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香港《大公报》发布题为《停止交割,切勿因小失大》的评论文章,再度就李嘉诚将巴拿马运河等港口的经营权交给美国财团表态,奉劝有关企业和人士重新思考这笔交易。而这已经是官方第五次喊话了。
前两次喊话以国务院港澳办转载媒体报道为基础,分别提醒李嘉诚“莫天真 勿糊涂”、“伟大的企业家都是铮铮爱国者”、第三次是引述香港前特首梁振英“商人也有祖国”的观点,第四次喊话则直接由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发出,提醒李嘉诚“任何交易都要符合法律法规”。
《大公报》于3月21日早上发布的文章明确指出,所谓“合法交易”其实站不住脚,近年来美国通过技术封锁、贸易战、供应链脱钩等手段遏制中国和平崛起,控制全球关键基础设施是美国的重要策略之一,国际港口首当其冲。因此这不仅是企业间“普通的商业行为”,而是完美配合美国的遏华战略。
考虑到这一点,文章从商业并购操作层面奉劝有关企业和人士:停止交割,切勿打错算盘、因小失大。那些一再强调此次交易全属合同自由下“合法交易”的说法,未免太过天真和糊涂。
然而就算话已经说得这么明白了,李嘉诚却仍然执迷不悟。日前他终于打破沉默,让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发布2024年业绩报告,指出尽管长和在24个国家53个港口拥有共295个营运泊位的权益,但港口业务却是长和收入贡献最小的板块,仅占总收入的9%。
李嘉诚方面发布这组数据,试图营造一种“受委屈”的气氛,即港口业务不赚钱,出售它也在情理之中,在商言商并没有错,不应该受外界的指责。从李嘉诚方面的回应可以看出,他是“不见棺材不落泪”,非要等中方出手才罢休。
一来,涉及基础设施和物流的业务不能单纯以利润来衡量,它还有不可替代的社会作用。这个道理李嘉诚方面不能揣着明白装糊涂。
二来,诚然港口业务是长和收入贡献最小的板块,但是它“旱涝保收”的特性,业绩报告里是一点不提。国际航运业务近年来蓬勃发展,其港口业务的收入是稳定且缓慢增长的,不容易受其他因素的冲击。对长和来讲,港口业务还远算不上“赔钱货”。
因此李嘉诚打破沉默后的首轮表态,目前来看其实站不住脚。更直观的反例是,港口业务早不卖晚不卖,为何偏偏在特朗普对巴拿马施压之后卖?总不能拜登时期长和就不面临上述这些问题了吧,这分明就是李嘉诚受地缘政治因素影响后的临时决定。
美方能靠施加压力让李嘉诚卖掉港口业务,中方自然也能在这件事上表达出要求停止交割的诉求。归根结底,这件事本来就不是单纯的“在商言商”,李嘉诚的遮遮掩掩只会更加剧外界的不满。
事到如今,希望李嘉诚明白一件事,即美国政府只会扶持美国商人不会扶持外国商人,且特朗普又是个对承诺并不那么看重的人。如果达成协议后特朗普动用手段拒绝付款,或者以种种“莫须有”的罪名逼长和集团把收购款吐出来,届时他恐怕找不到愿意帮自己的力量。
要是不相信美方会这样做,李嘉诚大可以参考一下当年法国的“工业明珠”阿尔斯通是如何被白宫敲诈勒索的,近期也有拜登阻止日本制铁公司收购美国钢铁公司的例子。“在商言商”对这种级别的大公司来讲,着实有些过于天真和幼稚了,白宫可不管面子不面子、承诺不承诺。要想避免竹篮打水一场空,现在亡羊补牢还为时不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