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1953年11月,湖南长沙公安局城东分局接到下级派出所的报案。
湘江某段发现一具年轻男子的尸体,腹部有两处刀伤,初步判断为被谋杀后抛进湘江。
此案为何急匆匆上报,因为此男子和最近众人寻找的大学生许朝阳各方面特征极为相似 。
许朝阳,男,19岁,共青团员,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现在就读于中南矿冶学院。
许朝阳已经失踪了一周时间,现在发现的这具尸体因为长期浸泡,包括江水中鱼虾的破坏,脸已经无法辨认了。
但从身上残破的衣服和挂在身上的包来看来看,确实是许朝阳时总是穿的那一件。
许朝阳的失踪到现在,动用了大量的警力寻找,因为他的父亲许承安是中南军政委员会聘用的兵工技术专家。
而根据种种线索,许朝阳的失踪,和两名女特务有着直接联系。
那么,这两名女特务到底在哪里呢?
01
许承安其实刚刚从南京老家调来长沙没多久,是专门请来指导解决制造问题的专家。
上级组织领导对许承安的安排是极为慎重的,许朝阳成绩优异,正巧赶上这年高考,就按照自己的兴趣和专长报考了长沙的院校。
许承安来到长沙之后,经常几天不回家。
许承安的夫人在10年前去世,许朝阳是在南京爷爷奶奶的照顾之下长大的。
许承安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许朝阳对父亲的选择都很理解,他很争气也很懂事,从小就没让父亲操过心。
11月4日,许承安发现儿子失踪。
确切地说,还是学校联系了许承安的单位,告诉他许朝阳已经有两天没有来上课了,过了一个周末,人就没有了踪影。
学校的老师也知道许承安的工作性质,不到万不得已也不会在工作时间直接联系许承安。
在打这个电话之前,学校方面已经安排同学按照家庭住址去了许朝阳家中,几名大学生敲门喊了很久,又和邻居打听了一阵子,确定许朝阳已经两天没见着人影了。
许朝阳在家中是绝对自由的,有时候也会和同学出去游玩,一般在自己房间留一张字条。
许承安知道,儿子是绝不可能不上课出去玩的,他是一个知道分寸的孩子,对学业也相当看重。
许承安匆忙赶回家,第一时间去了孩子的卧室,发现里面整整齐齐,学校要用的课本全部在桌上。
他并没有像从前那样留下留言条之类的东西。
而当许承安走进自己的书房,里面的景象让自己大吃一惊。
他的书架和工作台被翻得一塌糊。
许承安大脑“轰隆”一片,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儿子可能被绑架了。
许承安了解过公安需要现场保护,他没有触碰房间里的东西,只有一只脚踏进了房门,随后就退出来了。
许承安所居住的这片社区大多是知识分子家庭,也有部分军属,这是上级组织的特别安排,为的就是保障一些特殊人才的安全。
但没想到一名19岁的青年大学生,竟然在这里被绑架了。
这个案子惊动了市局,并且立刻在分局组建了专案组,组长顾立荣带着组员单宝和、周小虎,以及一名刑侦痕迹检验专家老邵,很快来到现场。
顾立荣是颇有经验的刑警,在到达现场之后,看见当地派出所和居委会都相当重视,已经有人在门口守着。
许承安将大门锁上,在门口和单位的领导同志聊着相关问题。
许承安少年父母双亡,在亲戚的资助之下求学,而后公费留学,回国报效祖国,在战乱之中颠沛流离,妻子罗芳是位中共地下党员,牺牲在执行任务之时……
现在儿子失踪,极有可能是被绑架,许承安眉头紧皱,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慌乱。
但所有人都知道,这位父亲的心在滴血。
老邵是个惜字如金的人,顾立荣和许承安自我介绍之后,请许承安打开家门,询问他进门后去了哪些地方。
许承安一一说明。
老邵在现场仔细研究了大半天,最后带着一系列的证物回去。
与此同时,许承安开始和单位的领导以及专案组核对丢失的物件。
许家没有丢弃任何财物,丢失的只有许承安的手稿。
许承安和单位领导面面相觑,默不作声。
02
几乎一夜未睡的老邵给与专案组一个答复,在许承安的书房翻找并带走手稿的人,正是许朝阳。
更重要的事,老邵在许承安的房内发现了属于另外两个人的指纹,在现场,还发现了一根女性的长发。
许承安此下也不再镇定了,因为昨天专案组问遍了周围的邻居。
有三名邻居看到几天前,许朝阳曾经将两名穿着时髦的年轻女性带回家中,他们在家中并没有停留多少时间,后来就出门离开了。
此外,许朝阳的同学也证实他最近好像在追求一位姑娘,对方来自南京。
许朝阳还和好友提到过,这个姑娘说要带着闺中密友来长沙游玩,希望许朝阳可以给她们做向导,许朝阳其实自己对长沙还没有玩透,就和这名本地的好友打听一些著名的景点已经好吃的饭馆儿。
许朝阳生得人高马大,绝对不是死读书的书呆子,竟然轻易被两名居心叵测的女子控制住,配合她们取走了父亲的手稿和机密文件,并且和他们逃之夭夭?
