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抓改革创新 促高质量发展——亮目标”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自然资源规划局专场。介绍资源要素保障、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主持人:
市委宣传部新闻二科科长、一级主任科员解晓龙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召开“抓改革创新 促高质量发展——亮目标”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自然资源规划局专场。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 赵增永先生,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党组成员、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中心主任刘骥夫先生,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丁海廷先生,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俊峰先生,围绕资源要素保障、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有关情况进行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 赵增永
2024年,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围绕市委“1+1188”发展格局,立足“严守资源安全底线、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维护资源资产权益”工作定位,实干当先、勇争一流,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部完成。
一是始终胸怀“国之大者”,耕地保护铁腕推动。耕地保护,关乎“国之大者”。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坚决扛牢耕地保护政治责任,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基本农田“非粮化”。2024年,全市耕地面积达到608万亩,净增加9.08万亩,实现“三连增”。顺利通过国家自然资源例行督察,耕地保护、土地执法工作成效突出,获省委、省政府激励,奖励资金3000万元、新增用地指标600亩。我市在2023年度市级党委和政府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中,取得优秀等次,全省第一名。
二是全力保障资源要素,助稳经济领先向好。稳定经济大盘,要素保障须靠前发力。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坚持以“跑起来”的速度,为高质量发展增动能。一方面,做好增量文章,保障发展需求。通过现场调查核实和“一对一”对接,摸清项目新增用地情况,“精准化”配置新增指标,实现重点项目用地“应保尽保”。2024年,批复建设用地3.6万亩,涉及项目265个。另一方面,做好存量文章,促进提质增效。加大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力度,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逐宗理清原因并拟订处置措施,着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2024年,盘活闲置低效土地2.16万亩,同比增长166%。此外,制定新上项目用地报批流程一图通,编印自然资源规划全领域服务手册,常态化开展要素服务、政策宣讲活动,及时破解项目落地中的各类堵点、难点问题,为项目落地提供了更快捷、更优质的服务。
三是规划引领空间重构,城市能级稳步提升。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加快构建“三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全部经省政府批复,79个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全部编制完成。完成《滨州市黄河沿岸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批复,加快黄河战略纵深推进。坚持县域统筹,“应编尽编”村庄规划35个,实现乡村地区规划管理全覆盖。开展主城区五大片区37个街区7131.65公顷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在全省率先出台新建住宅项目品质提升土地和规划管理18条措施,助力全市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四是持续擦亮生态底色,绘就最美绿色画卷。生态兴则文明兴。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全面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复审迎查,造林7900亩,建设市级森林村居15个,“林长制”工作连续4年获省级“优秀”。加强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完成珍稀濒危野生植物扩繁基地三期建设,项目共迁地保护、繁育植物物种42种;全市鸟类物种较去年新增33种,总数达353种,生态空间持续向好。全省率先开展林业碳汇调查,为林业资源生态价值实现提供科学支撑。加快林业产业发展,开展第三届森林文化周活动,成功举办第十一届苗博会。严防严控各种自然灾害,林业有害生物实现有虫不成灾,重大森林草原火灾火险零发生,地质灾害防治到位,守住了自然资源安全底线。
五是重点改革突破攻坚,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将深化改革作为工作主线,工作重点向改革聚焦,工作力量向改革聚合,各类资源向改革聚集,加快改革创新不断突破,推动各项工作走在前。2024年,全民所有湿地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全国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化普查试点2项国家级试点顺利通过验收,7个典型案例被省级以上推广。争取省地热能试点工程项目7个,在全省地热能开发利用现场会作典型发言。新建商品房“收房即拿证”改革全面实施,实现群众收房时就能拿到不动产证,杜绝办证难问题;存量房转移登记全程网办,群众零跑腿即可拿证。
2025年,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将紧紧围绕全市“113388”工作体系,打好“三大战役”落实“三大行动”,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在品质滨州建设中“打头阵、当先锋”“走在前、挑大梁”。
一是扛牢耕地保护第一责任。扛牢耕地保护“国之大者”政治责任,压实“党政同责”,确保全市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只增不减”,稳妥有序推进耕地恢复,实现耕地面积“四连增”。以“零容忍”态度和“长牙齿”的硬措施,将全市违法占用耕地比例控制在5%以内。
二是抓牢经济增长第一要务。聚焦“三大战役”,“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重点项目用地应保尽保快保,推动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向挖潜要空间,全面完成盘活闲置低效用地年度计划;省级以上开发区工业用地全部按“标准地”供应,出让50宗以上。
三是突出空间规划第一引领。强化市县乡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管控,村庄规划应编尽编,城镇区域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健全规划实施监督机制,开展国土空间规划体检,实现国土空间规划全周期闭环管理,以高水平规划引领城乡高质量发展。
四是践行绿色生态第一理念。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见缝插绿造林3800亩,建设市级森林村居15个。做好国家森林城市复审迎查工作,抓好4个国家级、省级湿地公园生态修复。
五是激发改革发展第一动力。将全面深化改革贯穿自然资源工作始终,高质量完成国土变更调查、森林草原湿地调查。扎实推进“地热+”供暖全替代改革。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框架数据省市联动更新。出台第二批“高品质住宅土地规划政策措施”,纵深推进新建商品房“收房即拿证”改革。
现场答记者问环节
新黄河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是我们的宝贵资源和财富。三月,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生态保护修复的黄金时期。今天正好是3月12日植树节,请问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在厚植品质滨州绿色生态底色方面将采取哪些举措?
