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聚焦地方两会】向“新”而行 以“质”致远

0
分享至

从2023年在地方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到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系统阐述,再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部署“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新征程加快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向“新”而行,以“质”致远,发展新质生产力热潮涌动。记者梳理今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发现,各地新质生产力正加快培育和发展,推动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新动能新优势壮大,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不尽相同,发展新质生产力,没有统一模板、标准答案。各地用求真务实的态度,立足实际、精准发力、科学施策,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传统产业升级步伐坚实——

黑龙江农产品精深加工取得重要进展,新入规企业221家,规上企业利润增长9%,玉米深加工能力跃升全国首位。

贵州推进白酒产业转型升级,完成酱香白酒“三个一批”综合整治,建成投产习酒“十四五”技改一期、董酒扩建一期等项目,新增优质白酒产能5万千升。

云南持续壮大生态农业、设施农业、高效农业、共享农业,农业投资规模连续3年保持全国前列,茶叶、鲜切花、核桃、咖啡、橡胶等种植面积和产量稳居全国第1位,新增2个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重点产业全链条产值突破2.7万亿元。

广东创建一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新增14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累计培育123个“粤字号”农业区域公用品牌,汕头、茂名入选第四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

新兴产业生态培育壮大——

海南热带经济鱼产业入选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新增深水网箱养殖水体89万立方米、工厂化养殖面积67万平方米,休闲渔业产值增长19.2%。“南繁硅谷”已建成20个种业科研平台,南繁种业产值增长47.75%。

甘肃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和4.9%。

重庆产业结构向新向优,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预计达到2.6%,一批重大技术攻关和成果产业化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4.6%。

贵州抢抓人工智能机遇,推动数字经济转型发展,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多个数据中心落地建设,全省在建及投运重点数据中心48个,算力规模超过55Eflops,成为全国智算资源最多、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

江西1.02万家企业启动数字化改造,新增22家国家级5G工厂、总数达36家,预计数字经济规模突破1.3万亿元,获批全国数字化供应链贯标和“一图四清单”试点省。

未来产业蓬勃发展——

北京深入实施基础研究领先行动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行动,长安链在国家战略中作用更加凸显,北脑二号填补国内脑机接口技术空白,全球首个通用人工智能体“通通”正式发布,备案上线大模型105款、稳居全国首位;建成全国首个人工智能数据训练基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

上海合成生物学创新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成立运行,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基本建成;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科研项目管理机制和科技攻关组织模式进一步优化。

海南向绿图强,全省清洁能源装机比重达83.6%,“碳中和贷”“绿电绿证”等碳减排工具带动碳减排量近200万吨。

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从东部沿海到西部内陆,从农业大省到工业基地再到科创高地,不同地区比较优势不同。打好“特色牌”,多用“土办法”,走好“差异路”,不求“大而全”,各地在适合的土壤里培育产业的“种子”,化优势为胜势、让产业大树茁壮成长。

持续做好创新大文章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

为持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各地区相继出台新举措,夯实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挥高校人才高地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推进人才高地建设——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离不开人才资源。而高校作为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的关键汇聚点,正在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不可或缺的创新力量源泉。

浙江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12所高水平大学“一校一策”建设方案加快实施,高校基础设施提质工程有序推进,新增博士学位授权点5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73个。

安徽省属高校与新兴产业紧密相关的专业点占比升至64.9%,联合知名高校和企业共建安徽高等研究院,首招硕博士研究生735名,职业院校现代产业学院实现16个市全覆盖。

河南高校“三个调整优化”纵深推进,9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中国现代农业联合研究生院完成首届招生,校企共建研发中心2560家。新引进顶尖人才22名、领军人才189名。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5项。技术合同成交额1759亿元。

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也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力军。

宁夏充分发挥东西部科技合作引领区作用,出台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强化政策保障机制。近3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2.8%,企业研发经费占比超过80%,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山东省重点实验室重组、重大科技项目90%以上由企业牵头。安徽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80%以上的省科技攻坚项目由企业牵头,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比重达81.3%;扩面实施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共同成长计划”,惠及企业1.2万家。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突破7500亿元,增长20%以上。

创新链与产业链加速深度融合——

各地不断出新招,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加速深度融合。

江苏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扎实推进,区域创新能力排名跃升至全国第二,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超过3.3%,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74.5件。

山东紧盯产业需求强创新,围绕重点领域推出科技创新10个行动计划,聚焦固链强群抓产业,抓实标志性产业链链长制。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9.4%,高于全国1个百分点。

四川推进“15+N”重点产业建圈强链,构建跨区域协同推进机制,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29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六大优势产业、高技术制造业、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9%、8.4%、10.2%。

详见《中国食品报》(2025年3月4日2版)

排版、美编:薛嘉茵

审核:欧阳美华

01

02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食品报融媒体 incentive-icons
中国食品报融媒体
中国食品报社融媒体平台。
6342文章数 266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