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3月21日,长和股价也再度下跌。截止港股收盘时间,当日跌幅为3.57%,股价报收43.25港币/股,总市值为1656.49亿元。
中方派遣巴拿马的代表团已经顺利返回,说明大局仍在掌握之中,但其实,在李嘉诚眼中的这次“纯粹”商业交易,仍然处于白热化的状态。
同样在3月21日,香港《大公报》再次发文《停止交割,切勿因小失大》的文章,文章内容将整个事件背后的大国博弈等方面分析了个透彻,也将某些企业家竭力维持的虚假体面撕毁个彻底。
从本月初开始,李嘉诚对外宣布决定出售给美国贝莱德财团43个港口,毫不夸张地说,这笔交易一旦走完最后程序,整个世界航运版图都会产生极大的改变。
根据交易流程来看,李嘉诚旗下的长和集团和美国贝莱德集团已经签署原则性协议,接下来还有交易的最终文件或于4月2日签署。交割一日不落定,变数就仍然存在。
再加上受此事件的影响,不仅是被港媒公开评论的舆论方面的影响,其长和股价也在震荡下跌,可见,在公众的心中,这场交易确实不得人心。李嘉诚作为一个已经屹立几乎半个世纪的良心企业家,下一步棋该怎么走,或许也该重新一番考量。
值得一提的是,长和在近期发布了2024年的年度业绩,数据显示,业绩相比2023年是相对稳定的。
3月20日,长和发布了2024年总营收4766.8亿港元;港口及相关服务部门录得收益452.82亿港元;
那么,李嘉诚为什么还要将其卖掉呢?不管是利益驱使还是迫于难言之隐,对此李嘉诚没有对外做具体的说明,我们也不做所谓没有根据的揣测。
但无论如何,这起事件的本质绝不是一场简单的商业交易,暂且不提其他,仅因为巴拿马运河的地理位置特殊性这一点,就已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在李嘉诚出售的43个港口之中,其中有好几个都处于“一带一路”的关键地理位置,对中国的全球贸易开展和地缘政治格局的战略意义是举足轻重的。
假使交割完成后,这些港口落入美国手中,以美国“加征关税”等的一贯作风,或将会对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市场交易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
不仅是对中国,这些港口还涉及其他二十几个国家,届时他们大概率也会面临和我们国家相同的境地,在当今如此复杂的国际局势之中,到时候美国会利用这些港口获取什么好处,根本无从预防。
也正是基于以上多番考虑之后,香港《大公报》屡次评论发声,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特地点明“合法合规”的前提;
中方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也表示“反对任何国家利用经济胁迫损害他国正当权益”。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这场交易最终会走向何方,没有最终交割之前,谁也不能打包票。写在最后,商人逐利无可厚非,但在国家利益面前,一定要坚持本心,因为资本再雄厚的商人,都是在国家的庇护下才能得以发展。一个有担当的企业家,不应只着眼于短期利益,更要为国家发展、地区稳定贡献积极力量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