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成都正式进入“两会时间”。刚刚过去的春节,DeepSeek、人形机器人、《哪吒2》爆火,让我们看到了创新创造的强大力量。依靠创新驱动,近年来一大批“成都造”快速崛起,今天一起来认识成都具身科技的“天行者1号”,看成都人形机器人如何“跑步”入场,抢滩未来产业赛道。
央视春晚,一群身穿小花袄的人形机器人灵活地扭着秧歌;而后,又一人形机器人展现出卓越的运动能力,能轻松登上百级台阶,行走奔跑时速更是提升至每小时12公里;同时,其他人形机器人也纷纷进入制造工厂“实习”,预示着这一领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热潮。
天行者1号
在成都,早在去年12月,四川首台全尺寸、直立行走商业化人形机器人——天行者1号就已发布。
据了解,天行者1号的核心零部件与本体均在成都本地制造,核心零部件本地化率超过90%,是彻头彻尾的“成都造”。在技术方面,天行者1号采用了全自主研发的高紧凑一体化关节及高鲁棒性运动控制算法等领先关键核心技术,展现出出色的硬件实力与运动性能,能够应对各种复杂地形和环境的挑战。
让天行者1号研发公司四川具身人形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具身科技”)董事长冯振宇骄傲的是,天行者1号的运控小脑完全由公司自研,并且其算法开发在国内人形机器人运控技术方面处于第一梯队。未来,天行者1号预计将在农业、工业、文旅等场景落地应用,同时还将陆续“入职”多家柔性产品制造企业,发挥双手搬运、灵巧操作工具、自主行走等稳定运动能力。
天行者1号
除了人形机器人,具身科技还开发出更加灵活的机器狗。去年12月,机器狗灵瞳Plus亮相街头,与成都公安一起治安巡逻、寻人喊话、防范宣传等。据了解,灵瞳Plus不仅能配合民警进行巡逻,又能根据设置的路线,进行独立巡逻,非常机动灵活。
具身科技宣传部部长程卿苗告诉记者,灵瞳Plus作为工业级机器人,主要应用于安防巡检、应急救援等场景,为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进行前期探索,最主要的目的是让机械产品更好地与人协作,替代一些危险的重复工作,真正地做到服务社会。
灵瞳Plus
近年来,具身科技迅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冯振宇表示这得益于成都良好的营商环境,也得益于成都高校在人工智能方面的人才培养,“具身科技就像是一个种子,在政策春风的吹拂下,在成都这片滋润的土壤上生根发芽。”
冯振宇同时认为“成都造”是一种责任,“我们既然叫‘成都造’人形机器人,那么我们的供应链和产业链都应该尽量本土化,有现成的就用,没有就去建。我们的终极目标就是让‘成都造’带动千千万万的就业,为成都经济添砖加瓦。”冯振宇说道。
抢滩未来产业赛道,加速人形机器人的创新发展,成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路径已经明确,2024年印发的《成都市机器人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将以技术攻关、产品迭代、场景落地为着力点,加快推进机器人自主化进程。力争到2026年,全市机器人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打造100款机器人新品、聚集100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打造100个标杆示范场景,全产业链规模突破600亿元,建成全国人形机器人研发制造增长极和示范应用新高地。
在政策的支持下,成都高新区打造了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专业园区,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同时打造机器人公园,聚焦场景应用需求,提升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及机器人整机研发制造能力,实现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融合发展;推动机器人进入工业制造、社区养老、商业零售、农业采摘、学校医院等工作场所,助力成都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机器人这个充满想象力的未来产业
成为激活发展动能的生产力
成都正瞄准打造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地
竞逐万亿赛道乘风而上!
编辑 | 邓海燕、刘泓杨(实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