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宇航员被誉为“价值连城的精英”,他们每一次出征太空,背后都承载着巨额的培养成本和不可预知的生命风险。
他们的薪酬是否与付出相匹配呢?实际上,全球不同国家间宇航员收入差异巨大。
美国宇航员年薪可达百万人民币,而俄罗斯同行最高仅20万元左右。那么,中国宇航员的薪资处于怎样的水平呢?
俄罗斯宇航员
美国高薪背后的现实
2024年6月5日,NASA宇航员苏尼塔·威廉姆斯与巴里·威尔莫尔乘坐波音“星际航线”飞船前往国际空间站执行任务。
这是波音公司为NASA研发的新一代载人飞船首次正式启用,原计划为期一周。
然而,仅仅几天后,飞船系统便出现了故障。NASA地面团队迅速介入评估,却发现问题比预期复杂得多,返回计划被迫一再延后,原本一周的任务最终延长至9个月之久。
在太空中,宇航员不仅要完成各类科学实验、设备维护工作,还需定期进行舱外活动以确保空间站运行安全。
长时间滞留对身体和心理造成极大负担,尤其是经验丰富的苏尼塔·威廉姆斯,其健康状况成为关注焦点。
微重力环境引发肌肉萎缩和骨密度下降,高强度的工作也让精神状态接近极限,迫使NASA紧急制定新的心理支持方案,防止长期任务对宇航员心理产生不可逆影响。
当威廉姆斯和威尔莫尔终于重返地球时,外界不仅关心他们的身体状况,还聚焦于这9个月期间的薪资情况。
作为GS-15级别的宇航员,他们的年薪范围为125133美元至162672美元,按比例计算,这9个月的工资约为93850美元到122004美元之间。
对于普通人而言,这笔收入颇为可观,但结合他们所承担的风险来看,这一数字似乎并不足够吸引人。
更令人惊讶的是,他们的加班补贴仅为1148美元(约合人民币8291元),折算下来,每天额外收入不足4美元。
NASA的薪资体系与其他多数国家类似,分为地面薪资和太空薪资。在太空执行任务时,薪资会有所提高,但加班费却极其有限。
NASA虽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但不会因任务延期给予高额补偿。
即便如此,NASA的薪资待遇在全球航天机构中仍属顶尖水平,普通宇航员基础薪资在6.6万至14.5万美元之间,执行太空任务时可提升至17万美元。
对于仍在服役的军人宇航员,军方支付薪资并由NASA提供额外补贴。
尽管NASA提供的薪资远高于其他国家,但与宇航员高风险的工作相比,是否足够吸引人才加入这一职业尚存疑问。
若美国宇航员的收入难以完全匹配付出,那么俄罗斯宇航员的薪资状况又如何呢?
昔日辉煌不再
如果说美国宇航员的薪资难以与其高风险工作相匹配,那么俄罗斯宇航员的薪资现状则更加令人感慨。
作为曾经航天领域的领头羊,苏联率先将人类送入太空,开启了人类探索宇宙的新纪元。
然而,随着苏联解体,俄罗斯航天事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衰退,宇航员的薪资待遇也大不如前。
俄罗斯宇航员的收入堪称世界航天大国中最低之一。根据俄政府公布的数据,一名普通宇航员月薪在6.1万至8.8万卢布之间,约合人民币1.2万至1.7万元。
这一数字甚至低于俄罗斯民航飞行员的薪资,A320客机机长月薪可达1.1万至1.2万美元,远远超过宇航员。
相较地面薪资,俄罗斯宇航员的太空薪资略有提升,在执行任务期间,每月可额外获得约2500美元(约合人民币1.7万元)的补贴。
即便如此,全年最高收入也只有13万至15万美元,仅相当于美国宇航员年薪的一半左右,显然无法与他们所承受的高风险及艰苦训练相匹配。
在苏联时期,宇航员待遇优厚,不仅享有高薪,还有政府分配的住房、专车以及各种津贴。
尤里·加加林等航天英雄曾是整个国家的象征,社会地位崇高,生活条件优越。然而,随着俄罗斯经济长期低迷,航天预算不断削减,宇航员待遇也随之大幅缩水。
如今,许多俄罗斯宇航员的生活境遇远不如从前,有些人甚至与家人挤在一套小公寓里,收入仅能维持普通中产生活水平。
即便如此,他们仍需接受极端艰苦的训练,包括高强度耐力训练、无重力适应训练以及紧急情况下的生存训练。
这些训练不仅对体能要求极高,还需要强大的心理素质支撑,而在任务期间,他们还需应对太空孤独、设备故障风险以及复杂的科学实验任务。
近年来,俄罗斯航天局尝试通过提升待遇来留住人才,但幅度有限。相比美国每年上百亿美元的航天预算,俄罗斯预算规模要小得多。
2025年,美国NASA预算预计超250亿美元,而俄罗斯航天局预算仅为五分之一左右。
这直接导致俄罗斯宇航员工资停滞不前,甚至促使部分优秀航天人才流向更高薪行业。
即便如此,俄罗斯宇航员依然坚持完成各项任务。俄罗斯仍是国际空间站的重要参与者,负责维护多个关键模块,并定期执行补给任务。
面对高风险低薪资的现状,一些年轻宇航员开始质疑这份职业的未来。一旦未来航天项目减少,资金支持进一步下降,俄罗斯宇航员处境可能更加艰难。
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宇航员的薪资待遇又是如何?相较于美俄,中国能否为宇航员提供更合理的薪资与发展机会呢?