发布人:
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党组成员、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中心主任 刘骥夫
三月是生态保护修复的黄金时期。在这个月里,不但有植树节,还有多个与生态保护修复相关的节日,例如,3月3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3月21日世界森林日等。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将抢抓生态保护修复关键期,在厚植绿色生态底色和陆生野生动植物保护等方面履职尽责、精准发力、探索创新,推动生态空间持续向好,生态赋能品质滨州建设。
厚植绿色生态底色方面,一是“增绿造林”,推进科学绿化。持续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加强退化林修复,利用城乡废弃地、边角地、农村“四旁”(水旁、路旁、村旁、宅旁)“见缝插绿”,造林3800亩,建设森林村居15个,加快推进破损山体修复,让破损山体重披“绿装”,绘好绿水青山生态画卷。二是“守绿爱林”,夯实林业根基。扎实开展网格化巡林、护林等工作,加快山林智慧防火系统建设,筑牢森林防火墙。强化林业有害生物日常监测,做好监测预报、防控工作,推广使用绿色防治措施,织密林业有害生物防虫网。坚决守住连续多年“森林火灾零发生、有害生物零成灾”的良好局面。三是“管绿护林”,扮靓林草生态。落实管护责任,组织好市县乡村四级林长定期巡林,实现重点生态区域、重点时节全覆盖。充分发挥督查利剑作用,组织开展森林督查,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从严打击惩处涉林违法犯罪行为,确保森林资源安全。四是“用绿活林”,发挥资源效益。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做好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培育和示范工作,着力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充分利用惠民苗博会、森林文化周、林交会等平台媒介,打造推介滨州品牌,开拓国内外市场,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陆生野生动植物保护方面,坚持拓展生态空间、修复生态环境、保护生态资源,促进生物多样性持续增长。一是搭建机制平台,汇聚保护工作合力。搭建日常联席平台,完善“林长+检察长+警长”等系列工作机制,做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联合开展“北归守护”“清风行动”等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涉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行为,形成多部门齐抓共管、打防结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格局,保护好野生动植物资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二是建立保护网络,打造稳定栖息环境。守好生态保护红线,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整合优化自然保护区,提升系统性保护;统筹规划湿地保护空间布局,综合考虑生态系统完整性、地理单元连续性及区域发展需求,合理划定湿地保护范围,为陆生野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地与食物资源;强化生态修复与治理,实施麻大湖、黄河岛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修复等重点项目,通过水系贯通、生境恢复、污染治理等措施破解生态系统破碎化问题,改善动植物栖息环境,贯通物种迁徙通道,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网络。三是数字精准赋能,构建保护监测体系。科学构建珍稀濒危植物、旗舰物种的迁地保护基地,做好陆生野生植物迁地保护和人工扩繁,维护好滨州市珍稀濒危野生植物扩繁基地,科技助力、全链条精准保育珍稀、濒危品种。持续深化陆生野生动物资源本底调查,建立常态化动态监测机制,构建“空天地”一体的综合性监测网络,系统掌握野生动物种群分布、栖息地变化和疫源疫病风险等基础数据,为制定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自然生态是我们生存与发展的根基,守护好绿水青山,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与使命。借此机会,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向大家发出倡议:让我们携手同行,参与植树护绿,呵护湿地生态,关爱野生动植物,以实际行动守护绿水青山,共同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品质滨州新画卷!
齐鲁晚报记者:
新春伊始,我市召开“三大战役”暨“三大行动”动员大会,提出要抓实抓好谋划、建设、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持续推动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土地要素保障是项目建设的重要支撑,也是加快经济建设的“助推器”,更是项目落地的首要前提。请谈一下,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如何做好要素供给保障,确保各类重点项目落地见效?
