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5000亿强县诞生!
前几天,江苏省江阴市发布数据,2024年江阴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5126.13亿元。
这一数值已经超过了全国60%以上的地级市,超过兰州、海口、呼和浩特、银川、西宁、拉萨、乌鲁木齐等7个省会城市。
从全球范围来看,江阴的GDP已经能够超越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的一半以上。
过去一直被同省的昆山压一头,江阴默默无闻,很多人并不知道江阴这个县级市。
如今,面积仅有987.5平方千米的江阴,彻底藏不住了。
虽然江阴的经济总量一直以来都排在昆山之后,但江阴却是人均最富。
江阴市人口约为178万,人均GDP已经接近了28万元,昆山的这一数据是近25万元。
另外,江阴市孕育了62家上市公司,其中A股上市公司数量位居全国县级市之首,总市值高达2474.53亿元。
在这些上市公司里,有5家公司的市值超过了百亿元,有8家上市公司进入全国制造业500强的行列。
比如,众所周知的海澜之家就是江阴的。
在男装市场上,海澜之家连续10年排名第一,也是这个赛道上唯一一个营收超百亿的公司。
比起上市公司,更有钱的是江阴的农村。
比如“天下第一村”华西村。它过去是中国最有钱的村子,20年前那里的村民家家都有豪车、住别墅。
虽然如今风光不再,但江阴市仍有长江村、周庄村两个年收入过亿元的村庄。
此外还有40多个年收入超千万元的“千万村”,以及近百个年收入达500万元的“500万村”。
2023年,江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7万元,而全国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3万元,江阴市这一数据已经是全国的两倍。
这一数据背后,是江阴市发达的民营经济,创造了庞大就业机会。
昆山的发展靠外向型经济为主,引进外资,江阴的发展则主要是“靠自己”。
江阴市作为中国县域经济的标杆,九成以上的企业为民营企业,民营经济的发达程度和发展历程堪称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
江阴是“苏南模式”发源地之一,上世纪九十年代,江阴乡镇企业迅速崛起,一举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的领先梯队。
不过后来原有的集体经济模式,因为存在政企不分、权责模糊等问题,也导致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
所幸,江阴积极推进了所有制改革,朝着现代企业制度迈进。
截至1996年底,江阴市已成功完成6家股份有限公司、313家有限责任公司和316家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改制工作。
到2001年,江阴近万家企业的改制工作已基本完成,此后,民营经济蓬勃发展。
农民办企业,企业发展后,又为农民提供就业岗位,江阴市探索出了一条以工业化反哺农业农村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数据显示,民营经济在江阴市的经济贡献极为显著,其贡献了超过70%的GDP和税收收入,占据了80%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总产值,并且提供了90%以上的企业数量和就业岗位。
2021年,江阴市凭借其在民营经济发展方面的卓越成就,成功入选我国首批推广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经验城市名单,成为8个城市中唯一一个县级市。
此外,江阴的产业发展也极具特色。
依托于“中国制造业第一县”的优势,江阴市成功构建了“345”现代产业集群。
这一产业集群包括3大千亿级传统产业——金属新材料、高端纺织服装、石化新材料,以及4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
这种多元化的产业结构为江阴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使其在全国县域经济中脱颖而出。
当然,除了“靠自己”,江阴也善于利用外资。
江阴市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和提升产业竞争力,吸引了大量外资和先进技术。
2024年,江阴市成功吸引了20.2亿美元的外资,并且新增了60个外商投资项目。
同时,江阴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再加上政府的积极引导,以及企业的精益求精,江阴的经济一飞冲天,成为了今天的江阴。
江阴的经济成就令人瞩目,但是作为老二,势必要与昆山“你追我赶”。
其实,2009年前,江阴的GDP还是比昆山高的,但是后来,昆山超过了江阴,至今保持着第一的位置。
比起江阴,昆山具有非常强的地理优势,能够紧抱上海的“粗腿”,连上海的地铁都直接修到了昆山。
而江阴,直到2023年8月,沪宁沿江高铁开通,江阴才能够正式接轨上海,且与无锡的地铁1号线才刚刚实现贯通。
此外,在进出口总额方面,江阴与昆山的差距曾经非常显著,一度相差高达五倍。
与昆山相比,江阴本身也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是产业结构。
尽管江阴的产业结构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但传统产业在其中仍占据主导地位。这导致其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生产管理效率也有待提升。
此外,江阴在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布局也相对不足。
其次,资源要素上也受到限制。
江阴号称“制造业第一县”,但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其发展模式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方面,部分低端制造业企业不断涌现,这些企业往往以粗放型生产为主,缺乏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另一方面,这些企业的过度扩张导致土地资源的过度占用,使得当地土地开发强度逼近极限,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面临严峻挑战。
另外,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贸易摩擦等因素对江阴的外向型经济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在“苏大强”的版图中,江阴的崛起是江苏县域经济崛起的缩影。
前几天,全国各省纷纷发布2024年GDP数据。
江苏省2024年GDP总量超过13.7万亿,与“榜一大哥”广东省仅差不到5000亿元。
这几年,“苏大强”一直在狂飙。
江苏有5个万亿城市,2个5000亿经济强县,“十三太保”各个都能独当一面,这一点广东都比不过。
粤苏之争这个问题,一直被互联网热议。
未来,到底谁会是经济第一大省,“千年老二”江苏会不会翻身?
欢迎评论区讨论。
参考资料:
1、人民网江苏:《进阶5000亿,凭什么是江阴?》
2、融中财经:《坐拥62个IPO的苏南小县,诞生2025年最大一笔融资》
3、冰川思享号:《富可敌省会,江阴何以成为中国“第二县”?》
作者:揽月
编辑:柳叶叨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