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01 酒馆斗嘴
1949的夏天,素有“火炉”之称的武汉正笼罩在酷暑之中。为了避暑,市民们没事的都躲在家中,等太阳落山了才出来活动。
8月的一个傍晚,武汉市公安总局侦查员佟真汉走出单位大门,约了刑警老周到丁字桥路的顺昌饭馆吃饭。
两人在饭馆落座的时候,已经是出了一身大汗,拿起茶壶就猛灌一通。
不一会儿,伙计就把菜端了上来。
就在他们吃到一半之时,从门口进来四个男子,坐到了角落的一张八仙桌。
老板殷切地拿出菜单招呼:“您几位又来照顾生意了,今天吃些什么?”
老周凑到佟真汉耳边,轻声告诉他:“这四人就是武汉城里大名鼎鼎的杜康四君子。”
佟真汉也听过“杜康四君子”的名头。
这四个人原是外国轮船上的轮机匠,技术娴熟。后来因为时局混乱,他们回到了武汉在乡下躲了很久,解放才重新回到城里。
四人情同手足,爱好杯中之物,酒量非同小可。
他们吃遍了武汉的大小馆子,每到一家饭店就要来好几斤白酒,千杯不倒,所以获得了“杜康四君子”的名号。
因此,佟真汉看到这四人的真面目后,不由得产生了兴趣,一直暗中打量。
“杜康四君子”名不虚传,喝酒跟喝白开水一样,不过半小时,每人就干掉了一斤白酒。
为首的老大招呼伙计说:“还有多少,都给我们上了。”
四周的食客都惊叹不已,大呼闻名不如见面,只有角落里传来一声尖锐的嘲笑:“吹牛不用上税!”
说这话的,是一个看起来四十左右的瘦小男子。
很明显,“杜康四君子”也听到了这句话。
老二站了起来,不满地问:“敢问阁下是何方神圣?”
那男子轻蔑地说:“武昌王炳郎。”
这时,老四“酒徒”开腔了:“你说我们吹牛,那你敢比试一下酒量吗?”
“各人有各人的拿手好戏,你们擅长喝酒,我承认不如你们?”
“你的拿手好戏是啥玩意儿?”
“从沸油锅里捞秤砣。你敢比吗”王炳郎很有把握地说道。
“杜康四君子”闻言变色,但是又不好认输。
老大硬着头皮说:“比就比,至于何时比试,我们不妨另作商议……”
王炳郎想了想,说:“如此也好,请在场各位作个见证。”
在场的人巴不得看热闹,纷纷点头答应。经这么一番闹腾,“杜康四君子”也没有兴致继续喝酒了。
佟真汉见人都散了,也拉着老周走了。
他本以为,这是市井小民的口角之争。
可万万没想到,这场闹剧居然引出了一桩大案。
02 布号遇劫案
三天后,位于市区的益泰布号遭到了抢劫,一车绸缎被洗劫一空,账房先生和赶车伙计不知所踪,疑已遇害。
破案的任务落到了佟真汉和老周头上,两人骑着自行车,匆匆忙忙赶到了布号。
据老板黄力说,他上个月从上海进了一批绸缎。货栈收到货后,寄来了提货通知单于是,黄老板就把提货单交给账房先生张修身,让他叫上一辆车去提货。
今天上午,黄老板来到布号开门营业,却没看见张修身,也没看到绸缎。他马上往货栈打电话询问,结果人家说昨天下午张修身就把货提走了。
黄老板又往车行打电话,谁知车行老板比他还着急。原来昨天跟着张修身走的车夫老朱至今没有回来,也没回家。
黄老板这才意识到出事了,赶紧跑去报警。
佟真汉听完,也都觉得这事蹊跷。他想来想去,决定发布寻人启事。
可就在大家忙作一团的时候,张修身居然回来了。
他带来了一个坏消息——那车绸缎给强盗劫走了。
原来昨天下午,张修身带着车夫去货栈去提货。离开货栈时,已是晚7点了。
他们路过一处偏僻之地,从路旁窜出来几个蒙面人。
张修身还不知发生了什么事,脑袋上被狠狠砸了一下,什么也不知道了。
他醒来时,发现躺在一个破草棚里,但是手脚没有被绑住。而车夫老朱,就躺在他的旁边。
张修身赶忙将老朱叫醒,两人逃命似地跑出了草棚,走了整整一天一夜,才回到城里。
至于抢劫绸缎的强盗,他们一无所知。
这样看来,这就是一起抢劫案。
佟真汉部署了一下工作:刑警邓兴、诸大康去大车行去找老朱了解情况;老周去现场勘察;他自己则留在店里做笔录。
佟真汉问黄老板,最近店里有没有发生什么可疑的事情。
黄老板想了想说:“别的倒没有,就是我前几天去取提货单时遭遇扒手了。”
原来,黄老板之前去邮局的时候,经过顺昌饭馆。
他看到里面站满了人,似乎在表演斗酒,就挤进去看热闹。
巧的是,这热闹就是“杜康四君子”和王炳郎在约定找个机会比试。
这也是佟真汉和老周那天吃饭遇到的一幕。
看完热闹后,黄老板出了门。
他走到邮局的时候,一摸口袋,才发现钱包不翼而飞。
这一下,提醒了佟真汉。
他马不停蹄赶到了顺昌饭馆,想打听一下是否还有其他人遭到了扒窃。
这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
饭馆老板说,那天让“杜康四君子”一折腾,至少有四五人前来寻找过失物,都说热闹遭遇了扒手。
佟真汉的脑中浮现出一个大胆的想法:会不会是“杜康四君子”故意制造此类热闹,和扒手勾结起来作的案?
