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费的江湖里,每年的315就像是一场正义的审判大会,那些隐藏在暗处的消费陷阱和行业乱象都会被无情地揪出,暴露在公众的视野之下。今年的315也不例外,“杨铭宇黄焖鸡米饭”率先冲上全网热搜,被媒体曝光,而保险行业更是成为了重灾区,大家人寿和信泰人寿被《新京报》用血淋淋的数据撕开了金融信任的遮羞布,一场关于金融信任与消费安全的大讨论就此展开。
315曝光:保险行业的信任危机
今年3月15日,《新京报》的一篇报道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将大家人寿和信泰人寿送上了风口浪尖。这并非偶然事件,而是保险行业长期存在的“渠道依赖”问题的集中爆发。保险公司通过银行网点获取客户资源,利用储户对银行的信任快速成交,这种模式看似高效,却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信泰人寿在某网点的销售人员两天内便卖出5单保险,如此惊人的销售业绩背后,是无数中老年人成为了受害者。一位55岁的退休教师误将30万元存款买成终身寿险,需连续缴费10年,远超其收入能力。这一案例让人痛心疾首,也让我们看到了银保销售背后的潜规则。
银保销售潜规则:利益链条下的陷阱
银保销售的潜规则如同一张无形的大网,笼罩着广大消费者。很多销售人员向储户推销保险时,刻意夸大保险收益,隐瞒保险不利条款。银行甚至泄露储户个人信息,将储户的姓名、联系方式以及存款情况提供给保险公司。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隐私权,更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严重侵害。
一名业内人士透露,银行从上到下之所以全力推销保险,除了正常的销售佣金之外,通常还能拿到数额不菲的回扣,“这是潜规则”。这种利益驱动下的销售模式,让银保销售市场乱象丛生。然而,随着保险行业报行合一的实施,很多公司都已经没有了这些潜规则,这也导致了部分从业人员离职或换做其他渠道。
个险与银保:各有优劣的保险销售渠道
在保险销售领域,个险和银保一直是两种主要的销售渠道。很多人认为保险好做,是因为选择了银行保险渠道,在前几年很多公司确实做的风生水起,包括现在很多公司主要做银保。但实际上,经过这么多年发展,个险队伍存留要比银保队伍更稳定,留存率更高。
说银保简单,是因为只需要把银行关系搞好,他们就可以帮着来销售保险,正因此进入银保的门槛比个险要高很多,因为有现成的客户。但正如某大学保险学院教授认为:“银行保险领域存在的乱象积弊已久,根源在于有利可图。”监管部门应该加大处罚力度,严厉打击,否则这种利益链条无法斩断。
记者卧底调查:揭开“存款变保险”的真相
为了揭开“存款变保险”的真相,记者进行了卧底调查。在武汉,记者应聘了信泰人寿,后来被安排进了某银行武汉长江新区支行。记者按要求穿上与银行工作服相似的服装,并且领到一个简易胸牌,胸牌正面印有该银行网点一名理财经理的名字、手机号码和企业微信二维码。
信泰人寿的经理嘱咐记者一边学习如何接待储户,一边学习如何向他们推销保险。最为关键的是务必隐瞒保险公司人员的身份。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武汉光谷邮政所,穿深色呢子大衣的“银行职工”热情指导老人填单,可他的真实身份是大家人寿销售员。这种身份伪造早已形成标准化流程,保险公司与银行总行签订“合作协议”,销售们再通过网点负责人获得储户信息。
“代理退保”黑产:保险行业的毒瘤
除了“存款变保险”的乱象,“代理退保”黑产也是保险行业的一大毒瘤。在全国有这么一批人,在多个平台频繁出现,打出「代理退保、全额退保」的广告,声称能100%全额退保,维权不成功不收费。
这些退保机构,披着维权的外衣,实际通过捏造事实和恶意投诉,不仅煽动了保险消费者与保险公司产生对立情绪,更敲诈了多家保险公司。更让人可怕的是,有些曾经就是保险从业者,他们了解保险公司的退保流程,最终会在每单都收取保额的20%到30%作为服务费。这种行为已经构成了诈骗。
“代理退保”黑产行为可能涉嫌多种犯罪,如“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敲诈勒索罪、诈骗罪、非法经营罪”等。近年来多地重拳出击“代理退保”黑产案件,由公安机关牵头成立联合专案组进行前期侦查,将犯罪嫌疑人移送检察机关提起公诉;多地还通过督促加强广告发布管理等方式,实施精准打击。在多方联合整治下,“代理退保”黑产乱象得到了有效遏制。
监管行动:守护金融消费安全
今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到来之际,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稽查局联合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于3月14日启动“金融领域黑灰产业链专项整治行动”。本次行动将重点针对金融领域违法犯罪活动实施为期六个月的系统性打击。
这一行动的开展,彰显了监管部门打击金融违法犯罪的决心,也为广大消费者的金融消费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透过现象看本质,“代理退保”真正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丑恶,伤害这个行业最深的,往往是忘恩负义的部分保险离职人员和无良律师,还有一些见钱眼开且没有道德的客户,共同撑起了这门黑产生意。
保险本是最有人情味及温度的金融产品,却被一些不良从业者玩成了陷阱。面对保险行业的种种乱象,你有过怎样的经历?对于监管部门的整治行动,你有什么看法和建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让我们一起为守护金融消费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