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没有卖国!
因为李嘉诚眼里根本没有国家只有利益,他的子女基本上都是外国人,哪里还有自己的国家?
仔细查一下李嘉诚的国籍,你会发现香港回归前是英国籍,回归后直接划归为中国籍。但其子女是否还是中国籍,就不好说了。
97岁的李嘉诚因出售全球43个港口的交易被推上舆论火山口。
当《大公报》连刊三篇评论质问 “是否站在国家一边”,撕开了一个时代的伤疤:在全球化退潮的今天,华人资本的国籍认同与利益选择,究竟该如何定义?
李嘉诚的一生,可以说是资本运作的典范。
他从草根阶层崛起,凭借精明的商业眼光和灵活的市场操作,建立起庞大的商业帝国。
从塑胶厂起家,到房地产、港口、能源、电信、零售等多元化布局,李嘉诚的成功无可否认。
但这一切并不是基于某种家国情怀,而是基于赤裸裸的资本逻辑——哪里利润最高,资金就流向哪里。
香港作为一个自由经济体,长期受英美经济规则影响,资本家们的行事方式也深受西方自由市场观念的熏陶。
他们不像大陆企业家那样有强烈的国家意识,而是更倾向于全球化运作,将资金配置到最有利的地方。
李嘉诚的撤资并非针对某个国家,而是基于对市场风险与收益的判断。换句话说,
他的立场从来不是“卖国”或“爱国”,而是纯粹的“逐利”,所以在李嘉诚那里根本就没有国家这个概念。
李嘉诚的子女,尤其是他的两个儿子,基本上都是外国籍人士。
长子李泽钜持有加拿大国籍,并且在长和系的接班过程中,一直强调国际化布局;次子李泽楷虽然持有香港身份,但长期在国际市场游走,投资重心早已偏向西方。
从家族传承的角度来看,李嘉诚的后代已经基本放弃了“本土”概念,他们的教育、生活圈层、商业伙伴几乎都在西方。
这样的家族结构,决定了他们不会将自己局限于某个国家的框架之内,而是以国际资本家的身份运作。
对于他们来说,商业世界是无国界的,利益至上,祖国认同感早已被资本逻辑所取代。
这种 “肉身留港,资本出海” 的策略,本质上是对祖国的不信任。
李嘉诚的撤资,实际上就是这一矛盾的体现。
他并没有恶意针对中国,而是单纯认为欧洲市场对他而言更有利,监管更宽松,税负更合理。
对于一个资本家而言,这样的选择是再自然不过的。
但问题在于,这种 “纯商业” 的选择,恰好踩中了国家战略的红线。
巴拿马运河承载中国 21% 的海运量,是 “一带一路” 拉美枢纽的核心节点。
李家不仅出售硬件,更移交了智能码头系统、物流数据等核心资产,等于为美国构建 “港口联盟” 递上了钥匙。
《大公报》怒斥的 “地缘政治风险放大器”,正是指向这种资本短视对国家长远利益的伤害。
李嘉诚家族可以换国籍,但换不掉华人身份, 在美国眼里,他始终是“中国资本”。
如果 “国” 是法律意义上的国籍,持有中国护照的他理应对国家利益负责。
如果 “国” 是文化血脉的归属,早已将子孙送往海外的他难说忠诚。
但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 “无国” 状态并非个例 。
当无数富豪将资产转移、子女移民视为 “成功标配”,当资本的逐利性彻底压倒家国认同,我们失去的不仅是几个港口,更是一个民族对 “根” 的信仰。
李嘉诚眼里没有国,其子女后代从文化上断了国家的根,他们哪里还有资格卖国?
李嘉诚并没有“卖国”,因为他从来就没有“国家”这个概念。对于他而言,只有“市场”,只有“利益”。
但是历史终将证明,那些试图在大国博弈中 “骑墙” 的资本,最终只会沦为时代的弃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