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汉堡王母公司美国RBI斥资11.4亿元收购TFI及笛卡尔资本所持中国汉堡王的全部股权,实现对汉堡王中国近100%控股,这一举措彰显其对中国市场的高度重视和进一步深耕布局的决心。
2005年汉堡王正式入华,在上海开设中国首店,截至2024年底,汉堡王中国门店达1474家,位列RBI全球十大市场第八位。
然而对比在中国市场的顺遂,汉堡王在印度遭遇长达13年的商标争夺战,更是为有志出海的中国餐饮品牌敲响了警钟。
汉堡王印度“商标之争”13年
图源:汉堡王官网
2011年,美国汉堡王雄心勃勃进军印度市场,不料深陷13年之久的商标争夺战。
美国汉堡王发现浦那一家餐馆自1991年起便以"Burger King"之名经营,尽管该公司1979年在印度注册了文字商标,但关键的第43类(餐饮服务)注册直到2010年才完成。基于新获得的商标权,汉堡王随即发起诉讼,指控印度餐馆侵权并要求停止使用品牌名称及赔偿损失。
印度餐馆老板不甘示弱,反对法院受理,痛斥这是恶意打击小企业,并提出反诉向美国汉堡王赔偿200万卢比。
图源:汉堡王官网
两年后的2013年,美国汉堡王与印度私募股权和地产集团Everstone成立合资公司,并于2014年11月正式在新德里开出印度首店,随后向孟买、班加罗尔等城市扩张。尽管和印度浦那餐馆“汉堡王”名称冲突,但美国汉堡王的门店统一采用经典红蓝配色及“Burger King”字样的LOGO,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消费者的混淆。
2024年8月,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浦那地方法院基于印度《商标法》的“使用在先”原则,最终裁定印度本土餐馆对“汉堡王”(Burger King)名称拥有优先使用权。
这一裁决暴露出美国汉堡王在印度的商标布局缺陷与本土化经验匮乏,此后其在浦那地区需调整门店名或更换标识,印度其他地区仍可正常使用原品牌运营和扩张。
不止汉堡王!
众多餐饮品牌的海外抢注之殇
图源:喜茶官网
然而,汉堡王的遭遇并非个例,在餐饮品牌出海的道路上,商标抢注的“暗礁”频频出现:
2017年,喜茶折戟澳洲。
作为国内头部茶饮品牌,喜茶在进军澳大利亚时,遭遇墨尔本华人抢注"HEYTEA"商标,被索要30万澳元转让费。为夺回商标,喜茶投入诸多时间、精力与资金应对,严重拖累当地市场布局与发展步伐。
2018年,海底捞狮城惊魂。
海底捞凭借优质的服务享誉全球,在筹备进军新加坡市场之际,其商标险些被抢注。幸好海底捞提前察觉,迅速采取法律手段,成功避免了一场商标危机,否则其在新加坡的发展之路必将布满荆棘。
2020年,杨国福加国受阻。
杨国福麻辣烫在国内拥有众多门店,2020年开拓加拿大市场时,发现商标已被抢注,这导致杨国福开店计划推迟、品牌推广遇困,为解决问题投入大量资源,严重阻碍在加拿大市场的前期发展。
2022年,绝味鸭脖韩国遇袭。
凭借独特口味,绝味鸭脖在海外本有一定知名度,2022年在韩国遭遇商标抢注,使其韩国市场拓展被迫停滞,品牌形象和声誉受损。为夺回商标,绝味鸭脖付出高昂代价。
这些案例无一不在警示我们,商标抢注是餐饮品牌出海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大风险,稍有不慎,就可能让品牌多年的努力付诸东流。
哪些国家易现商标抢注“雷区”?
