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3月18日综合电)2 月 28 日,香港一名圣保罗书院的中五学生在赴内地杭州交流期间死亡。
事件发生至今超过半个月,坊间仍未知学生死因,校方及教育局称学生「不幸逝世」,且均以尊重家属意愿为由,决定不公开事件详情。
3 月 1 日:校方证实事件
2025 年 3 月 1 日凌晨,有媒体注意到香港圣保罗书院的 Facebook 专页的封面照片转为「黑色底」。
同日,圣保罗书院向外界证实有本校学生在赴杭州考察时「不幸身故」,并指校方正在积极了解详情,稍后再作交代。
有媒体取得「交流团」的行程资料,该团在 2 月 24 日从香港出发,至 28 日晚返抵香港机场后解散。相信事件在 27 日晚至 28 日已经发生。
香港教育局 3 月 1 日向外界表示,对有学生离世感到非常难过,将全力为涉事学校及师生提供支援。
同日,《星岛日报》记者向香港入境处查询并获悉特区政府驻沪办正在了解情况和跟进事件,并且已经和家属取得联系,派人协同家属处理事件。
校方驳斥传言,因隐私不公布调查
2025 年 3 月 3 日,圣保罗书院发布新闻稿,指校方在 2 月 28 日已获悉有中五学生身故,全体师生对事件表示极为难过和悲痛。又指已经启动危机小组调查事件,希望各界给予空间处理,不宜在此阶段作出任何揣测。
事发一周后的 3 月 7 日,教育界自媒体「教育刺针」获得一封圣保罗书院校董会向师生发出的信件,批评部分媒体及网民对事件作出不准确及恶意的报道和讨论。相关舆论为学生家长和学校带来不安与困扰,呼吁各方应尊重死者家人的隐私。
同日香港教育局局长蔡若莲首次回应媒体,称事件调查已告一段落,已经确实、明确地了解到事件与交流、考察无关。尊重家属处理事件意愿,结果不对外公布。
尽管官方没有透露事件经过,但事实上内地社交媒体和香港民间都流传多个版本的事件经过,但均无法得到独立核实。
基于事实不清且为保护家属隐私,本文不讨论这些传言。
毕业生发起联署
3 月 9 日,社交媒体流传一则自称是圣保罗书院旧生发起的联署书,表示「作为关心母校的保罗人,有责任确保学校以负责任、公开透明的方式处理事件」,并呼吁外界联署。
然而联署在 3 月 10 日撤回,联署发起人称已经与校方交涉,但校方表示基于「私隐及家属意愿」无法提供任何资料,因而不再学校作出要求,表示「各安天命」。
3 月 12 日,有离世学生的生前好友向教育界媒体「教育刺针」透露,他在浏览离世好友的社交媒体时发现其好友数量正在下降,质疑有人正在操作他的账号删除追踪者。
承办旅行社零回应
「内地交流团」虽然由教育局及学校操办,但多数外判(外包)给旅行社负责食宿及行程。
本次涉事「交流团」是交由「香港香江旅游」承办。该旅行社另名「香港青少年教育交流中心」,与特区教育局有多项合作计划,其中「百万青年看祖国,大湾区企业职涯探索之旅」更获民政及青年事务局资助。
事发后,「香港青少年教育交流中心」未就事件作出任何声明。
「交流团」促进香港青年了解祖国发展
自 2021 年起,特区政府为加强青少年对祖国内地的认识,以「公民与社会发展学科」取代过往的「通识教育」,其中「赴内地交流」为公民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公民科推行「内地考察计划」两年以来,已有超 9 万名学生参与交流,了解祖国在科技和文化上的最新进展,拉近内地与香港青年的距离,期间一直无意外发生。
香港教育局局长蔡若莲称「如果学生无法参加(交流),需要提交解释和告假,校方也要为学生重新安排另一个交流团」。
有学生家长透露,如果不参加交流团教育局会不准许学生毕业,也不能参加公民科 DSE (中学文凭试,类似「高考」)考试。
但香港考评局表示内地考察不属于文凭试的报考要求,且不计入公民科成绩。
教育局:加强保障学生安全
为应对类似事件,教育局局长蔡若莲在 3 月 13 日宣布成立「学生内地考察专责小组」,负责直接向内地相关部门对接,适时改善交流考察活动安排,加强保障学生安全。
根据香港电台报道,蔡若莲在 3 月 16 日出席其他活动时重申调查已经结束,事件与交流及考察无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