这让所有人都感觉到不可思议。
但许承安在消化掉这些事情之后,和专案组以及单位领导说出了自己的看法——许朝阳是被胁迫的。
许朝阳虽然和许承安的交流比较少,但他非常关心父亲的身体和工作,只要许承安在家中他都会抽空找父亲聊聊。
许承安相信自己的儿子,也是有自己的理由的。
第一:许朝阳知晓父亲将所有涉及机密的文件已经全部带到了单位,重要手稿都已经销毁,桌上不少手稿,大部分其实是许朝阳闲来无事自己随便画的,临摹书本上的一些例图,并且写上了英文注释。
第二:这书房之中重要的东西,其实是一些外文原版书籍,这些书籍有英文的,还有德语的、俄语的,都是许承安的宝贝,大部分可遇不可求,许朝阳都是很清楚的,这些书一本不差全在书架的角落。
许承安认为,威胁许朝阳带走手稿的两名女子,对此一窍不通,不知什么原因还对许朝阳比较信任,许朝阳这才将她们骗得团团转。
无论许朝阳被什么样的人带走,至少他没有出卖自己的父亲,也没有做出伤害集体利益的事情。
专案组听后一阵沉默,他们心中已经做好了许朝阳可能会被杀害的准备,包括许承安自己。
根据邻居的形容,专案组请专业画师画出了两人的画像。
两名女子模样标致,穿衣打扮都很时髦,这样的一对姐妹入住旅馆应该是相当引人注意的。
专案组请求上级,对全市的旅馆发出了协查通告之后,有一家“日升宾馆”给与了回复,宾馆曾经住进来这样一对姐妹。
两人所用的介绍信来自于南京某高校团委,加上两人行为举止非常自然,对宾馆工作人员也相当和善,并没有人对她们产生怀疑。
这两人的名字一个叫苗媛媛,一个叫邓琳。
当然,这两个名字肯定是假名。
在11月1日周一的早晨,她们就已经离开了宾馆,具体去了什么地方,宾馆无人知晓。
11月1日,距离现在已经过去4天了,许朝阳还活着吗?
接下来就是11月7日,一具男尸被找到。
许朝阳入校后曾经加入了学院的“同心诗社”,诗社为所有成员都定制了一只颇具特色的挎包,而这具尸体上就挂着这个挎包。
03
在尸检之前,专案组通知了许承安来认尸。
饶是许承安再镇定,此时也是双手颤抖,面色苍白,满眼血丝。
在见到尸体的那一刻,许承安忍着恶臭,腿脚发软,直接跌坐在地上。
从身高和头发来看,确实很像许朝阳。
许承安冷静之后,立刻动手要去碰尸体,被法医拦下。
顾立荣问:“许先生是不是想起来什么?需要验证什么?”
许承安激动地点头:“朝阳补过牙,左上槽牙!”
法医一听,立刻低头寻找起来。
此人不是许朝阳。
在听到法医结论的那一刻,许承安一句话没有说,带着口罩泪流满面,被刑警搀扶着走了出去。
法医正常对尸体进行了尸检,专案组也很快找到尸源。
死者名叫汪振,是一名书店的工作人员,21岁,父母已经报案儿子失踪,按照年龄和身高判断,很快就联系上了汪振的父母。
尸体最终得到了确认。
专案组在询问汪振父母的时候,特意询问了汪振最近有没有和什么女同志走得比较近。
根据汪振父母所言,汪振最近在书店工作时认识了一名外地来的姑娘,汪振和姐姐汪蓉的关系很好,他好几次在王蓉的面前提起这个叫邓琳的女孩,看来对其相当满意。
又是邓琳?