在全球范围内,有部分国家和地区由于法律体系、市场环境等因素,成为商标抢注的高发地:
印度:从汉堡王的案例就能看出,印度的法律体系较为复杂,商标先占原则在实际执行中可能导致跨国企业的权益难以得到充分保障。而且印度市场庞大,吸引众多海外品牌进入,这也使得一些不良商家企图通过抢注商标获取利益。
东南亚部分国家:如越南、泰国等,这些国家经济发展迅速,市场潜力巨大,是很多餐饮品牌出海的目标地。但当地商标注册流程相对简单,监管力度不足,导致商标抢注现象时有发生。
南美洲部分国家:像巴西、阿根廷等,当地的商业环境和法律执行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对于商标保护的重视程度和执行力度参差不齐,也容易出现商标抢注问题。
图源:茶颜悦色官网
此外,俄罗斯、中东以及部分发达国家也存在商标抢注的问题,如茶颜悦色在韩国、鲍师傅在伦敦、同仁堂在日本也曾被抢注。
出海前,如何预防商标抢注
提前布局商标注册
在确定出海目标国家或地区后,应尽早启动商标注册程序,哪怕产品或门店尚未进入,也要先将商标注册下来,避免被他人抢先一步。例如,星巴克在进入新市场前,都会提前进行商标布局,为品牌的顺利进入保驾护航。
进行全面的商标检索
在注册前,通过专业的商标检索机构或平台,对目标国家或地区的商标数据库进行详细检索,了解是否存在与自己品牌相似或相同的商标,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
多类别注册和防御性注册
除了注册与餐饮业务直接相关的类别,还应考虑关联类别和可能拓展的业务领域进行多类别注册。同时,对于一些容易被模仿或抢注的商标变体,进行防御性注册,防止他人恶意利用。比如麦当劳不仅注册了“麦当劳”商标,还对“金拱门”及相关近似商标进行了防御性注册。
被抢注后,如何“亡羊补牢”
积极协商谈判
发现商标被抢注后,首先尝试与抢注方进行沟通协商,了解其抢注意图和诉求。如果对方是出于商业合作目的,或许可以通过合理的价格购买回商标使用权,或者达成合作协议,共同开发市场。例如,可口可乐在个别国家曾遇到商标抢注问题,通过与抢注方协商,最终达成合作,实现了双赢。
图源:海底捞官网
运用法律手段维权
如果协商无果,可依据目标国家或地区的法律规定,向当地商标管理机构或法院提起异议、撤销申请等法律程序。在这个过程中,要准备充分的证据,证明自己品牌的在先使用、知名度以及抢注方的恶意行为。如前文提到的海底捞在新加坡成功阻止抢注,就是通过法律手段维护了自身权益。
重新打造品牌形象
若通过各种努力仍无法拿回商标,且该市场对品牌至关重要,那么可以考虑重新设计品牌标识、名称等,打造新的品牌形象进入市场。虽然这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进行品牌推广,但也是无奈之下的一种解决方案。
餐饮出海人必赴盛会:
大咖实战分享,解锁全球商机密码!
餐饮品牌出海之路充满了机遇与挑战,商标抢注只是其中的一个风险点。
3月14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311A会议室)由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与「中餐全球开店」联合举办的“餐饮品牌出海的机遇与风险深度剖析”专题论坛,将汇聚众多餐饮行业出海投资研究专家、成功出海的餐饮品牌代表、出海实战服务商和资深出海从业者,共同针对中国餐饮连锁品牌在出海目标地区/国家选择、全球化品牌力打造、本地化经营能力提升、数字化系统建设、人力资源储备和派遣五大方面进行深度拆解和剖析,为餐饮连锁品牌出海提供全方位、可落地的实战策略指引,助力企业精准把握机遇、有效应对风险,在国际餐饮市场站稳脚跟、实现稳健且长远的发展。
截至目前,本次论坛已经邀请到了弘章投资、茉莉奶白、中伦律师事务所、小龙坎、熊猫云聘、百胜中国、RestoSuite睿食拓等出海经验丰富的餐饮行业大咖进行实战分享与合规指南,欢迎有意愿出海的餐饮企业创始人、高管和从业者们莅临现场,无论您是已经在出海征程中,还是正准备扬帆起航,这场论坛都将是您获取宝贵知识和资源的绝佳机会,期待您亲临现场,共赴这场餐饮行业盛会,携手开启餐饮品牌出海新征程。
2025年,让我们一起“乘风破浪闯四海,运筹帷幄赢全球”。
欢迎扫码入群
(请注明:企业-职务-姓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