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信托圈内人
近些年,信托行业加速转型,回归本源,进入越来越多人的视野。
从全国两会看,每年都有一些与信托行业相关的提案建议。这些提案建议虽已成为“过去”,但往往都会成为影响行业发展的大事,比如:新三分 类,不再保留银保监会、修订《信托法》等。
1、深化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不再保留银保监会
在2022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孔发龙带来了《关于进一步深化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建议》。
孔发龙认为,我国现行“一行两会”的监管体系还难以做到综合监管,仍然存在监管职责不清晰、交叉监管和监管空白等问题,监管协调性不足,监管资源配置不平衡,难以满足现代金融业发展需要。
他建议国家进一步深化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强化综合监管,突出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优化监管资源配置,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首先要实行统一监管。将中国银保监会和中国证监会职责并入中国人民银行,由中国人民银行履行金融综合监管职责,不再保留中国银保监会和中国证监会。《 》
一年后2023年3月7日,《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议案》出炉。《改革方案》提出: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统一负责除证券业之外的金融业监管,不再保留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从此,“一行两会”成为历史。这一变化标志着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重大改革,旨在形成“一行一总局一会”的“双峰监管”模式,提高监管的集中性和统一性。
新的监管架构强调投资者保护和监管的高效统一,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和持续监管。这意味着信托行业将面临更加严格和全面的监管,有助于规范行业行为,防范金融风险。
2、信托行业的分类改革
2022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赖秀福曾说:“信托不像银行保险老百姓经常接触,但实际上,信托也可以走入千家万户寻常百姓家。”
在当年的两会上,赖秀福还提到了信托行业的分类改革,其中提出,资产服务信托即突出信托的“服务”功能,比如在涉众性资金管理以及企业风险处置等方面,信托的空间非常广阔,能够让信托行业真正为老百姓、为企业服务,为社会贡献正能量。
一年后,《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的通知》(业内通常称为“新三分类”)发布,自2023年6月1日起实施。可以看到,涉众性资金管理以及企业风险处置在新三分类中都归类在资产服务信托项下,且有明确的业务名称,分别是预付类资金服务信托和风险处置服务信托。
按照新三分类,各信托公司也都在进行积极探索,相关的服务信托业务陆续落地。在一些消费领域和小区的物业管理服务领域,越来越多地出现“信托”的身影。
3、修订《信托法》,推行家族信托
2021年,重回20万亿元规模的信托行业受到了更多关注,多位代表委员为信托“发声”,主要内容涉及养老信托、家族信托以及《信托法》修改等关系到信托公司转型及长远发展的问题。
在2021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肖钢表示,家族信托是民企财富保护与传承最重要的制度安排之一,建议将家族信托作为一项民企财富传承的顶层设计予以推行,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信托制度,其中包括“尽快修订信托法”。
2021年12月初,这件提案得到了中国人民银行的详尽答复。“我们总体赞成您提出的完善信托基本法律制度、建立与家族信托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出台《信托法》司法解释、加强监管等建议。这些建议是《信托法》修改中需要深入研究论证的内容,对完善我国信托制度,促进家族信托业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借鉴。”对于肖钢的建议,回复函中用多个细节给予了认可。
在多个部门共同努力下,近年来,信托行业发展的制度体系以及家族信托业务都在不断向前推进。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金融监管总局《关于加强监管防范 风险 推动 信托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其中明确,加强信托制度建设。推动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建立健全信托财产登记制度,推动非资金信托财产登记落地等。这在业内人士看来,与行业转型发展密切相关的难点、堵点问题有望进一步纾解,信托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在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美好生活方面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从实践来看,家族信托作为新三分类的业务品种之一,也是信托本源业务之一,已经成为信托公司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中国信托业发展报告(2024)》显示,67家信托公司中已经有超60家开展了家族信托业务,占比接近90%。根据可统计的数据,截至2023年年末,家族信托规模或已突破9000亿元。
4、促进慈善信托健康有序发展
2021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迈科集团董事局主席何金碧提交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国慈善信托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建议》,就慈善信托如何进一步发展,破局制度困境,提出具体建议: 完 善慈善信托的税 收优惠政策;拓宽慈善信托财产来源;扩大慈善受托人范围;完善我国慈善信托监管机制。
2022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吕红兵认为,进一步出台并落实对我国慈善信托发展的支持政策和制度供给,成为当务之急。为此,他提出四项建议:完善慈善信托税收制度;大力发展慈善组织,强化并优化慈善活动主体;建立并完善慈善信托双受托机制;进一步健全慈善信托的相关运作机制。
2023年6月1日起实施的信托业务分类新规,将公益慈善信托与资产服务信托、资产管理信托并列,作为信托行业三大业务类别之一,确定了慈善信托在 信托业务中的重要地位,从顶层设计和监管导向上给予慈善信托以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2025年1月1日起施行的慈善信托管理新规,首次对慈善信托的年度支出和管理费用标准作出规制,填补了慈善信托管理制度的空白。我国慈善信托监管体系的重大完善,通过量化标准和透明化管理,平衡了公益目标与运营成本,为慈善信托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近两年在各项政策引导下,信托公司布局慈善信托力度逐步加大截止2024年底,慈善信托备案数量及规模创新高。根据《2024年度中国慈善信托发展报告》,2024年全国共有539单慈善信托新设立备案,新增备案规模16.61亿元,均为历年之最。截至2024年年末,我国慈善信托累计备案数量2244单,累计备案规模85.07亿元。
5、大力发展养老信托
在2020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金李提出,大力发展养老信托。这是金李连续多年关注养老话题,并建议发展使用信托机制。金李认为,信托机制极具创新力和灵活性,和养老第三支柱建设契合度高,如果养老信托发展起来,可以提升金融市场效率和稳定性。
当年11月,原中国银保监会公布了此次提案的答复。答复中,原中国银保监会表示将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争取尽快出台养老信托有关税收优惠政策,推动养老信托规范、健康发展。
近年来,各地方政府、金融管理部门以及民政部门对信托制度的功能和优势越来越了解,对宣传推广养老信托落地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实践中,有些信托公司将家族信托、家庭信托以及慈善信托的服务内容进行拓展,开展助老、养老服务,还有的信托公司直接打造养老服务信托品牌,进一步满足客户对养老的多样化需求。
一些从业者认为,在多方共同推动下,大家对信托公司、信托制度的认知度日益提高,对信托行业而言,应实现更加稳健的发展,以更高质量的服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 展现更大的价值。
在2022年两会上,金李除了继续关注养老信托话题外,还提交了一份《关于进一步为信托行业转型提供政策支持的提案》。金李表示,虽然信托资产结构不断优化,业务转型初见成效,但信托业优化资产结构,加强主动管理能力,业务结构转型的任务依然艰巨。
对此,您怎么看?
期待您在留言区文明理性发布高见,留言点赞最高的朋友,扫码文末投行君微信,可以获得投行圈子精美商务背包一个。
感谢耐心阅读,欢迎顺手点个“在看”
投行圈子私密交流圈将打造投行圈最靠谱的人脉拓展平台,并组建多个私域社群,根据会员职业及爱好,进入(投行业务交流、专业学习、股权投资、资管、业务推广、上市公司高管、银行、海外资产配置、单身脱单、掼蛋等等)相关社群。目前已超过5000位精英会员,各位老铁速来扫码集合。
我正在「投行圈子」和朋友们讨论有趣的话题,你⼀起来吧?点击阅读原文,加入投行圈子知识星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