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借钱给同事后,她突然消失不见,我的生活陷入谷底。
直到那天一个陌生电话打来,说要和我见面,我忐忑不安地赴约,万万没想到咖啡厅里等待我的是一个惊天秘密...
01
"李明,你加班到现在啊?"值班室的老王打了个哈欠,看了眼墙上的钟表,"都九点半了。"
我揉了揉发酸的眼睛,保存好文件,锁定电脑屏幕。"明天县长要的预算报告,得加个班。"
老王摇摇头:"你这人啊,太老实了,咱们财政局哪个科长不是走了就走了,谁还管这些?跟你说,在咱们小县城,不会来事,再努力也白费。"
我笑了笑没接话,收拾好东西准备离开。县城的夜晚很静,走出办公楼,初秋的风带着丝丝凉意。三十五岁了,在县财政局当了十年的科员,说起来有些惭愧,这么多年了还是原地踏步。
正走着,忽然听到一阵低声啜泣。我循声望去,在路灯暗淡的光线下,一个熟悉的身影坐在办公楼旁的长椅上。
"张科长?"我试探着喊了一声。
她明显被吓了一跳,急忙擦拭眼泪。"李明啊,这么晚了还没走?"
张丽,财政局社保科副科长,四十岁左右,平时工作干练,为人处事也很得体,从没见她这样失态过。
"你没事吧?"我犹豫了一下,在她旁边坐下。
她勉强挤出一丝微笑,"没事,就是最近有点家庭矛盾,你别在意。"
我点点头,没再多问。张丽是我入局时的老人了,这些年她对我不错,工作上经常给我指点。不过我们的关系也仅限于此,下班后几乎没有私交。
"你要不要喝点什么?我去对面买。"我指了指马路对面的便利店。
"不用了,谢谢。"她摇摇头,忽然手机响了,她看了眼来电显示,表情瞬间紧张起来,起身走到一旁接电话。
我装作整理公文包,却无意中听到几句。
"不可能,实在拿不出来……再想想办法……"张丽的声音带着哭腔,"别跟我说这个,我也很无奈啊……"
挂了电话,张丽深呼吸几次,回到长椅边。"李明,我先走了,你也早点回去休息吧。"说完,她快步离开,背影看起来十分疲惫。
接下来的一周,我发现张丽的状态越来越不对劲。眼下乌青,时常走神,偶尔接到电话就会找个角落低声交谈,回来时总是面色凝重。办公室里开始有人议论纷纷,说她丈夫的企业出了问题。
张丽的丈夫我见过一次,在局里年会上,看起来是个精明能干的生意人,在县里开了家建材公司,规模不小。
02
周五下午,我正在整理下周的资料,张丽敲了敲我的办公桌。
"李明,今天有空吗?下班后能不能聊聊?"她的声音很低,似乎不想让别人听见。
"可以啊,"我有些意外,"去哪里聊?"
"财政大厦后面的小公园吧,那里人少。"
下班后,我在约定的地方等了十分钟,张丽才姗姗来迟。她看起来刚哭过,眼睛红肿,却强撑着微笑。
"对不起,让你久等了。"她在长椅上坐下,双手不停地搓着。
"没关系,有什么事吗?"
她沉默了半晌,才开口道:"李明,我想问你借点钱。"
我一愣,没想到是这事。
"我丈夫的公司遇到了麻烦,资金链断了。"她声音发颤,"银行贷款被拒了,亲戚朋友能借的都借了,还差六十万……"
"六十万?"我惊讶地重复了一遍。
"我知道这个数目很大,"她急忙解释,"我可以写借条,我名下还有一套房子可以抵押给你。最多半年,我一定还上,不会让你有任何损失。"
我没立即回答。六十万对我来说不是小数目,几乎是我全部积蓄了。这些钱是父母和祖辈给我留下的,本来准备将来买房结婚用的。
"你为什么找我借?"我问。
她苦笑了一下:"说实话,能借的人我都借过了。我想来想去,觉得你为人正直,不会到处乱说。如果你不愿意,我完全理解……"
我注视着她疲惫的面容,脑海中闪过这些年她对我的帮助。刚入局时,是她教我如何处理复杂的财务报表;去年我母亲住院,她主动调班让我能有时间照顾;局里有些勾心斗角的事,她也总是提醒我避开……
"我借给你。"我听见自己说。
张丽愣住了,似乎没想到我会这么爽快答应,"真的?你确定吗?这可是六十万啊!"