顾立荣向汪蓉询问了邓琳这名女子的具体信息,汪蓉并没有见过邓琳,但听弟弟说过这位姑娘来自南京。
那么,苗媛媛和邓琳会不会把许朝阳带到南京呢?这两名女子是不是许朝阳在南京念中学时认识的呢?
专案组留下了周小虎在长沙继续调查,而顾立荣和单宝和则直接前往南京,在南京警方的协助之下对许朝阳中学时的同学以及身边的好友进行摸排。
经过2天的调查之后,专案组询问的近百名许朝阳的同窗或者好友,没有一人认识苗媛媛和邓琳。
专案组甚至将两名女子的画像给了每个人看,得到的答案都是否定的。
没想到这个转机,竟然出现在一名卖梅花糕的老阿姨身上。
第二日傍晚,顾立荣、单宝和还有一名南京警方派来的同志小丁,三人穿着便衣来到了许朝阳的好友张鑫家中。
张鑫和母亲住在一栋两层小楼里,看起来经济条件相当不错,可惜张鑫这天正好不在家。
张鑫的母亲张美芝见到几名刑警点名要找自己的儿子,刚开始还有些纳闷。
小丁用南京话问她:“张鑫有没有提到过两个姑娘,一个叫苗媛媛,一个叫邓琳。”
张美芝仔细想了想,摇了摇头。
周小虎将两张画像给张美芝看了下,张美芝两张画像都很认真看过,也是摇摇头。
随后,小丁和张美芝确认了明天早上10点左右,专案组会再来找张鑫,届时张鑫一定要在家里。
张美芝点头同意了。
走出张家的门,刚走出去没几步,周小虎注意到了一位做南京特色小吃梅花糕的阿婆。
梅花糕的香味很香甜,周小虎的肚子适时地“咕嘟”一叫。
小丁这才想起来两位同志中午回来的时候,食堂饭点就过了,好像什么都没吃上,下午他一直和两人跑着,也已经筋疲力尽了。
小丁立马掏钱要请两位同事吃梅花糕,顾立荣哪会同意,周小虎也拦着。几人客气地拉拉扯扯,后来还是顾立荣付了钱。
顾立荣和周小虎都不算是喜欢吃甜食的人,只不过现下是真的饿了,吃一点甜食确实增加能量。
周小虎三下五除二吃了一块滚烫的桂花糕,他将手擦个干净,才重新拿起了身边的牛皮纸档案袋。
也就是这个休息的档儿,周小虎和阿婆攀谈起来,听闻这个阿婆时常在这里摆摊,周小虎鬼使神差把画像拿给了阿婆看了看,阿婆立刻认出来两个姑娘。
04
阿婆原先摆摊的位置要离张家更近一些,但张美芝此人刻薄计较,好几次都故意把洗衣水倒出门外,溅在阿婆身上,所以阿婆后来的摊位就挪动了一些。
暑假的时候,张美芝带回来两名女青年,看起来都是学生模样,也就是画像上的两名女子。
这两名女青年刚到家门口,其中一名就说想要尝尝这梅花糕,之前张美芝故意刁难阿婆,从没买过她的梅花糕,现在却买了四块,给了她们俩一人两块。
阿婆对两个姑娘印象太深刻了,明明是张美芝晚辈的年纪,但总觉得张美芝对她们很客气,很恭敬。
这俩姑娘走的时候,张美芝一直将她们送到马路边,看着她们上了人力三轮车。
阿婆这段话让三名侦查员都若有所思,现在细想刚才张美芝看画像的样子,认真得似乎有些刻意,包括之前问她是否听说过两名女子的名字,她也想了许久。
现下,三名侦查员也不走了,他们就站在张家远处等着,等着张鑫回来。
很快天就黑了,阿婆也收拾好离开,走之前又多做了三枚热腾腾的梅花糕送到三名侦查员面前。
三名侦查员并没有告诉阿婆他们是刑警,但这名阿婆心里清楚得很,对着三名侦查员小声说了一句:“这糕是多余的,不收你们的钱。那家小子啊,马上就会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