如果真是如此,这绝对是一起大案。
03 比试
佟真汉返回总局后,把最近半个月发生过的扒窃案全都整理了出来。
之后,他挨个给各辖区的派出所打电话了解情况。
最后得出的结果让人震惊不已——最近半个月记录在案的扒窃事件有118起,其中54起发生在“杜康四君子”在场期间。
佟真汉立刻留在布店的民警小汪打电话,让他们全部回来。
当晚,专案组召开了第一次会议。
大家商量了一下,觉得“杜康四君子”身上既然约定了和王炳郎比试,那何不从王炳郎入手。
这种在江湖上混饭吃的人物,想必有不少人认识。
果不其然,第二天,老周就从看守所一个地痞那里打听到了王炳郎的消息。
王炳郎,鄂州人氏,混过帮派,现在住在大兴街附近一条小巷子里。
下午,老周、小汪悄悄找到了王炳郎的住所。
他们到的时候,王炳郎正坐在巷子口的小酒馆吃饭。
老周和小汪装作路人,走上去小心翼翼地询问:“请问您是不是那位跟杜康四君子叫板的王炳郎王先生?”
王炳郎得意地点头,说我就是王炳郎,怎么着?
小汪连忙吹捧道:“听说先生您跟杜康四君子叫上板相约要比试,不知时间和地点如何?”
王炳郎误以为他们是捧场的,就说出了比试的时间和地点:后天中午11点半,贾必诚酒馆。
到了第三天,佟真汉一行就打扮成老百姓去了。
到了11点,王炳郎果然来了。
不一会儿,阔佬打扮的“杜康四君子”也到了。
这时酒馆里已经座无虚席,连门外凉棚也都已占满。
酒馆老板也顾不上做生意了,招呼店里所有伙计、徒工、厨师都出来维持秩序,不让人群靠近油锅。
王炳郎接过一个秤砣,贴着铁锅边沿轻轻滑入锅底,蜻蜓点水似的掠了两下,手指竟然丝毫未损。
周围不约而同发出雷鸣般的惊叹呼叫声。
“杜康四君子”正要开腔时,圈子外面有人大叫“警察来了”。
酒馆老板惊慌地赶紧迎上前去,低声对警察说着什么。
为首那个治安警察开口教育了几句,无非是立即停止,以后不得再干之类的。
众人见状,也就散了。
老周和邓兴是负责盯“杜康四君子”的,见到四人离开,便悄然尾随。
他们看见四人朝着轮渡口去的,断定他们是准备过江去武昌。
可谁也没想到,到了渡口后, “杜康四君子”没有上轮渡,却跳上了一条小船。
老周、邓兴无计可施,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小船消失在视线里。
不过好在,佟真汉、小汪等人在酒馆有了收获。
当时,所有人都紧盯着王炳郎下油锅的表演。
只有佟真汉在人群中发现了一个形迹可疑的对象,鬼鬼祟祟地准备从路人口袋里偷钱包,只可惜被到来的治安警察打断了。
之后,这个小偷潜逃至一条小巷子里,结果被赶来的佟真汉和小汪一举拿下。
04 连环扒窃
到了公安局后,小偷倒也老实,主动交代了一切:原来,他叫彭阿道,是个扒手。指使他下手扒窃的人,正是王炳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