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时斓娜
观光游览,游客乘坐直升机解锁新视角;农田之上,无人机替代人工低空喷洒杀虫剂;地震发生,无人机第一时间应急……随着低空经济逐步从概念走向实践,其应用场景也在不断丰富,为赋能经济创新发展、打造新增长引擎,拓展了新空间。
继2024年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度提及低空经济,提出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据中国民航局预测,到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更有望突破3.5万亿元大关。不过,从“飞起来”到“用起来”,低空经济还有一些待突破的难题。
“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要落地,还需要解决空域管理、基础设施、运行监管等方面的问题。”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专职总师单晓明代表说。
基础设施网络方面,单晓明代表认为,低空基建需补齐“立体组网”的短板,要重点推进通用机场、临时起降点等建设,因地制宜加密节点布局。
在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代表看来,随着空域改革的推进,飞行高度降低、飞行密度增加等问题需要解决。他建议,加大对低空新基建的投入,建设先进的空管系统、通信导航设施、监视雷达网络以及通用机场和直升机起降点,提升低空飞行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此外,还应完善运行监管法规体系。”单晓明代表提出,要加快细化《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等配套运行规则,明确无人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新质航空动力等装备适航认证标准。
今年全国两会上,低空产业发展路线不清晰、消费潜力未能有效激发、应用场景尚待拓展等问题,受到了不少代表委员的关注。
“目前,低空经济主要聚焦农业植保、旅游观光、医疗急救等领域,在热度较高的快递送餐等领域缺乏价格和效率优势,通航飞机产品造价高、载客少、受众小。”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教授甘华田委员看来,低空产业发展,仍需接受市场检验。他建议,瞄准市场需求,发展低空产品,拓展多元化应用场景。
单晓明代表认为,低空经济企业需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通过差异化发展寻求商业突破,避免一哄而上。
“对于应用端企业,应将低空应用市场培育作为重点,开发适合自身发展的场景,同时要寻找与其他服务业的结合点。对于制造端企业,应根据自身技术基础和竞争环境,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做深做精。”单晓明代表建议道。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