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日军被苏联红军押往了寒冷的西伯利亚。后来,活下来的日军战俘哭着回忆道:“苏联军医用手抓一抓肉,然后肉多肉厚的就要被选去干最苦最累的活……”
“在西伯利亚的生活太痛苦了,同样都是战俘,苏联红军对待我们与中国简直天壤之别!”
前往西伯利亚充当苦力的日军战俘每每想起在中国充当战俘的日子,心中都会滋生出一股渴望,或许,在中国,他们才是最幸运的!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后,苏联和美国,都成为了日本最为“恐惧”的对象。
美国大兵在日本修建大量的军事基地,霸占日本女性,同样,美国女兵也是如此,那些长相“娇小”的日本男性成为了她们的心头好。
当时日本女性身高普遍在1.6米,男性身高普遍在1.7米,相较于身高体壮的美国大兵、美国女兵,他们处于“弱势”地位。
美国大兵、女兵的一些作为让日本女性、男性觉得耻辱、“难以忍受”……
相较于美国大兵、女兵的一些所作所为,苏联红军似乎也没有好到哪里去,二者半斤八两、不分伯仲。
遥远而又荒凉的西伯利亚,可以说是荒无人烟,因为气候及地理位置,西伯利亚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冰箱”,但是内部却空空如也,需要进行建设,而建设西伯利亚的“苦力”从哪里来?
苏联红军在面对战败的日本关东军并未选择像美国那样的方式,而是在冥思苦想之后,决定将大批大批的日军战俘送到西伯利亚进行改造,顺便着建设西伯利亚。
其实,苏联红军这么做也是有原因的,俘获的日本士兵太多了,出于人道主义,他们又不能做出过激的行为,可要让苏联养着这些日军战俘,他们实在是气不过。
从1945年8月开始到1950年,苏联红军陆陆续续将将近47万日军战俘送到了西伯利亚搞建设,若是不将这些日军战俘送走,难道等着他们将苏联坐吃山空吗?
身为战斗民族的苏联,可没有这么好脾气,更不会像中国那么好心……
那么苏联红军对待日军战俘与中国对待日军战俘有何不同呢?
中国,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充满大爱的国度,即便是面对那些曾经侵略中国的日本士兵,中国也做到了以德报怨,一视同仁。
日军战俘在中国期间,不仅有暖和的衣服穿,还可以吃饱饭,吃上热乎饭……
然而,当这些日军战俘从中国离开后,被苏联红军送到遥远而又寒冷的西伯利亚,他们才真正意识到,当初在中国充当战俘的生活是多么的美好。
对于苏联红军而言,并非所有的日军战俘都有资格被他们挑选,个子小、身体瘦弱的日军战俘,苏联红军是十分看不上眼的。
但是光看体型,并不能进行直观地挑选,因此,苏联红军便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让日军战俘脱掉上衣和裤子,一排一排站在他们面前。
苏联红军当中有一些女军医,她们在进行筛选时,时常会伸手捏一捏日军战俘屁股上的肉,若是屁股肉扎实、有弹性,而且身体还算强壮,那么就会被成功挑选。
这样的挑选对于日军战俘而言无疑是一种耻辱,因为“男尊女卑”的思想在他们脑海中根深蒂固,他们心中无法接受这般巨大的落差。
而且,合格的日军战俘,等待他们的并不是什么好日子,越是身体强壮,越是屁股肉厚实的日军战俘,干的活就会越重、越辛苦。
他们会被苏联红军送到西伯利亚最为苦寒的地方,然后没日没夜的干活,在此期间,若是他们偷懒耍滑,迎接他们的就是一顿毒打,苏联红军可不会惯着这些日军战俘。
两眼一睁就是干,而且不能吃饱饭!这是当初建设西伯利亚苦寒之地的日军战俘现状,他们吃的饭很多时候都是冷的、馊的,若是能够吃上一口热乎饭,那就谢天谢地了。
艰苦的条件,寒冷的环境,食不果腹,还穿不上暖和的衣服……这也使得当时死在西伯利亚的日军战俘数不胜数。
迄今为止,日军对苏联的“分支”俄罗斯,还有一股来自内心深处的畏惧……
信息来源:沈阳师范学院大学报——试析二战后苏联地区日本战俘粮食供给问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