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5日,美国“杜鲁门”号航母群在红海被18枚导弹和无人机围攻的消息冲上热搜时,五角大楼的发言人正对着镜头反复强调“航母完好无损”——但所有人都知道,当胡塞武装的导弹能贴着美军最先进防空系统的头皮飞过,这场战争早就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强弱对决了。
十年前如果有人预言,一个穿着拖鞋、扛着AK-47的也门地方武装能把世界第一军事强国逼到进退两难,大概率会被当成疯子。可现实是,胡塞武装用游击战术在中东画了个怪圈:美军炸掉一座雷达站,他们就搬出三座移动发射车;击落一架“死神”无人机,第二天就有十架自杀式无人机扑向沙特油田。这种“打地鼠”式对抗,让耗资千亿的航母战斗群像一拳打在棉花上,连特朗普都忍不住在社交媒体上咆哮要“彻底消灭他们”,转头却又加派了第二艘航母。
最讽刺的是,美军引以为傲的“斩首行动”这次踢到了铁板。3月15日空袭刚宣称击毙多名胡塞高层,16日对方领导人就现身电视台,用导弹袭击宣言打了美国一记耳光。这种“野火烧不尽”的韧性,恰恰暴露了美国的致命软肋:他们能用精确制导炸弹摧毁建筑,却炸不碎扎根在也门山区的游击网络;能封锁海岸线,却挡不住从伊朗边境源源不断运进来的反舰导弹零件。
看看胡塞武装的战术清单就知道什么叫“穷人的智慧”。用改装渔船当导弹发射平台,拿民用GPS给巡航导弹导航,把化肥厂改造成炸药作坊。这些土法炼钢的装备单个成本不超过美军一枚拦截导弹的零头,可当它们像马蜂群般扑向红海航道时,每艘造价130亿美元的航母都得退避三舍。更绝的是他们专挑国际航运要道下手,去年用反舰导弹逼停以色列货轮,今年封锁曼德海峡,硬是把全球贸易的咽喉变成了博弈场——这哪是军事对抗,分明是掐着华尔街的脖子跳舞。
美国不是没试过下狠手。从2024年开始的“爱国者”防空系统部署,到今年3月连续12小时的三轮空袭,甚至搬出“斩首行动”的杀手锏。但问题在于,胡塞武装早把指挥部搬进了平民区,军火库藏进了山洞,领导人分散在部落村庄。美军每投下一枚炸弹,社交媒体上就多一段医院废墟的视频,联合国的人道主义警告声浪又高三分。这种舆论战场的溃败,比导弹拦截失败更让白宫头疼。
更深层的困境在于战略意志的错位。对美国来说,中东就像个烫手山芋——既不能放任胡塞武装封锁红海动摇美元霸权,又舍不得像二十年前打伊拉克那样砸进去几万亿美元。反观胡塞武装,光脚的不怕穿鞋的,靠着伊朗提供的导弹技术和也门北部山地的复杂地形,愣是把战争拖成了“用小米换大炮”的持久战。他们甚至发明了“导弹游击战”:打完就跑,藏进山洞等美军侦察卫星飘走,再钻出来给沙特机场送“快递”。
现在最魔幻的场景在红海天天上演:价值百亿的航母战斗群追着造价百万的无人机开火,F-35隐形战机为拦截民用改装导弹疲于奔命。胡塞武装发言人最近还发明了新词,说要让美国体会“拖鞋军的尊严”——这话听着像段子,可当他们的导弹真能逼得美军紧急增派航母时,谁还敢当笑话看?
说到底,美国不是输在航母不够多、导弹不够准,而是现代战争的游戏规则被胡塞武装撕了个口子。当高科技武器遇到人海战术,当精确打击碰上全民皆兵,当军事霸权撞上地缘游击,五角大楼那套“炸服一切”的逻辑突然就不灵了。现在最焦虑的恐怕是美军指挥官:明明雷达屏幕上显示对手全是“低科技目标”,为什么防不住也打不完?
这场较量给全世界上了生动一课:在21世纪的混合战争中,TikTok上的舆论战和山洞里的导弹作坊同样致命。当胡塞武装用伊朗造的反舰导弹划破红海的夜空,他们瞄准的不只是美军航母,更是戳破了超级大国不可战胜的神话。至于华盛顿,现在最该担心的或许不是导弹库还够用多久,而是全球各地那些握着笔记本观摩战局的“潜在胡塞们”眼里,正燃起怎样的火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