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李嘉诚名下的长和集团突然宣布以228亿美元卖掉全球43个港口,其中最扎眼的就是巴拿马运河两边的两个大港口。这事一开始看着是笔普通的买卖,但没两天就炸了锅——国家相关部门直接点名批评,说这事“不简单”。
为什么这么敏感?因为这两个港口控制着巴拿马运河39%的集装箱运输量。全球 6% 的海运贸易、中国 21% 的货船通行量、拉美铜矿与亚洲消费品的物流命脉,都要经过这条 "世界桥梁"。
自 1997 年长和接手运河两端港口以来,这份跨越半个世纪的特许经营权,如今却在特朗普政府的 "运河美国化" 叫嚣中戛然而止。要是美国借着买下港口的机会搞小动作,比如加收费用或者限制中国船只,中国每年将多支付500亿到800亿美元的物流成本。
更关键的是,买家贝莱德集团和特朗普关系铁得很,其CEO芬克曾私下向白宫汇报交易进展。美国《华尔街日报》披露,这笔交易是特朗普“夺回战略控制权”的关键一步。
李嘉诚这边说“纯属商业行为”,但市场可不信这套。他家股票直接跌了5%,这笔看似划算的买卖背后,却是战略资产的拱手相让。
3 月 13 日,国务院港澳办官网罕见转载《大公报》评论《莫天真,勿糊涂》,直指交易背后的政治操弄。三天后,《大公报》再发《伟大的企业家都是铮铮爱国者》,以张謇实业救国、霍英东支援抗美援朝、任正非带领华为突破技术封锁的历史镜鉴,拷问当下企业家的脊梁何在。
回首过往,1950 年代,霍英东冒着港英当局的炮火,组织船队为抗美援朝运送物资;2019 年,任正非在芯片断供的绝境中启动 "南泥湾计划",用自主创新守护国家技术主权。这些企业家以 "苟利国家生死以" 的担当,诠释了 "铮铮爱国者" 的真正内涵。
反观当下,李嘉诚的 "精准避险" 策略引发争议。从 1997 年撤资英国、2015 年抛售内地房产,到如今的港口套现,其资本腾挪轨迹始终与国际局势高度契合。但这种 "低买高卖" 的商业智慧,在中美博弈白热化的今天,被赋予了截然不同的解读。
官方舆论场的密集发声,折射出事件的敏感性,数据显示,美国掌控全球 10.4% 的集装箱码头吞吐量后,可能通过 "政治附加费"" 选择性限流 "等手段打压中国航运。更令人警惕的是,这种" 交易范本 "可能引发全球港口并购潮,最终导致中国船舶" 无处可靠 "。
网友的质问一针见血:当资本与国家利益冲突时,商人的选择暴露了 ' 唯利是图 ' 的底色。
不过国家早有准备。中国在秘鲁搞了个钱凯港,直通巴西,走这条线比绕巴拿马省20%的路,去年试运行就效果不错。希腊比雷埃夫斯港也被中企接手,效率翻倍;北极航道更是猛增了三倍货运量,连破冰船都自己造了。
现在就算美国想搞事,中国也有后手棋——美国自己70%的拉美贸易也得走巴拿马运河,要是真对中国动手,他们自己物流成本直接飙40%,反而被反噬。
说白了,这事闹这么大,国家就是要敲打一下那些“见钱眼开”的人。正如《大公报》所言:“国家给的码头特权,不是让你给美国递刀的。”在商业利益与国家大义的天平上,任何 "天真" 与 "糊涂",终将在时代浪潮中接受最严苛的审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