中国宇航员的薪资与前景
在全球航天强国中,中国宇航员的薪资体系一直备受关注。与美国NASA和俄罗斯航天局不同,中国对宇航员的工资待遇相对保密,官方从未正式公开具体薪资标准。
然而,通过分析军队薪资体系及相关信息,可以大致推测中国宇航员的收入水平。
中国的宇航员大多从空军飞行员中选拔,因此其工资体系与军衔密切相关。依据中国军队薪资标准,宇航员的基本工资与其军衔挂钩。
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在2012年执行神舟九号任务时,军衔为大校。早在2015年,大校级军官基本月薪已达到8810元人民币。
经过近年多次调整,这一数字预计有所增长。除了基本工资,宇航员还可能享受额外津贴与补贴。
作为国家重点培养的人才,执行太空任务的宇航员在任务期间很可能获得额外任务津贴和风险补助。
据业内人士推测,中国宇航员每月基本工资约在一万元人民币左右,执行任务期间,每月津贴可能高达三万元或更多。
据此计算,中国宇航员在地面上的年收入可能接近15万元人民币,而执行太空任务时,年收入则可能达到50万元甚至更高。
虽然这一收入较美国宇航员的百万年薪仍有差距,但远超俄罗斯宇航员的薪资水平,且中国宇航员的社会待遇极为优越。
他们不仅享有国家提供的医疗保障、住房安排,还能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与荣誉。相比之下,俄罗斯宇航员虽承担相同高风险任务,但收入远逊于中国。
此外,中国宇航员的培养成本极高。前航天员杨利伟透露,宇航员培养成本堪比“等量钻石”。以钻石市场最低价计算,一个体重65公斤的宇航员培养成本可能高达162亿元人民币。
当然,这并非官方数据,而是形象化比喻,但从侧面反映了航天人才培养的巨大投入。
从航天员选拔、训练到最终执行任务,每个环节都需要巨额资金支持,因此,国家给予宇航员一定经济回报是合理的。
近年来,中国航天事业迅猛发展,从载人航天、空间站建设到火星探测、月球探测,中国正逐步赶超美俄。
在此背景下,未来中国宇航员的薪资待遇有望进一步提升,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航天事业。
相比美国可怜的加班费和俄罗斯不断流失的航天人才,中国宇航员的待遇虽未必最高,但足以保障其职业稳定与生活质量。
航天事业是一项高风险、高投入的工作,宇航员冒着生命危险执行太空任务,理应得到合理薪资回报。
结语
宇航员的职业充满挑战,但由于各国经济实力悬殊,薪资水平差异显著。美国宇航员薪资最高,但“加班费”微薄;俄罗斯宇航员待遇今非昔比;中国宇航员待遇虽未公开,但大概率优于俄罗斯。
未来,随着航天技术发展,中国宇航员的薪资与待遇有望进一步提升,让更多航天英雄得到应有回报。
参考文章
金融界
2025-03-19《日薪4美元?美国两位NASA宇航员在太空“加班”,费用仅仅1148美元,还不够买杯咖啡!宇宙的尽头果然是打工》
看看新闻2022-04-16《"坐船费"请付卢布!俄罗斯向美方催缴一宇航员费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