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大事件
最高检:加强基层“微腐败”治理,超千人因职务犯罪被起诉
惩治群众身边的腐败犯罪也是保护民生。
2月18日,最高检举行新闻发布会,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委员、职务犯罪检察厅厅长张晓津会上介绍,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起诉医疗、教育、就业等民生领域职务犯罪3000余人,同比上升1.6倍。其中配合深入整顿医药领域乱象,依法惩治“靠医吃医”、套取医保资金等腐败犯罪,推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2024年,起诉医疗领域职务犯罪1800余人。加强基层“微腐败”治理,起诉乡镇、村组织人员职务犯罪1200余人,同比上升48.5%。
此外,严惩安全生产领域腐败犯罪,最高检指导地方检察机关对山西代县矿工死亡瞒报事件、吕梁永聚煤业火灾事故、江西新余“1·24”特大火灾事故中涉嫌职务犯罪的31人提起公诉。持续抓好最高检向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中储粮公司制发的第九号、第十号检察建议跟踪落实工作,巩固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整治成果。
今日新动态
1.被演唱会“黄牛”诈骗6700元,民警跨省抓获嫌犯全额追
市民王女士在通过网络渠道购买演唱会门票时,遭遇“黄牛”诈骗,损失6700元。黄浦警方接到报案后,迅速展开侦查,远赴内蒙古自治区,成功将犯罪嫌疑人抓获,并追回了全部被骗钱款。
王女士为了观看某位热门歌手的演唱会,通过社交平台联系上了一位自称拥有“内部渠道”的“黄牛”谢某。谢某以“原价转让”为诱饵,诱使王女士通过微信支付了6700元的定金,并承诺在约定时间内快递邮寄门票。然而,在王女士完成转账后,谢某多次以“快递寄错”“需要重新发货”等理由拖延时间,试图拖延时间。王女士三次收到错误快递后,发觉情况不妙,再次联系谢某时发现微信账号已被拉黑,只得向警方报案。
接到报警后,民警通过线索分析,很快就锁定了嫌疑人谢某,在当地警方支持下,在内蒙古自治区某地将其成功抓获。在对谢某进一步调查时,警方发现了多起类似的诈骗情况,并成功追回了赃款6700元,目前该笔资金已经全额退还给了受害人。
目前,犯罪嫌疑人谢某因涉嫌诈骗罪已被黄浦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2. 假冒“央视编导”身份招摇撞骗,一男子获刑三年
假媒体、假记者、非法采编活动侵害群众利益,危害媒体形象。江西赣州会昌警方辗转湘粤川赣四省二十余地市,经过缜密侦查,成功破获假冒“总台编导”诈骗系列案件。
近日,经江西省会昌县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会昌县人民法院以诈骗罪判处蔡某某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2万元。
2024年2月中旬,会昌公安及会昌网信部门在工作中获得一条线索:有几名男子自称是“央视”工作人员,在会昌、赣县等地进行采访活动,而后收取相关个人和单位费用,有诈骗犯罪的重大嫌疑。了解到情况后,会昌警方高度重视,积极协调各有关部门进行核查,同时就线索指向的受害人进行调查。
经过详细的调查,侦查人员发现男子蔡某某纠集他人假冒“央视编导”,利用帮助采访宣传、推广合作为噱头,骗取他人钱财,范围涉及多个省份。为深挖犯罪线索,会昌警方成立专案组,组织精干警力奔赴湖南、广东、四川、江西等省。侦查人员克服重重困难,转战多地,最终获得了蔡某某实施诈骗犯罪的大量证据。2024年3月上旬,会昌警方对蔡某某实施抓捕行动,在大余警方的大力协助下,成功将主要犯罪嫌疑人蔡某某抓获到案。
犯罪嫌疑人蔡某某落网后,面对警方的讯问和大量的证据,自知无法抵赖隐瞒过关,遂供述了自己招募技术人员,购买假冒证件,而后利用假冒的“央视编导”身份,进行诈骗敛财的犯罪事实。
公安民警前往蔡某某住处,搜查出带有某中央媒体标识的证件、公章、话筒、编导名片等大量作案工具。经讯问,蔡某某供述了其进行诈骗的犯罪事实,作案地点遍布江西、广东等多地。
