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开年,中国接连公布两项重磅政策——1.81万亿元国防预算和系统性阐述台湾问题立场,引发国际舆论热议。这两大动作既彰显国家发展决心,也传递出维护主权的坚定立场。
国防预算:合理增长筑牢安全基石2025年国防预算达1.81万亿元,同比增长7.2%,连续三年保持稳定增幅。从国际横向对比看,中国军费占GDP比重仅1.26%,远低于美国的3.19%、俄罗斯的6%,甚至未达全球平均水平1.94%。若按人均计算,中国国民人均国防支出约176美元,仅为美国的1/14。
这一预算分配注重效率与实战需求:40%以上资金投向新域新质作战力量研发(如高超音速武器、量子雷达),055型驱逐舰年产将达8艘,歼-36隐身战机形成全域作战能力。中国凭借完整工业链和成本控制优势,实现装备建设“性价比”突破——052D驱逐舰造价仅为美国同类舰艇的1/5。
国防部发言人明确表示,预算经人大审议批准,透明公开,并参与联合国军费透明制度。
台湾问题:法理铁证斩断“谋独”幻想
3月7日,王外长在记者会上系统阐述台湾问题,援引《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及联合国2758号决议,构建跨越千年的主权逻辑链。从公元230年东吴经略夷洲,到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再到1945年台湾光复,中国对台主权拥有连续法理依据。
此次表态最受关注的是首次明确“中国台湾省”为台湾在联合国的唯一法定称谓,181个国家与华建交的事实彻底封死“谋独”势力摆弄国际空间的可能。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迪雅里克近期回应台海军演时仅表示“关注局势发展”,印证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的国际共识。
战略深意与未来走向
这两大动作互为表里:国防预算为应对外部挑战提供物质保障,而台湾问题的法理宣示则压缩“谋独”国际空间。
分析人士指出,大陆或于2027年建军百年或2025年过渡期采取进一步行动,但和平统一仍是优先选项。
从经济层面看,台湾回归将释放巨大红利:台积电与大陆半导体产业链融合后,全球产能占比将突破70%;福建-台湾“海峡经济走廊”有望激活万亿级增长潜能。民生方面,台湾财政每年百亿美元军购负担将转为基建投资,大陆承诺3年内解决岛内缺水缺电难题。
这场持续多年的博弈,最终检验的是国家能否在复杂地缘环境中坚守本心、审时度势。正如《人民日报》社论所言:“中国终将统一,也必将统一、台湾终将回到祖国的怀抱。”这不是预言,而是14亿人共同书写的现在进行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