体或网络,转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其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出处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以便第一时间删除。
欢迎加入箱变/成套电气学习交流群,扫一扫下面的二维码进群
(若二维码失效,请添加微信:3120448392 拉进群)
看完了,请转发到朋友圈,分享是美德!
电气知识课堂
ID:gh_3962e54db974
送给朋友看看!喜欢的,请点
点右下角,以示鼓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