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朋友留言,春节前终于把不自住的一套房子卖掉,亏损20%,1月底收到全款210多万。
这位朋友在大厂处于中层,职级P8。年龄大了,已经到了职场的天花板。去年+1、+2调整频繁,下半年又调来了一位新的+1领导。领导刚上任没多久,就直接把原本朋友负责的核心业务拆分了。其中一部分业务被分给了嫡系,现在朋友手里剩下的只是一些无关紧要的琐碎事务,明显能感觉到正在被逐步边缘化,他预测自己离拿“大礼包”也不太远了。
朋友家里负担不大,没有负债。父母身体健康,有退休金。媳妇高中教师,儿子上小学。卖过房之后,手里多了200多万的流动资金。这笔钱他不想放到银行吃利息,利率太低了。他想通过资产配置,盘活手里的闲钱,为将来“退休”做准备,但不知从何入手?
这不是个例,从我接触的投稿和留言能看出,很多大厂员工其实不懂管钱理财,更不懂怎么配置资产。因为大厂员工薪资高,前几年冲动上杠杆买房的也比较多,这几年房地产下行,曾经的财富泡沫一下子被挤没了,再叠加裁员,割肉卖房的不在少数。
卖房止损后,手上有了一些现金,但遇到利率下行,怎么让手里的钱保值增值?你去问DeepSeek,它会告诉你存款利率已经跑不过通胀率,把钱全部放银行相当于越存越亏。
其实对于“普通人如何跑赢通胀?”这个问题,我朋友分享了她的经历。下面是她的自述:
我和老公刚到北京打拼的那几年,我们不敢轻易投资,为了攒够房子的首付,一直选择稳定的储蓄方式。事实证明,这种做法是正确的。有了房产之后,我们开始担心积蓄贬值,于是开始思考如何对抗通胀、让钱生钱。
原本在家里,我俩是AA制,各自负责自己的理财。但这种方式很容易导致一旦投资结果不如预期,双方就互相埋怨。经过几次磨合之后,我们统一了投资理念,决定劲儿往一处使,共同面对投资的得失。2015年股市暴涨的时候,我们首付买完房子后手里还有些余钱,于是兴致勃勃地入市。期间我们听信过各种传言,买过投资书籍研究,还报名参加VIP课程听所谓的“大神”讲课,喜欢追个股,但折腾一番最终也没挣到钱。最重要的是,股市投资过程中给我们带来的焦虑远大于通胀本身。
痛定思痛后,我们开始梳理家庭投资的底层逻辑,首先搞明白一个问题:普通人投资到底该赚哪种钱?是盲目追求赚大钱甚至暴富吗?除非我们能够像极少数的高手那样精通各种投资方法,否则就应该放弃all in高风险的方式。
在经过复盘过后,我们在2020年开始尝试,主要是配置股票、债券、大宗商品三大类资产。2022年中期,我们深刻体会到了资产配置的妙处,于是投入大笔资金入市。我们平时不主动操作,选择适合自己的组合,长期定投买入,并适当进行平衡调整。在我们的资产配置策略中,30%为股票,股票也采取分散投资,成长股、高股息率股票都会配一点;大宗商品占20%,主要配置黄金,有避险属性,能保值增值,少量投原油,原油对经济周期敏感,可分散风险;债券基金占比大约为30%。我们根据市场情况和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对投资比例进行动态调整。在市场不稳定或经济形势不明朗时,我们会适当增加债基的配置比例,以降低整体资产的风险;而在市场向好、经济复苏时,我们会适当减少债基的配置比例,增加股票等权益类资产的比重,以追求更高的收益。最后还有20%左右的灵活资金,以应对突发情况和短期投资机会。
2024年,我们的年化收益达到了15%,成功扛住了年初市场的大幅波动,新策略下的资产配置初见成效。这也进一步坚定了我们的信念:不追涨个股、不求快钱、坚持长期定投,慢慢来反而会更快。
以上仅是个人的经验,仅供参考。
作者:佚名。编辑:思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