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开滴滴只是体验生活,我其实在上海有家上市公司。"杨真对女高管们重复着这句精心设计的谎言。
一个月薪三千的滴滴司机,凭借精心设计的人设和话术骗了12位女高管,让她们心甘情愿地倾囊相助。
等这些精英醒悟过来时,4050万已经不见踪影,而那个"霸道总裁"正在河北一间出租屋里悠闲地打着游戏。
01:华丽转身
河南的农村,十六岁的杨真蹲在村口的土坡上,望着远处父亲的纺织厂旧址发呆。"我爸当年可是开着奔驰回村的,全村人都羡慕得不行。"杨真的嘴角扬起一丝苦笑,他依然清晰记得十岁那年,父亲抱着一摞现金让他在亲戚面前数给大家看。一场突如其来的经营不善,让这个曾经辉煌的家庭倾覆于一夜之间。父亲负债累累,开始酗酒,变得暴躁易怒。
"懂事的孩子不该让父母操心。"母亲留下这句话后离家出走,再也没有回来。
2009年冬天,杨真只身来到杭州。初中毕业的他找不到像样的工作,只能从最基层做起。工厂、小贩、送餐员,他做过各种工作,却始终看不到前途。辛苦打拼五年后,他只有一个10平米的出租屋和两万多的存款。
2017年春,手机里一条推送改变了他的人生。"现在开滴滴,注册就送1000元"。杨真眼前一亮。
"不如试试,反正也是开车。"
杨真想起了一个在汽车租赁公司上班的老朋友。他约出这位朋友吃饭,一通推心置腹后,成功说服对方帮他用员工折扣租了一辆看起来体面的帕萨特。
正式开始接单的第三天,杨真接到了一位特殊的乘客。
"师傅,我要去江南大道的德信大厦。"陶雯上车后,立刻打起了电话,杨真从后视镜中瞥见她光鲜的妆容和名牌包包。
"好的,吉女士,项目合同我已经发给总部了,保守估计这次我们能拿下3000万的订单。"陶雯声音沉稳,举止得体,透着不凡的气质。
杨真随手调高音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在车内响起。
"您也喜欢贝多芬?"陶雯有些惊讶地问道。
"有时候开车无聊,就会听一些。"杨真不经意地回答,"我以前在欧洲待过一段时间,那边的朋友都很喜欢古典乐。"
下车时,陶雯礼貌地向杨真道谢,并给了五星好评。杨真心里盘算着,如何能再次见到这位明显非富即贵的女士。
一周后,杨真的滴滴账号收到了一条特别指定司机的订单,正是陶雯。
"真巧,又是你。"陶雯上车时笑着说。
"缘分使然。"杨真不动声色地微笑,心里却早有打算。
这次行程结束后,杨真主动掏出手机:"方便加个微信吗?我在这边认识的人不多。"
陶雯犹豫了一下,礼貌地点头同意了。
02:完美人设
杨真知道,仅凭一个滴滴司机的身份无法打动陶雯这样的都市女精英。于是他找到了家乡一位开服装厂的表哥,声称要在杭州创业,借了两万块钱用作"启动资金"。
杨真将两万元全部投入“包装”——租下一间短租公寓,淘了一块二手名表,又从表哥的服装厂赊了几套西装。
他在名片上印上"杨氏纺织有限公司"和董事长的头衔,开始准备"偶遇"陶雯。
第三次接到陶雯的订单时,杨真按计划"不小心"在她下车的写字楼门口掉落了自己的名片夹。
"先生,您掉东西了!"陶雯叫住了他。
杨真转身,故作惊讶地看到陶雯手中拿着自己的名片夹。"真是太谢谢了。"他接过名片夹,装作不经意地让陶雯看到了里面的名片。
"杨氏纺织?您是老板?"陶雯的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只是个小公司而已。"杨真谦虚地说,"开滴滴只是我的一个爱好,想体验不同的生活。"
陶雯明显被勾起了好奇心。于是杨真顺势邀请她周末一起吃饭,陶雯欣然答应。
饭局上,杨真巧妙地编织着自己的故事:他出生于富裕家庭,父亲早年在纺织行业积累了丰厚资产,自己留学回国后接手家族企业,现在公司已经发展到年营业额过亿。
"那你为什么还开滴滴?"陶雯不解地问。
"生活太安逸会让人失去进取心。我喜欢体验不同的人生,这能让我保持清醒。"杨真说这话时,眼神真挚动人。
就这样,一个以实践人生哲学为由体验生活的"霸道总裁"形象在陶雯心中渐渐成形。
三个月后,杨真和陶雯确立了恋爱关系。
杨真开始频繁出入高档场所,参加各种商务社交活动,不是为了做生意,而是为了布置更多的"偶遇"陆续认识了俞婷、黄琳等多位女性高管。
他对每一位女性都精心设计不同的人设:对陶雯,他是厌倦富家生活想要寻找真爱的富二代;对俞婷,他是退伍军人创业青年;对黄琳,他是海外留学归来的投资专家。
为了维持多重关系,杨真将时间精确分配,在手机上设置了多个提醒,甚至用不同的香水区分不同的约会,以免留下破绽。
杨真用不同手机注册微信,朋友圈中,不是开会谈项目就是吟风弄月的感慨。
为每人设定专属标签:陶雯的备注是“江南项目”,俞婷是“军旅客户”……他甚至记住了每位女性常去的餐厅,确保不会“偶遇”。
2018年春节前,杨真向陶雯提出了第一个借款请求。
"亲爱的,公司最近碰到点麻烦,被税务局查了。"杨真愁眉苦脸地说,"需要补缴200万税款,否则公司可能要停业整顿。"
"这么多?"陶雯吃惊地问。
"我的资金都投入到新项目了,短期内抽不出来。"杨真解释道,"我不想让爸妈知道我把公司搞成这样,能不能先借我应急?"
陶雯犹豫了一下,但最终同意了。第二天,她就从自己的积蓄里转给了杨真15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