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两会现场速递|这位北京团代表,为何能讲多种方言?

0
分享至

  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 题:这位北京团代表,为何能讲多种方言?

  新华社记者宋晨

  “大妈,你不要着急,你的娃在东交民巷等你呢,一定把您老人家平安送到。”

  6日下午北京代表团开放日现场,全国人大代表何少花突然讲起了陕西话,会场响起了掌声。

  北京代表团的代表为何突然讲起方言?这要从何少花的一次遗憾说起。

  “今年是我在一线工作的第17个年头。”何少花是北京公交集团电车客运分公司动物园枢纽站管理中心103路驾驶员。多年前,一名讲不好普通话的外地游客向她问路,因为她听不懂方言,沟通不畅,最后这名乘客没能上车。

  “看着乘客失望的眼神,我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滋味。”何少花讲到这,轻叹口气。自那以后,她下定决心多掌握一些“技能”,于是便学了多种方言。

  乡音,让游子心安。“任何一个初来乍到的人听到家乡话,心都会暖暖的。”媒体席的一位陕西籍记者感动地说。

  何少花会的,不仅是几门方言。“您好,欢迎乘坐北京公交!我在103路等大家。”通过一套手势与口型的配合,她用手语向大家展示了如何与听障人士沟通。

  现场的代表们有人为她竖起大拇指,有人频频点头。

  “医院、学校怎么走?”“最近的地铁站是哪个?”“坐过站了该怎么办?”……每一天,乘客们都有各种问题要询问,而这也是她不断提升自己服务水平的动力。

  “这些年来我已经把公交车当成自己第二个家,把来来往往的乘客当家人,掏心窝子地对待他们,就是自己的待客之道。”何少花说,十几米长的车厢里,乘客最信任的那个人就是她,这份责任很重也很幸福。

  “当驾驶员,心里得时刻装着乘客;当人大代表,心里要时刻装着群众的关切。”何少花把这句话记在心里,多年来徒步走遍了103路沿线的每一个站台和周边的社区。

  “现在,我的脑海中已经有一张精准的交通线路图。”通过走访调研,何少花发现有外地乘客第一次来北京,希望了解更多的是换乘信息;有很多老年人反映,机器自动报站,会导致偶尔忘记下车,希望能“感受到有人在身边”。

  为此,何少花和同事创新探索“导游式”报站服务,在机器自动报站后,增加了真人语音提示,介绍沿途的景点和换乘情况,既宣传了北京的历史文化,又能提醒乘客避免坐过站。

  “公交线路有终点,为民服务无止境!”何少花自豪地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新华社 incentive-icons
新华社
新华社是国家通讯社
609403文章数 242111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