发布人:
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丁海廷
2024年,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将服务项目用地报批作为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头等大事来抓,始终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创新工作思路,真抓实干,提速增效,通过对内挖潜、向上争取,落实新增建设用地指标3.1万亩,为265个重点项目办理建设用地审批3.6万亩,有效保障了284个2025年春季开工项目的顺利开工。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我局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认真履行“两统一”职责,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省自然资源厅工作要求,聚焦“三大战役”“三大行动”,把依法行政、企业梦想、滨州速度作为工作价值取向,全力以赴为项目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自然资源要素保障。
一是“联合调研”送政策问需求。为提高土地要素保障服务的精准度,联合发改等部门全面收集并核实省市重点项目情况。2025年以来先后四次到各县(市、区)对141个省市重点和6个乡村振兴项目拟用地现场进行调研,通过查看项目现场、立项等证明材料,摸清项目情况及用地需求,建立工作台账,分企研究,分类保障。同时为企业面对面宣讲土地要素保障政策,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切实把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与上级政策有机结合起来,确保政策接得住、用得好。
二是“土地指标”早预支保急需。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在部省还没有明确2025年度指标使用政策之前,对符合用地审批条件,批后即可拿地开工建设的项目,提前预支新增用地指标,保障重点建设项目急需用地。截至2025年2月底三次拟定新增建设用地指标预支方案,经市政府同意后共为41个省市县重点和8个基础设施项目下达新增用地指标4431亩,比2024年提前了1个月。后期根据项目用地需求情况,我局将阶段性地制定第四批、第五批新增计划指标预支方案,做到项目用地“应保尽保快保”。
三是“成片开发”早谋划快落地。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选址的商品住宅、商业、旅游、工业、仓储物流等经营性开发项目需提前纳入成片开发方案中安排项目土地征收计划,方可办理土地征收审批手续,因此成片开发方案是部分建设用地报批或项目落地的重要前提条件。2025年1-2月份连续两次下发调度通知,要求各县(市、区)认真梳理、核实需纳入成片开发方案的省市县重点项目,将符合条件并能够及时征收的项目用地纳入2025年第一批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同时统筹考虑第二批成片开发方案的报批工作,争取一年编制两批成片开发方案,确保省市县重点项目“应纳尽纳”。
四是“用地审批”缩时限提质效。坚持既依法依规,又压茬进行,确保征地前期公示等法定环节“一个都不能偷工减料”,围绕办理时效“争分夺秒”。建设用地报件实行容缺审查,允许各县区批次材料边报边审边完善,并通过全程跟踪服务、具体环节把关等形式协助县区快速完善材料。始终坚持“不允许项目落地在我们手中耽误一分一秒”的宗旨,通过专班协调、全程服务、强化监督等多项举措确保“四个1日”机制高效运转,确保项目用地快审批、快落地。
项目建设是稳投资、增后劲的主力军,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审批速度关乎项目落地成败,每一步都慢不得、等不得,自然资源部门将助一把力、烧一把火,让速度快起来、效率高起来,更好为加快品质滨州建设贡献自然资源力量。
滨州日报记者:
不动产登记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请问在提升不动产服务质效方面,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将推出哪些举措?
发布人:
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刘俊峰
近年来,市自然资源规划局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守正创新,聚力改革攻坚,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暖心、高效、规范、便民”的不动产登记服务。2024年,全市共办理各项不动产登记业务367078件,颁发不动产权证书208201本,登记证明52646本。出台《滨州市新建商品房“收房即拿证”改革实施方案》,实现群众收房时就能拿到不动产证,从根本上杜绝办证难问题;存量房转移登记全程网办,群众零跑腿即可拿证。市不动产登记中心荣获“全国不动产登记便民利民窗口建设工作成效显著单位”。
2025年,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将更加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有关工作要求,在提升不动产登记服务质效方面持续发力,不断创新便民利企服务举措,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全面落实新建商品房“收房即拿证”改革。持续围绕商品房办理不动产登记的各环节再优化、再提升,实现商品房合同网签备案和不动产预告登记一次办结,实现群众在收房时即可拿证,形成常态化服务机制,从源头防止新的房屋产权历史遗留问题出现,切实保障购房人合法权益。
二是全面实施农村“房地一体”确权颁证。规范开展全市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对权属合法、登记要件齐全的宅基地及房屋,年底前实现全覆盖。向乡镇、村延伸上门登记服务,依法保护农民财产权益,夯实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基础。
三是探索国有建设用地上自然人不动产登记事项全程网办、无纸化。借助存量房转移登记全程网办的经验,复制推广,扩大更多事项包括房屋所有权补发换发登记、房屋所有权变更登记、房屋所有权更正登记、房屋所有权注销登记等自然人登记事项全程网办,材料电子化,无纸化。
四是“预转现”电子不动产登记证明全面应用。更新登记流程,向各金融机构宣传并推广“预转现”电子不动产登记证明全面应用,逐步取消纸质版不动产登记证明。
五是打造街道便民服务点规范化登记窗口。建立“街道日常主管+登记机构业务监督”的双轨制管理机制,提升街道便民服务窗口服务规范化、便利化水平,实现群众“就近办、放心办”办证需求。
六是探索工业标准厂房分割及变更登记。国有建设用地上已确权登记的工业标准厂房,在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可以根据需要按幢、层分割,同幢内、同层内按户分割,并申请办理不动产变更登记。
服务提升无止境,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提升工作人员业务办理能力及水平,以企业群众满意度为目标,进一步创新工作方法及流程,不断推进不动产登记工作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企业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