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7日,我国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
当时我国外交高层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在回答有关台湾问题的提问时,王毅外长明确表示:“台湾地区在联合国的唯一称谓就是‘中国台湾省’。台湾从来不是一个国家,过去不是,今后更绝无可能。”
这可以说是我国首次公开了台湾的身份和地位,一时间引发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那一变化的背后,是中国在台湾问题上战略布局的调整,也彰显出我国关乎国家统一、民族复兴以及国际秩序的信心。
那么,我国为何直到现在才提出“台湾省”呢?
台湾一直叫做“台湾省”
其实,“台湾省”这一称谓并非新提法,在历史上它曾长期存在。
关于台湾的历史,早在公元230年,三国时期吴人沈莹所著《临海水土志》就留下了关于台湾的最早记述。
宋元以后,中国历代都在在澎湖、台湾设治,实施行政管辖。
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随后清朝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管辖,并于1885年正式升格为行省。
1943年,《开罗宣言》明确规定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1945年,台湾及澎湖列岛正式重入中国版图。
1971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第2758号决议,明确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唯一合法代表。
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在提及台湾时,使用的称谓就是“中国台湾省”。
为何之前一直没有称呼“台湾省”?
关于我国之前为何没有公开称台湾为“台湾省”,这一问题比较复杂,最主要原因还是我国战略考虑的目的。
冷战期间,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国需要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中寻求平衡,由此必须保持一定的克制。
1972 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和 1979 年《中美建交公报》中,美国都明确承认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但是在那样的背景下,我国仍然没有提“台湾省”。
只提一个中国的原则,主要是为了避免过度刺激美国等西方国家,以推动中美关系的改善和稳定发展。
还有,后来联合国第 2758 号决议明确了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但为了在国际舆论中争取更多支持,中国在表述上依然保持谨慎,避免给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以借口,制造 “两个中国” 或 “一中一台” 的假象。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基于长期以来对台政策和两岸关系上。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通过和平方式实现两岸统一,希望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台湾问题。
在那种背景下,我国在表述上更注重灵活性和包容性,以避免过度刺激台湾岛内的部分民众,特别是那些对两岸关系存在误解或偏见的人。
使用 “台湾地区” 等表述,既体现了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的事实,又在一定程度上照顾到台湾民众的情感,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氛围。
如,2008年到2016年马英九时期,两岸关系好得很:老百姓互相串门,2015年就有900多万人次往来。
生意越做越大,贸易额从1290亿美元猛增到1796 亿美元。
那会儿大陆的想法很简单:都是一家人,何必非得天天喊“你是我亲弟弟”?反而显得生分了。
为何现在重提“台湾省”?
重提“台湾省”,也有两方面原因:
1、被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