经查,2016年至2023年,蔡某某伪造工作证件和媒体标识,私刻相关公章,招募多名员工为其摄像、剪辑,把自己包装成某中央媒体资深编导。获取被害人信任后,蔡某某以帮助在央视相关付费频道播出宣传视频、颁发相关行业获奖牌证等为由,在多地实施诈骗共计9起,涉案金额为6.82万元。之后,蔡某某在自己制作的视频中打上频道标识,使被害人相信宣传视频已在相关频道播出。
会昌县人民检察院以涉嫌诈骗罪对蔡某某提起公诉后,会昌县人民法院经过审理,最终以诈骗罪判处蔡某某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2万元。
聚焦热新闻
1. 公安守护历史文化遗产:去年破案940余起,追缴文物1.6万件
公安部要求保持对文物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公安部近期声明,全国公安机关深入推进打击防范文物犯罪专项工作,强化文物博物馆单位周边等重点区域治安隐患排查整治,累计侦破盗掘、盗窃、倒卖、损毁等各类文物犯罪案件940余起,追缴各类涉案文物1.6万件(套)。
据介绍,一年来,公安机关聚焦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和盗窃、倒卖、故意损毁文物等犯罪,挂牌督办一批大案,重点开展专项打击,追缴一批涉案文物。通过挂牌督办山西临汾“4•07”、吉林“5•25”、安徽淮北“11•29”等7起重大系列盗掘、倒卖文物案件,公安部指挥相关地方公安机关抓获一批犯罪嫌疑人,串并侦破案件130余起,追缴涉案文物4800余件(套);在打击整治损毁文物违法犯罪专项工作中,立案查处故意、过失损毁文物和故意损毁名胜古迹等犯罪案件60余起。公安机关累计追缴西周青铜凤尊、春秋青铜簠、东汉画像石、金代东夏国“行军万户侯印”等一、二、三级珍贵文物1000余件(套),其中,从境外追回被盗的一级文物战国铜鎏金铺首衔环、明代青铜罗汉像等。
公安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公安机关将进一步健全完善与相关部门的联动工作机制,保持对文物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推动提升文物博物馆单位安全防范能力,坚决守护历史文化遗产安全。
2. 退役消防员醉酒不省人事,听到警铃蹦起往外冲……“正能量”能摆拍吗?
最近,有一组“退役消防员醉酒不省人事,听到警铃蹦起往外冲”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因为有部分自媒体和网友质疑,相关视频是不是摆拍的。
之后,有短视频平台负责人公布核查结果表示,9条视频中只有1条是真实的,其余8条都系摆拍,有3条在发布时标注了“虚构演绎”,另外5条没有标注,平台已经对摆拍视频进行了下架。
对于这一结果,很多网友认为仍有改进空间:一是平台核查的效率低了一些,如果没有爆料,摆拍视频仍在传播;二是本次核查属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没有从根本上对摆拍短视频设立禁止发布和传播门槛。可平台方认为,核查需要一定时间,而且摆拍视频的扩散与部分媒体、网民未经核查就转发也有关系,所以呼吁媒体、公众一同参与核查。
双方观点交锋一度冲上热搜,由此带出一个新话题:“正能量”能摆拍吗?
正能量之所以触动人心,在于其源自生活的真实与质朴。逆行于火海的消防员、救人于危难的快递小哥等事迹,没有剧本、未经彩排,都是因为源自本心、发自本能而直击灵魂,传递了真善美的力量。可一旦摆拍介入,即便是套用真实的情景,也是用精心构建的假象,是对公众情感的亵渎。观众满怀热忱而来,却发现是一场被操纵的骗局,信任瞬间崩塌。长此以往,不仅让真正需要关注与帮助的正能量事迹被埋没,更会冷却社会热心肠,让人们面对善举、面对求助时,多了几分猜忌,少了几分果敢。
发布相关视频的平台不能等公众或第三方介入才对摆拍视频进行核查,而是要从源头制止摆拍视频的扩散,哪怕相关视频传播的是“正能量”。
编辑 | 丁逸峰
责编 | 陆慧
上海法治声音
上海法治声音是一个政法人发声集结号。我们拥有一批熟识的政法条线工作者、基层干警、法官、检察官和法学教授。 从法治活动、大案要案,到市民关心的法治话题和民生信息,都可能写进我们给你的法治声音“集合帖”。 上海市委政法委、上海报业集团联合出品。聚焦法治热点,关注法治人群,传播法治精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