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李嘉诚事件”:拿别人的身家性命谈爱国,舆论导向很有问题

分享至

近期,李嘉诚旗下长江和记实业出售巴拿马运河港口等资产的事件引发了广泛争议。

部分舆论和年轻主播,甚至将其上升到“爱国”与否的高度进行批判。

然而,这种将商业行为与爱国情感强行绑定的做法,不仅忽视了事件背后的复杂因素,也反映出当前舆论导向存在的问题。



一、规避地缘政治风险

早在年初1月22日,就有美国记者就特朗普对中方控制巴拿马运河提出过讨论。

当时中方的发言人是这么回答的:

“中方没有参与运河的管理运营,从不插手运河事务,一贯尊重巴拿马对运河的主权,承认运河为永久中立的国际通行水道。”

回答很鲜明,中方是不会插手运河事务的,也就是说也不会顾及李嘉诚旗下港口的安全问题。

正因如此,长和才宣布出售包括巴拿马港口在内的43个港口,这一时间是在3月4日收盘之后,距离中方发言人的回答,已经过去了1个多月。

也就是说,李嘉诚是看到国家的态度,以及美国的各方面施压后,为了保全自身的资产才做出的决定。

且巴拿马运河是全球重要的航运通道,其运营权和管理权一直由巴拿马政府掌握,不仅中方没有参与其中,李嘉诚也没有参与其中。



李嘉诚所谓的港口,也不过是租赁人家的,归属权还属于母国,在运营得不到安全保障的情况下,出售是理所当然的一件事。

这为何会绑架到“爱国”的层面呢?

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和记实业,自1997年起经营巴拿马运河两端的港口,一直都在有条不紊地做着生意,谁知道美国要来捣乱。

2025年年初,特朗普上台后多次扬言要“收回”巴拿马运河,并对巴拿马施加政治压力。

声称巴拿马运河是“美国的重要国家资产”,并以“应对中国影响力”为由对巴拿马政府施压。

在这种背景下,长和在巴拿马的港口运营环境显著恶化,未来可能面临运营权被取消甚至资产被没收的风险。

因此,李嘉诚选择在当前时机出售港口资产,以避免更大的损失。试问,换做谁,在背后国家背书的情况下不会选择出售?



二、商业策略战略考量

从商业角度看,出售港口资产是李嘉诚一贯的“低买高卖”策略的延续。

此次交易的市盈率超过50倍,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是一个不错的出手机会。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