"嗯,确定。"我点点头,"不过我得回去取钱,这两天转给你。"
"太感谢了!"她激动地握住我的手,"我一定会按时还给你的,绝对不会让你有损失。"
"借条还是要写一下的。"我说。
"当然,我这就写。房产证明天……"
我打断了她,"不用抵押房子,一张借条就行。"
张丽眼睛湿润了,"李明,我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
"举手之劳。"我笑了笑,"希望你丈夫的企业能渡过难关。"
第二天一早,我去银行取了钱,直接转到了张丽提供的账户上。下午她给我送来了借条,反复保证半年内一定归还。
我把借条随手放进抽屉,心里并没太在意。说实话,我并不完全相信她能按时还款,但我觉得帮人一把总是好的,哪怕最后收不回来,也就当是做善事了。
03
借钱后的第三周,县里忽然掀起一场大规模反腐风暴。先是县文化局局长被带走调查,接着是交通局、住建局的几位领导相继落马。办公室里人人自危,都在猜测下一个会是谁。
"听说咱们财政局也有人被盯上了。"财务科的小刘神神秘秘地说,"昨天看见几个省纪委的人在局长办公室待了一下午。"
我没太在意这些传言,只专注做好自己的工作。直到有一天,我发现张丽的办公室空无一人,桌上的私人物品也都不见了。
"张科长呢?"我问同事。
"你不知道啊?她昨天突然辞职了,说是有家事要处理,很急的样子。"
我心里咯噔一下,立刻拿出手机给张丽打电话,却提示"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
接下来几天,我多次尝试联系她,都无果而终。周末,我抱着一丝希望去了她家,却发现房子已经人去楼空,邻居说他们一家前几天匆匆搬走了,没留下联系方式。
"听说她丈夫的公司彻底垮了,欠了一屁股债。"同事们开始议论,"估计是卷款跑路了。"
"早就看出来有问题,最近老接电话,神神秘秘的。"
"谁借钱给她谁倒霉,这年头啊,人心隔肚皮。"
我坐在办公室里,听着这些议论,心情越来越沉重。六十万,我几乎所有的积蓄,就这么没了?
回到家,我翻出那张借条,上面清清楚楚写着张丽借款六十万的事实,可这张纸现在似乎毫无意义。
我该怎么办?报警?可这是私人借贷,警方未必会立案。去法院起诉?即使赢了官司,人都找不到,又有什么用?
接下来的日子,我开始变得焦虑不安。每天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检查手机,看有没有张丽的消息。上班时,我会不时看向她空着的办公室,希望她会突然出现,解释一切只是误会。
"李明,你最近怎么了?"局长找我谈话,"工作状态很差啊,两次报表都出错了。"
"对不起,局长,我会注意的。"我勉强答道。
"有什么困难可以说出来,大家帮你想办法。"
我摇摇头,没有透露借钱的事。这种事说出来只会让人笑话我傻,于事无补。
月底,我不得不向父母开口借钱付房租。
"怎么回事啊?你不是有存款吗?"母亲疑惑地问。
"投资亏了。"我撒了个谎。
"早就跟你说了,老老实实工作,别搞那些投资。"父亲叹气,"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要父母接济,像话吗?"
我低头不语,心里五味杂陈。
时间一天天过去,张丽仿佛人间蒸发一般,杳无音信。我开始接受现实:那六十万可能永远不会回来了。
生活还得继续。我开始精打细算过日子,不再外出吃饭,取消了健身房会员,连回老家的次数也减少了。同事们都说我变了,不再像从前那样乐观开朗。
"李明,听说你相亲对象退了?"人事科的王姐问我。
"嗯,没合适。"我敷衍道。实际上,是女方得知我经济状况后主动提出分手的。
半年过去了,我渐渐学会了在窘迫的经济状况下生活。虽然辛苦,但总算勉强能维持。工作上,我把全部精力投入进去,试图用忙碌麻痹自己。
反腐风暴仍在继续,财政局的一位副局长被查,据说是因为在工程招标中收受贿赂。整个局里的气氛更加紧张了,大家都小心翼翼,生怕自己成为下一个目标。
04
十月中旬的一天,我刚到家,接到一个陌生号码的电话。
"请问是李明先生吗?"对方是个男声,语气严肃。
"是我,请问您是?"
"我是省纪委的工作人员,我姓郑。明天能否请您到省城一趟?有些事情需要了解。"
我心跳骤然加速,脑海中闪过无数可能性。是张丽的事情败露了?我借钱给她的事情被查到了?还是财政局有什么问题牵连到我?
"可以告诉我具体是什么事吗?"我试探着问。
"明天见面再谈吧。上午十点,省城中心广场旁的'馨香咖啡厅',您看可以吗?"
"好的。"我答应下来,手心已经出汗。
挂了电话,我在屋里来回踱步。省纪委找我能有什么事?我在财政局只是个普通科员,没有实权,更没做过什么违纪违法的事情。除非……是因为张丽?
一夜未眠,第二天一早,我请了假,乘坐长途汽车前往省城。两个小时的车程,我的大脑一刻也没停止运转,想象着各种可能的场景,准备着各种可能的回答。
省城比县城繁华得多,高楼林立,车水马龙。我按照导航找到了那家咖啡厅,在门口深呼吸几次,推门而入。
咖啡厅装修典雅,顾客不多。我环顾四周,忽然在角落的位置看到一个熟悉的背影。
那个侧脸,那个坐姿,不是张丽又是谁?她身边坐着三位穿着正式的中年男子,看起来像是领导干部。
我站在原地,一时不知是该上前还是转身离开。正犹豫间,张丽转过头来,看到了我。她的脸上浮现出一丝微笑,向我招手示意。
心跳如鼓,我缓步走向他们的桌子...
"李明,你来了。"张丽站起身,语气热情,仿佛我们只是昨天刚见过面,而不是她失踪了半年之久。
"张……张科长。"我结结巴巴地说。
"来,我给你介绍一下。"她指向对面的三位男士,"这位是省纪委副书记郑主任,这位是省委组织部干部三处的陈处长,这位是省纪委案件调查组的李组长。"
我机械地点头,向他们问好,大脑却一片空白。这是什么情况?
"李明同志,请坐。"郑主任示意我在空位上坐下,"辛苦你跑一趟。"
服务员送来咖啡,我的手微微发抖,差点打翻杯子。
"李明,你别紧张。"张丽笑道,"今天找你来,是有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